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舞蹈形體>

民族舞蹈基礎把杆和劈叉訓練

舞蹈形體 閱讀(1.88W)

民族舞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於受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民間舞不乏樸實無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等特點,歷來都是各國古典舞、民間舞、宮廷舞和專業舞蹈創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來源。

民族舞蹈基礎把杆和劈叉訓練

  劈叉

快速全面地考查學生腿部肌肉的軟開度情況。

豎叉,橫叉。

因前部分裡所涉及到的腿部訓練均為其訓練做準備,所以可參考,腿部訓練提示。

豎叉:上身保持直立的情況下,靠腳背的控制,拉開腿部韌帶,下豎叉,(腳背朝外)180度為準。

  橫叉

1、手可以撐地,但下叉時保持腳面向上;有一定的控制力,160度為低標準。

例如:阿拉貝斯(迎風展翅)四個方向,或從古典舞的手位、腳位的配合上來訓練。

要有完全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動作伸展性。

這是舞者必備的首要條件。

2、動作的控制能力

考查學生肢體的穩定性,這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

在單腿情況下完成腿部的控制。

3、彈跳能力

考查學生,腳背及腿部的彈力及韌性。

起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落地要輕巧穩健。

把杆訓練,此訓練通用於各種程度的學生;有利於正確地調整前腿訓練的姿態,增加姿勢的美感。此訓練具有一定規範的要求,是常用的訓練方法。姿態:以單手扶把壓前腿為主,指身體直立的情況下,與把杆構成一定的角度,被壓腿斜搭在把杆上的動作。亦分為繃腳和勾腳兩種形式。

  繃腳:

面向把杆,身體與把杆大約成60度,身體保持正直。

靠近把杆的內側,手輕輕搭在把杆上,腳下成一位站好。

外側腿搭在把杆上,腳背、大腿內側肌向外翻,繃腳外旋。

主力腳和胯都保持不動,使被壓腿與胯部成90度。

外側手成三位手型,靠上身的上下運動拉伸前腿韌帶。

  勾腳:

前兩項與繃腳訓練步驟相同。

外側腿搭在把杆上,變成勾腳位。

外側手握住被壓腿的前腳掌向里拉伸。

[重點難點]

胯部與被壓腿的角度的控制。是訓練的關鍵,針對一些同學練功方法不規範所導致的前、旁不分的情況,應重點調整和規範。

[常見問題]

主力腳的方位容易出現角度不夠和上半身容易出現背部彎曲的情況。要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就要先擺好要求的角度及姿態,按照運動的路線循序漸進進行練習,不應追求表面上的效果。比如:片面強調頭與腿的距離,而沒有達到實質訓練效果。所以,剛開始練習時,必須要保持背部直立和發力的`有序性。從而更有利於規範和調整前腿韌帶和肌肉的練習。

脫把訓練:此方法適用於基礎較好或想增加訓練強度的同學進行前腿訓練。更有利於前腿韌帶以及肌肉的延長性拉伸。

姿態:

繃腳

地面上的高墊壓腿,一條腿貼地面,另外一條腿搭在墊高物上,腿張開成直線。

先把後側腿蜷曲,前腿開胯伸直,搭在大約小腿高度的墊高物上(墊高物的高度因人而異)。

再把後腿伸直,前後成直線位置。

雙手亦可撐地或抱膝,靠動力下壓。

勾腳

身體面向牆壁或屏障,主力腿站直,另外一隻腿搭牆壁,腿伸直成和牆壁平行的位置走向。

主力腿站直,腳下成一位腳型站立。

把要壓的腿抬起,搭牆壁上,把腿拉直。

上下保持直線方向。

若要增大強度,可以把主力腿向牆壁的反方向掰。

手拉腳心或腳跟的位置,靠身體動力內壓。

[重點難點]

控制身體的位置與角度。尚未達到一定水平的同學,最好先不採取這種訓練或是以把杆為屏障做把杆內的高壓腿,或是把杆上的大壓腿來增加韌帶拉伸強度的訓練。

[常見問題]

胯的位置不容易擺放,因為要壓的是前腿,所以胯要儘量和前腿保持90度的關係,才能保證訓練的質量,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