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中層管理>

如何培養優秀的中層管理者

中層管理 閱讀(1.87W)

優秀的中層管理者是需要培養出來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培養優秀的中層管理者,歡迎參考閱讀!

如何培養優秀的中層管理者

【做好本職工作】

對中層管理者來說,最要緊的就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每一箇中層管理者都能夠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麼這個企業的收成是肯定不會太差的。然而,如果中層管理者都僅僅滿足於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話,那也是不稱職的。就企業發展的全域性而言,它需要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勤奮耕耘,精心呵護。那種“你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反正出了錯,責任不在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表面看起來似乎好象很聽領導的話,也很尊重領導,可實際上缺乏與企業風雨同舟的信念。作為一個合格中層管理者,不僅要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想到整個企業的大田,這應該說不算越位。也許有人會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話說的也對也不對。從分工來講,這是對的。從合作來講,這是欠缺的。企業是個有機的整體,它的有續執行應該始終處在無縫的對接中。

【決策層的調整】

決策層直接領導中層管理者,所以決策層的決策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中層管理的工作是否做到位。除了企業的決策層要不斷善於捕捉髮展機遇外,還需要企業的決策層迅速適應環境變化、及時調整已實施的各項戰略決策。同樣也迫使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在立足企業和兼顧職責的基礎上,積極應變,大膽求變,超越自我,充分發揮其中層管理者的影響力,通過有效的戰術變化,將高層決策、組織目標與業務流程中的操作執行有機的連結,與時俱進,努力提高高層決策的可行性和時效性,把高層的領導意圖和戰略決策更好地貫徹到執行中。

【整體利益優先】

雖然大多數人覺得,中層管理者作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當然會以企業的利益為重。可現實中就有這麼一部分中層管理者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的既得利益,工作中通常考慮的是以本部門利益為中心,而較少考慮企業的整體利益,不是部門支援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圍繞部門轉;常常是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不顧職責、許可權、程式,故意設定障礙,越俎代庖;往往是會上一套,會後一套;他們對上溜鬚拍馬、吹捧逢迎,對下頤指氣使、專橫跋扈;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陽奉陰違,兩面三刀。更有甚者,假公濟私、公款討好者在中層不乏其人,他們為了顯示自己相對的良好表現,不擇手段地利用公款買路子、找方便、尋官階,四處討好賣乖,而後又採取推委扯皮、推卸責任甚至歪曲事實的做法攻擊他人。令人不解的是,這種行為不僅得不到及時糾正,反而成為一些中層管理者撈取名利的階梯。中層管理者是實踐企業決策、落實企業目標、推進戰略執行不可多得的中堅力量,他們素質的好與壞、能力的高與低,其職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2]

造的“懶”

這位富二代為何“懶”呢?很多人即認為主要是因為他有一個“富爸爸”。其實,世上也有勤快的“富二代”!他老爸恨鐵不成鋼,他又是家裡唯一的男生,想讓他學習如何接管企業,可是孩子寧願留在家裡打遊戲機、睡覺也不願意回生產型的企業工作。所以在老爸眼中,孩子是“好吃懶做”、不思長進,懶人一個。所以他老爸就拖著孩子去進修MBA課程,望上學可以改變其“懶”的本性。

這位富二代自我總結:自己太懶,無所事事,覺得自己要擁有幸福家庭及經濟獨立,這樣懶下去是不行的。我問他“懶”的真正原因在哪裡?他說:“爸爸要我回到企業工作,我是不抗拒的,可是他把我放到車間工作,和普通工人一起,這是我不能接受的。可是我的反對無效,爸爸很強勢,不聽我的聲音,所以我只好做 ‘無聲對抗’,留在家打遊戲機,心關了,心死了,不想再負責任了。”

因此“懶”是結果,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傲氣、不願從底層做起,是心態問題。兩父子都不坦誠溝通,一個不願意講,一個不願意聽,孩子心死了,懶得說,把心門約束起來,不讓爸爸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二人都對“懶”的結果有負面情緒。

消極信念中誕生的“懶”

這個四十多歲的副總也說自己“懶”,所以上了不少培訓,學到的東西都是概念上知道,而不在行為上實施,沒有做到“學以致用”。每天都在“救火”,支援下屬解決客戶投訴個案,疲於奔命,自認為非常盡責,勞心勞力,可是成效不大。我說:“你是副總,不是客戶服務經理,理論上,你的.祕書應去收集投訴資料、你來制定遊戲規則令經理去執行。你只是做監視、指導及決策,而不是跳下去救火的人!”他很靦腆的說:“我知道自己要定規則,這個道理我是明白的,我有能力做到及做好,可是我太懶,不想動了!”

當我拆解這個“懶”字給他看,他問我:“我的心被束縛了?為何這樣?要怎樣解這心結?”我問他:“你認為你為什麼不想動了呢?”他很直率的說:“我已四十多歲,快奔五十了,在商場已經打拼了二十多年,疲倦了,不想再拼,安然度過就可以了。而且那麼大年紀了,道理都明白,就是很難改了。”真相大白了, “懶”的真正原因是這份“消極的信念”,他已不再認為自己可以再創高峰,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及進步,可是這份信念正在指導他表現出“懶”的行為。

找出“懶”字背後的根源

麥格雷戈的“X理論”解釋說每個人都有“懶性”,所以我們要用“專制”方式去管理團隊,強迫“懶人”去完成工作,可是這不會產出“卓越績效”,因為這只是 “做了”而不是“做好”。我本人相信“Y理論”,每個人都有慾望,有追求,有夢想,短暫的“休息”只是養精蓄銳而已,可是長期的不思改變及進取,就會出現 “懶”的結果。所以“懶人們”要認真反思和探索,找出“懶”背後的根源,是有能力而不願意全部發揮,還是不承認自己能力不夠,不願意放低自己去學習?請把 “心”重新開放,檢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及真實想法,找出“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懶”的病徵才可以治癒。

只有找到“應付工作”的減法的根源,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做“追求效果”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