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太極拳>

太極拳氣達四稍的練功方法

太極拳 閱讀(7.88K)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史上已有幾百年的時間,太極拳與其它拳術不同,太極拳重視內外雙修,內練一口氣,那麼,太極拳氣達四稍的練功法您是否瞭解呢?太極拳資料有詳細的記載,掌握太極拳的特點,隨著小編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氣達四稍的練功方法
  太極拳氣達四稍的練功法

太極拳內練的是一口氣,太極拳之所以能養生,就是因為,習練太極拳通過運氣,使血液尋黃更順暢。

(一)雙手向前坐腕推掌

取站式,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交替提臂向前坐腕推掌。當左手向前坐腕推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時,右手向後劃掌;當右手向前坐腕推掌時,左手向後劃掌;劃掌時呈弧形。向前推掌要坐腕舒指,推掌接近末了時掌心向前微微凸按(開始練時無法做到,只能意想“掌心向前凸按”,待到功夫深化時。就會有明顯感覺),五指向上,在其後翹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一種貫通全身的得勁感。動作要速度均勻,緩慢和放鬆,尤其肩、肘圓活,坐腕要沉,但不僵硬。左右推掌各練16次(半年後可增至32次)。雙腳腳趾抓地,與手心向前“凸按”同步進行。舒指時手心微有凸意。平伸之手掌鬆後讓其手指自然顫抖, 使氣達指尖,勁貫全身。練至一年以後內氣充足便可引發外氣。

(二)左右張臂按掌翹指鉤趾

仍取站式,兩手臂向左右兩側平舉,手心向上,十指舒張,腳心貼地、十趾抓地,雙目向前平視、舌抵上顎。當雙腳腳尖向上勾一勾時,兩手十指向下翹一翹;當兩手心向上微凸的同時,則使兩腳心向下微凸。動作要緩慢,翹指、勾趾要有勁感,做後要放鬆。手、腳動作做完32次後,兩手仍然兩側平舉,兩腳十趾平放,手指和腳趾都要放鬆,任其自發地顫抖半分鐘(或更久些)。氣沉丹田,練到一定程式時,由手而臂而肩,由腳而腿,會有一股熱流(或通電感)產生。這時呼吸自然,頭正頸直,鼻對臍,脊柱中正,心寧意靜,任其自然,不可勉強追求什麼感覺(如手、腳不會顫抖更不可假作顫抖,應聽其自然.水到渠成)。

習練太極拳要學會放鬆,鬆是太極拳的靈魂,也是太極拳的核心,練習太極拳鬆可緩解精神壓力

(三)雙手向上坐腕推掌

仍取站式,兩手置於身體兩側自然下垂,腋下空出二指,手心向內(貼在腿側),然後兩手向胸前上提,十指相對,似抱一個籃球狀向上慢慢托起。託到平肩時,翻腕為仰掌托起,十指朝後,掌心向上,舒指坐腕,緩慢上託,手心逐漸向上微凸。同時兩腳的十趾上翹,腳心向下微凸。兩手託到極點時,略停數秒鐘。然後以兩手中指指尖領兩手轉腕翻掌,使手心朝下向兩側劃弧自然放下,在放的過程中任其十指自然顫抖。這時特別強調的是脊柱中正,身體在動作過程中不得前傾後仰(否則會阻礙內氣執行)。重複練16次(半年後可增至32次)。兩掌上託和放下時須速度均勻,呼吸自然。向上託掌時慢慢抬頭,目注雙掌,放下雙手後,再恢復向前平視。

(四)太極開合式(收功)

原式站立,雙手輪流作上下陰陽手變換,向上不過鼻,向下不過臍。當手心向下時,略向丹田方向匯聚手心外氣。當左手升、右手降時,則左腳虛、右腳實;反之亦然。在運動中兩手心微凸與兩腳心微凸亦應交替進行(即左側掌心微凸對應右側腳心微凸)。陰陽手變換左右各作8次。收功後閉目站立片刻(約30秒),意歸丹田(實則是氣歸丹田)。

  太極拳內氣的'表現

一.雙手十指發麻、發脹,發紅

在大腦意識的支配下.由於長時間的有規律運動.長時間的放鬆及經絡、神經有規律傳導.會在人體肌膚中形成一個迴圈的傳導路線。當這個路線遍及全身的時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氣路”。此時人體在普通運動中肌肉所產生的硬勁、僵勁.就會被消化。

內氣是太極拳修煉的一種表現形式,學習太極拳要做到氣沉丹田,通過丹田勁將氣運全身。

這種經絡與神經在全身的傳導,會明顯地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會使傳導路線中的毛細血管開啟。特別是在“氣“達四梢的時候,人體末端的毛細血管開放.十指乃至手掌就會發麻、發脹、發紅。

二、小腹沉實

由於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氣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內臟下沉.使小腹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