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小升中>

小升中數學:應用題綜合訓練精講

小升中 閱讀(2.06W)

1. 有若干個自然數,它們的算術平均數是10,如果從這些數中去掉最大的一個,則餘下的算術平均數為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個,則餘下的算術平均數為11,這些數最多有多少個?這些數中最大的數最大值是幾?

小升中數學:應用題綜合訓練精講

解:根據新課標教材,0是最小的自然數。

由於去掉最小數後,算術平均數是11,

所以,這些數最多有10÷(11-10)+1=11個。

所以,最大的數最大值是11-1+10=20

2. 某班有少先隊員35人,這個班有男生23人,這個班女生少先隊員比男生非少先隊員多幾人?

解:

方法一

如果這23個男生都是少先隊員,那麼女生少先隊員就有35-23=12人,男生非少先隊員就沒有了,所以就多12人。

方法二

如果這23個男生都不是少先隊員,那麼女生少先隊員就有35人,那麼女生少先隊員就比男生非少先隊員多35-23=12人。

方法三

女生少先隊員-男生非少先隊員

=(女生少先隊員+男生少先隊員)-(男生非少先隊員+男生少先隊員)

=少先隊員-男生

=35-23

=12人。

3. 小東計劃到周口店參觀猿人遺址.如果他坐汽車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那麼比騎車去早到3小時,如果他以8千米/小時的速度步行去,那麼比騎車晚到5小時,小東的出發點到周口店有多少千米?

解:

說明坐汽車比步行少用3+5=8小時,

這8小時內,步行要行8×8=64千米。

坐汽車每小時要比步行多行40-8=32千米。

坐汽車64÷32=2小時,就可以多行這麼多了。

所以,從出發點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又想到一個解法:

汽車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0÷8=5倍

那麼汽車行完全程的時間是(3+5)÷(5-1)=2小時

所以從出發點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所以從出發點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

40/8=5 (5+3)*40=320 320/(5-1)=80

4. 甲、乙兩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上航行,如果相向而行,3小時相遇,如果同向而行則15小時甲船追上乙船.求在靜水中甲、乙兩船的速度.

兩船速度和:90÷3=30(千米)

兩船速度差:90÷15=6(千米)

乙船的速度:(30-6)÷2=12(千米/小時)

甲船的速度:12+6==18(千米/小時)

答:甲船的速度是18千米/小時,乙船的速度是12千米/小時.

5. 二年級兩個班共有學生90人,其中少先隊員有71人,一班少先隊員佔本班人數的75%,二班少先隊員佔本班人數的5/6.一班少先隊員人數比二班少先隊員人數多幾人?

解:一班人數:(5/6x90-71)/(5/6-75%)=48(人)

一班少先隊員人數比二班少先隊員多的人數:75%x48-5/6x(90-48)=1(人)

解:

假設兩個班的少先隊員都佔本班人數的5/6,

那麼少先隊員人數就佔兩班總人數的5/6,即90×5/6=75人。

比實際多了75-71=4人。

所以一班有少先隊員4÷(5/6-75%)=48人,二班有90-48=42人。

那麼一班比二班多48×75%-42×5/6=1人

6. 一個容器中已注滿水,有大、中、小三個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現知道每次從容器中溢位水量的情況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求三個球的體積之比.

解:

第一次溢位的水是小球的體積,假設為1

第二次溢位的水是中球的體積-小球的體積

第三次溢位的水是大球的體積+小球的體積-中球的體積

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所以中球的體積為1+2=3

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第二次是2;所以大球的體積為3-1+3=5

V小球:V中球:V大球=1:3:5

7. 某人翻越一座山用了2小時,返回用了2.5小時,他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時,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時.問翻越這座山要走多少米?

解:

往返共用去2+2.5=4.5小時。

所有上坡用的時間和所有下坡用的時間比是4500:3000=3:2。

所有上坡用的時間是4.5÷(3+2)×3=2.7小時,

所以翻越這座山要走的路程就相當於所有的山坡路,即3000×2.7=8100米

解: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時,所以走每一米需要時間1/3000小時

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時,所以走每一米需要時間1/4500小時

上山走的總路程=下山走的.總路程=全程

相當於用3000米/小時和4500米/小時的速度和(2+2.5)小時走了 2個全程(一個全程上山和一個全程下山)

(2+2.5)÷(1/3000+1/4500)=8100米

8. 鋼筋原材料每根長7.3米,每套鋼筋架子用長2.4米、2.1米和1.5米的鋼筋各一段.現需要綁好鋼筋架子100套,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多少根?

解:

2.1×2+1.5×2=7.2米,用100÷2=50根原材料。

2.4×3=7.2米,用100÷3=33根……1段原材料。

最後的這一段也要用1根原材料。

所以共用去50+33+1=84根原材料。

9. 有一塊銅鋅合金,其中銅和鋅的比2:3.現知道再加入6克鋅,熔化後共得新合金36克,新合金中銅和鋅的比是多少?

解法一:

加入的6克鋅相當於新合金的6÷36=1/6。

原來的合金是新合金是1-1/6=5/6。

銅沒有變,佔新合金的5/6÷(2+3)×2=1/3,

新合金中的鋅佔1-1/3=2/3。

所以新合金中的銅和鋅的比是1/3:2/3=1:2

解法二:

原來的合金重36-6=30(克)

原來的合金每份重30÷(2+3)=6(克)

含銅6×2=12(克) ,含鋅6×3=18(克)

新合金中的合金比12÷(18+6)=1/2,即銅:鋅=1:2

10. 小明通常總是步行上學,有一天他想鍛鍊身體,前1/3路程快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後一段的路程慢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2倍.這樣小明比平時早35分到校,小明步行上學需要多少分鐘?

解:

行1/3的路程,速度是步行的4倍,

說明用的時間是原來總時間的1/3÷4=1/12。

行餘下的1-1/3=2/3的路程,速度是步行的2倍,

說明用的時間是原來總時間的2/3÷2=1/3。

所以這35分鐘相當於平時總時間的1-1/3-1/12=7/12

所以小明步行上學需要35÷7/12=60分鐘。

解:

35÷(4+2+1)=5(分鐘)

5×4÷3/1=60(分鐘)

答:小明步行上學需要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