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生產管理>

企業裝置管理的十大常犯問題

生產管理 閱讀(1.92W)

目前企業的裝置管理已經受到了高層的普遍關注,但到底該怎麼提升卻往往沒了思路,這是許多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yjbys小編總結了以下十大常犯問題:

企業裝置管理的十大常犯問題

 1、 團隊不想幹

裝置維修是個技術活,但往往“不是因為不會幹而不想幹,卻是因為不想幹而不會幹”!裝置維修的複雜性使很多企業苦於找不到好的激勵辦法,能幹的累死,收入卻差不多,慢慢的,能幹的也不幹了,本來就在瞎混的更加渾水摸魚,維修工人數越來越多,但問題也是越來越多……。裝置壞了誰著急?幹部,因為幹部沒有理由推脫;維修工為什麼不著急?因為壓力沒有傳遞下去,他們很悠閒的等著被安排。由於技術工種的工作不好量化,所以激勵就變得複雜,很多企業過多的糾纏於過程,結果問題越纏越多,理由越來越多,出了問題第一反應是解釋,然後再解決!壓力如何傳遞?結果與利益繫結!裝置壞了維修就推不掉責任,只有這樣全員才會感到危機感,我們的團隊才會以一當十的發揮最強的戰鬥力!

2. 員工不願學

醫療水平的差距不僅僅是醫療儀器,更重要的是大夫的水平!幹裝置和當大夫一樣,停止了學習就停止了進步,但維修人員不願主動學習,儘管自己的技術水平差距很大。首先沒有建立一套“水平高則收入高”的機制,會幹就要多幹,晚上被叫回來的都是會幹的,誰還會願意“會幹”?讓會幹的多得,讓會幹的光榮,大家就會自發的.產生“學”的動力,就願意通過努力來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名譽;一旦形成了這樣的氛圍,辦法就會有很多。其次,引導維修人員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渴望,否則再好的培訓都無濟於事。維修工的培訓不是去講什麼知識,參加個什麼班可以解決的,最好的培訓就是實戰。每一次的故障都是很好的教材,典型故障帶著大家回顧討論,慢慢的維修人員就養成了思考的習慣,“三不放過分析”也才會真正的做起來。

 3、 不注重保養

很多故障都是有預兆的,這些預兆首先反映在執行中的細微變化,如聲音、振動、異味等,而這些操作工最容易發現。對操作人員的要求可以很簡單甚至簡單到每天只需關注一下,但是很重要,它可以發現和排除大量的隱患,可以將大量的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很多故障發生後,回頭分析會發現大部分的故障跟基礎保養有關,正所謂“鬆一顆螺絲斷一根樑,抽一塊磚頭倒一堵牆”。一個人力量微不足道,操作人員每個人都動起來卻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全員參與的裝置維護是裝置保障的基礎。

 4、 忽視了落地

大家都在尋求先進的管理模式,到處參加各類培訓,今天這個理念,明天那個模式,其實大家做的都差不多。點檢我們也在搞,班前會也在天天開,“三不放過”次次報,為什麼我們與別人差距會那麼大?不是因為理念和模式,關鍵在於落實!我到很多企業看到裝置管理中的看板、目視化搞得像模像樣,但仔細一看,根本就不用。因為“運動需要”“上級安排”不得不做做樣子,做完就做完了,儀表明顯的報警沒人管沒人問,這就是差距。

 5、 不懂得聚焦

一次培訓課後,一個裝置部長找到我,講他們企業以前沒有專門的裝置部,裝置管理很亂,他上臺後面對“千瘡百孔”,全方位實施管理改革,結果遭到了空前的抵制,甚至有的維修工都要動手……類似的境況許多人可能都會遇到,怎麼面對?不分重點的“全面推進”顯然是不行的,就像久病的病人多種症狀其實就是一個病因,要針對現狀找出關鍵的一兩件事下功夫搞定,其他一些無關緊要的不要管他。當你把這一兩件事親自搞定後,會發現其他很多“病症”已經不治而愈了。

 6、 不研究預防

預防檢修大家都在做,計劃、記錄一大堆,維修人員很“充實”,但年復一年的檢修裝置狀況在好轉嗎?有的裝置甚至剛剛檢修完又壞了,我們的預防工作已經“流程化”、“機械化”了。預防性檢修首先要注意現場裝置執行狀況,這在生產任務緊維修時間不足的企業尤為重要,對於執行中發現的隱患和異常要作為預防檢修的主要內容;其次,要尊重裝置說明書等技術資料的提示,關鍵部位定期檢查並努力尋找在我們自己的現場裝置所表現出的特點和規律;最重要的還是檢修的效果,也是成果主義:檢修過的裝置至少一週內不允許出現問題!一個企業裝置預防工作做的咋樣不要看他的計劃多麼周密,計劃實施率多高,就拿一個假設的故障你看看他是否做了預案?這樣的檢驗會讓你大吃一驚,你會發現維修人員甚至管理幹部,一天忙忙碌碌卻毫無頭緒,很多人上班就在“等待災難的發生”,裝置壞了衝上去,修好了萬事大吉,接下來再等待下一次災難的來臨,結果問題越來越多,工作也就越來越忙。

 7、 不知道反思

回顧發生過的故障你會發現,大量的故障在重複!原因是“三不放過”成了交作業,沒有真正從根源上分析斷根。同樣的故障重複發生,同一個部位反覆故障,同一個部件總是損壞,你是否考慮過背後的原因,許多重複的故障其實都是可以根治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善於發現,是否知道反思。

 8、 不注重細節

“德國製造”代表著高品質,其背後是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我們的幹部只注重大事,維修人員一些小毛病認為無關緊要,而維修人員幹活也都是沿著最低的標準工作,“鐵絲、紮帶和膠帶”被稱為維修工的三件寶,“臨時線”亂拉,繼電器不固定等惡習早已習慣,開啟配櫃像麻花一樣;裝置報警就短接,拆東牆補西牆更是家常便飯……,一次次“糊弄”導致了一起起“麻煩”,製造故障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新兵入伍第一堂課“疊被子”與戰鬥力不是沒有關係的,維修隊伍的培養也要從點滴開始。

9、 不注意配合

維修工歸裝置管,分廠就不配合、指責、抱怨,雙方好像本來就勢不兩立;維修人員分到了分廠,裝置部就簡單的檢查、通報、處罰,雙方還是融合不到一塊;其實不在於維修工分與合,關鍵在於怎麼管。分廠也好裝置部也罷,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只不過聚焦點不同罷了,所以要分別明確各自的定位與職責,才能理清這兩條線。同樣的還有裝置部與採購部的關係也是一樣,很多企業裝置採購像“擊鼓傳花”一樣,技術與商務割裂,結果買的裝置看起來便宜,實際執行成本很高,甚至出現一邊買一邊改的現象……,管理的脫節正是圍繞責任幹工作的典型表現!

10、不整合資源

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很多企業把維修分到了車間,帶來的問題是一個個“孤島”就形成了,本來高手就不多,現在更是各自為政,基於自己的力量保障裝置執行,很多問題不是大到不可收拾就沒人管;不少企業的裝置備件在車間形成了小倉庫甚至帳外物資,資源得不到共享;有的部門出了事其他部門同類問題得不到糾正……該怎樣設定你的裝置架構是一個企業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

總之,困擾裝置管理提升的因素很多,以上幾點大家可以結合自己企業的特點,選擇重點予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