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命題揣測

大學聯考 閱讀(1.1W)

2016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命制主動適應使用全國卷省份的調整,全國共命制了9套語文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分省份自主命制6套。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命題揣測,供參考借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命題揣測

這9套試卷中的現代文閱讀試題的命制可謂 “雙核”並舉,凸顯能力。“雙核”並舉,即是試題命制的選材和設題的角度是“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素養”齊驅並進;凸顯“能力”,即是試題的命制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明乎此,對我們考生的複習備考大有裨益。

  注重價值引領

自從《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佈以後,大學聯考語文即通過試卷設計和能力架構,落實了改革要求;通過素材選擇和精心設題,在引導考生展示語文學習成果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大學聯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價值觀,自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對依法治國的認識,重視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課標3卷實用類文字閱讀題“一代通儒顧炎武”最後一道試題談到,後人將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求考生就此談自己的看法。這一設問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共同奮鬥的今天,有著特殊意義。再如北京卷多文字聯讀試題以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和“彩虹魚”號的研製及國際影響為素材,表現了我國自主科技創新的發展與成果,體現了科技創新、科技強國的主題。三則材料分別介紹了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價值及其優勢,世界各國對“蛟龍”號的關注與評論,與“蛟龍”號相比,“彩虹魚”號的特點及價值。材料呼應了國家“雙創”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鮮明的時代風貌,試題的閱讀和解答過程不僅可以加深考生對我國深海科技開發現狀與未來發展遠景的認識,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強化考生關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意識,培養勇於擔當的個人責任感。

  指向文化認同

能借助應用語言文字,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並認同中華文化,形成熱愛中華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文化自信,這是大學聯考現代文命題必須指向的文化認同。

例如課標1卷的小閱讀《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可謂文化意蘊深廣。再如課標Ⅰ卷的文學閱讀試題選取作家李銳的小說《鋤》,傳達的是鄉土社會對綠色發展的渴望,發人深思。上海卷文學閱讀試題選取的《湖殤》一文,對生態失衡、環境惡化這一嚴峻現實進行了反思,令人警醒。所以,無論是《鋤》還是《湖殤》,都不僅反映了在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層心理訴求和文化訴求。如果我們的考生能借助大學聯考閱讀,理解、包容和借鑑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文化,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文化的精華,能關注並積極參與當代文化傳播與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覺。這樣的命題會經久不衰。

  提升思維力度

一般來說,閱讀力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動力、閱讀毅力、閱讀能力、閱讀效率總和。其最主要的三個要素是閱讀動力、閱讀毅力和閱讀能力。閱讀的三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現實的閱讀力。而閱讀能力最重要

閱讀動力是閱讀主體進行閱讀的源動力。閱讀毅力即閱讀意志力,是指閱讀主體是否有持久力,閱讀是否能持之以恆。閱讀能力是指閱讀主體開展閱讀的主客觀條件的總和,重在主觀。它一方面指的是閱讀主體的智力結構中與閱讀密切相關的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思維力等,另一方面又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獨立地獲取資訊、加工資訊和利用資訊,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課標1卷、2卷文學類文字的閱讀的第(4)題“‘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這句話,既是理解六安爺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小說寫的只是戰爭中的一個小故事,卻用了“戰爭”這樣一個大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等都是思維力度極強的命題。因為回答這樣的試題,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究,不僅考查考生的多維思維,更考查考生在比較中的思維聚焦。再如課標1卷的12題的第(4)小題“陳忠實的‘剝離’和‘尋找’是什麼關係”考查的就是辯證思維。有了辯證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就能理答:“剝離的結果帶來尋找的可能,而尋找的衝動激發剝離的願望”。

  重視審美體驗

審美體驗是語文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因為語文的閱讀活動是人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其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大學聯考閱讀命題同樣如此。

例如課標2卷中小閱讀的材料格非的《塞壬的歌聲》、課標1卷中實用類文字閱讀材料陳忠實《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都是讓考生通過閱讀,形成對小說與故事、文章的句子運用的自覺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再如浙江省的文學類文字閱讀語料選取的是現代優秀作家何家槐的短篇散文《母親》。該文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鄉村的背景下刻畫了一個母親的形象,在藝術形式上有很多獨到的追求,比如煉字白描、人物對話、心理描寫等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這給散文審美能力的考查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又如上海卷《湖殤》閱讀的第11題“以第?~?段為例,評析本文語言運用上的特點”也是在考查考生的語言審美鑑賞力。這一題涉及對語言運用中的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鑑賞,也有對散文創作的聯想方法的賞析,更有對設問手法之於情感抒發的關係的闡發審美。我們可以這麼說,我們的考生只有在優秀作品的閱讀中品味語言,體悟語言,感受其藝術特徵,體驗其豐富情感,感受其思想魅力,才能激發考生對於語言描寫物件的審美想象,考生才能在品鑑語言中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