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戰略管理>

企業戰略審計的重點和內容

戰略管理 閱讀(1.27W)

知識經濟和網路經濟時代企業戰略審計的管理模式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挑戰,戰略審計貢獻於企業的戰略管理,在組織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於企業戰略審計的文章,歡迎閱讀。

企業戰略審計的重點和內容

  一、企業戰略審計的定義

戰略審計(strategic audit)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國內外縱多的學者們和工作人員對戰略審計研究觀點也是眾說不一,產生了分歧,一個認為是以提高企業戰略管理效率和效果為目的的研究,也就是企業戰略審計研究的管理觀(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另一個則認為是以完善企業治理為目的的研究,即企業戰略審計研究的治理觀(Perspective of gover2 nance)。

筆者認為,管理視角研究提出的戰略審計目標才是它的主要任務,管理視角更符合目前我國企業發展的需要。戰略審計是推進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業一種整體的管理審計,它在分析企業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基礎上,合理的評價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經營方針,提供企業戰略態勢的綜合評價、改善並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和技術要素,充分發揮企業審計實現組織價值增值的功能,提高企業戰略決策和戰略執行的效率與效果,促進企業經營效益的增加,完善了企業治理結構。

  二、企業戰略審計的重點

對於企業如何實施戰略審計,由於我國公立企業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還相當的不完善,,要推動企業的展戰略審計工作的治理結構和機制改革,其重點可從下幾點具體表現:

1.戰略管理體系審計,管理體系包含戰略規劃體系、年度運營計劃體系、預算與控制體系三大體系,結合企業經營資料與目標來設定人力資源建設、產品研發、市場拓展、生產建設等方面的標準,強化組織結構和核心能力建設。從而為企業當前的戰略規劃實施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為企業長遠的戰略管理積累能。

2.戰略目標審計,審查其前瞻性和實現的現實可能性。在企業使命和企業功能定位的基礎上,企業戰略目標可以按四大內容展開:市場目標、創新目標、盈利目標和社會目標,看是否符合國家巨集觀經濟狀況並要求與企業內部資源的應變能力保持平衡。

3.戰略條件審計,企業戰略環境條件分析應從巨集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入手分析。巨集觀環境即政治和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以及技術環境五個方面:一是政治和法律環境是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主要是由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權力機構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制約和影響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執行狀態;二是經濟環境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即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國家的經濟政策等要素,如社會經濟體制,通過經濟要素指標衡量我國的生產總值、通貨供應量和收支狀況等等;三是社會文化環境,受社會結構、風俗、信仰、價值觀念以及人口規模與地理分佈等條件因素的變動;四是企業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如:土地、森林海洋的環境保護以及生態平衡等方面的變化;五是企業所處的技術環境影響到企業有關的科學水平發展趨勢和調整戰略決策。企業的微觀環境主要包括產業環境和市場環境兩個方面,產品生命週期、產業五種競爭力、產業內的戰略群體、成功關鍵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觀環境分析的重要內容。

4.戰略態勢審計,所謂的戰略態勢,是指在目前的戰略起點上,企業各戰略業務單元在戰略規劃的期限內資源分配、業務拓展的發展方向。在實際的管理實踐中,戰略管理者也常常陷入一些選擇的誤區,容易犯一些共同的毛病,造成戰略態勢選擇的失誤。這就要從業務佈局的兼顧性、經營能力的長短性、資源配置的貫徹性等三方面現狀審查企業的狀況,保持良好健康的戰略態勢是戰略審計的目的。

  三、企業戰略審計的內容

在企業審計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企業的審計工作發展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內部控制為主的管理審計和以風險管理審計為主,把經濟效益審計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內部治理審計。

1.財務收支審計,現代審計是建立在財務資訊客觀真實和財務管理基礎之上的,側重收支的合法、合規性以及財經紀律的遵守情況。通過財務收支審計,掌握企業的較全面的資訊活動,確立管理審計的`重點及方向。

2.內部控制審計,控制審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服務,通過控制審計與常規審計相結,審查控制企業內部制度的合規性、合法性、全面性、完整性、科學性與可行性,防止業務出錯而制定的一套制定與程式。可有效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保證企業的合理經營。

3.風險管理審計,採用系統化、規範化的方法來對企業進行風險職業判斷,評價企業風險控制,確定剩餘風險,執行追加審計程式,將剩餘風險降低到企業可接受水平的一系列風險管理資訊的稽核活動。

4.經濟效益審計,以經濟效益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有機結合,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評價,並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其目的在於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的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的改善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戰略審計理念的轉變

1.轉變審計職能,從側重於監督職能的發揮轉變為服務與監督並重。傳統的企業企業審計職能往往僅僅定位於查錯和發現問題方面,把審計僅作為一種被動任務,比較單一。在現代企業裡,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事務的多樣化和管理層次的多級化使得管理階層對供應、生產、銷售、財務的第一情況難以及時準確地瞭解,這就客觀上需要改善企業審計機制,強化對有關事項進行監督,認真履行其承擔的經濟責任,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達到加強控制、嚴肅制度、加強管理的目的。

2.轉變審計內容,由原本忽視或者不夠重視非財務資訊向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並重轉變。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主要以財務資訊為主要審計內容,而現在的管理和效益審計則要求對財務資訊和相關的非財務資訊進行全面的瞭解,既要對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資源總量、構成進行分析,更要對企業面臨的機遇和風險進行有效研究。通過對財務資訊和非財力資訊的綜合分析研究,為確定審計專案、編制審計方案和實施審計專案提供依據和指引。

3.轉變審計型別,由原本的審計向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並重轉變。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作為兩種不同的審計型別各有特點和優勢。相比較而言,審計主要側重於企業的發現問題,糾正和處理問題。專項審計調查範圍廣,方式多樣性,對企業進行全域性性、普遍性、傾向性的特定事項進行系統調查瞭解,進行巨集觀調控綜合服務管理。

4.轉變審計技術方法,從原始的手工審計向手工審計與計算機輔助審計相結合轉變。目前,隨著經濟市場ERP的廣泛使用,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掌握計算機技能,藉助先進的科技技術輔助審計手段,以提高審計效率。但是,計算機審計畢竟是一種輔助審計手段,它不可能全面取代手工審計。在實際工作中仍要堅持手工審計與計算機輔助審計有機結合運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審計工作,為企業經濟戰略審計提供有力技術後盾。

  五、推進企業審計戰略的對策

目前,我國企業審計戰略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企業的運營體制、增進了企業的價值服務。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開始走向規模化、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但是隨著其發展程度的提高,企業內部結構也開始逐漸複雜,所面臨的內部治理問題、管理問題以及各方面的風險也越來越多。在此情況下,建立健全有效的企業審計戰略,以增加企業價值。

1.樹立審計主體理念,在新形勢的發展下,對於企業的審計人員,改變傳統的審計觀念,充分發揮審計人員共同參與審、寫、管的業務交流等方式,樹立起審計轉型的新理念,從而達到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2.完善工作激勵機制,為企業審計工作提供保障。企業審計人員工作除了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企業相關制度的規定完成審計程式和任務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立考核和激勵機制,通過考察其實施監控的價值,對整個企業業績的貢獻度,對內審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評價,形成“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工作觀念。從而起到規避風險或提高經營管理和效益的作用。

3.加強審計資源整合,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隨著現代企業的內部結構和環境進一步複雜化,企業競爭加劇,對企業控制和管理者的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於企業審計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水平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執行能力,這就要求企業應對審計隊伍進行培訓,將不同層次的內審人員的思想和態度統一起來,加強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以建立企業高質量、高效率的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