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品質管理>

企業質量管理的三個階段

品質管理 閱讀(1.28W)

質量管理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確保做到的一項基本工作,對於企業來說,特別是相關的質量管理方面的直接以及間接的管理人員,都需要針對質量管理髮展的三個階段進行了解和掌握,通過針對性的學習,掌握質量管理髮展的三個極端優缺點有哪些,做到發揮其優勢,規避其不足。

企業質量管理的三個階段

  一、質量檢驗階段

在這一階段,人們對質量管理的理解還只限於質量的檢驗。就是說通過嚴格檢驗來控制 和保證轉入下道工序和出廠的產品質量。

1、操作者的質量管理:二十世紀以前,產品的質量檢驗,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者的手藝 和經驗,對產品的質量進行鑑別、把關。

2、工長質量管理:1918年,美國出現了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運動”,強調工長在保證質量方面的作用。於是執行質量管理的責任就由操作者轉移到工長。

3、檢驗員的質量管理:1940年,由於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一職能由工長轉移到專職檢驗員。大多數企業都設定了專職的檢驗部門,配備有專職的檢驗人員。用一定的檢測手段負責全廠的產品檢驗工作。

專職檢驗的特點就是“三權分立”,即有人專職制定標準;有人負責製造;有人專職檢驗產品質量。這種做法的實質是在產品中挑廢品、劃等級。這樣做雖然對保證出廠產品質量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點:

其一,出現質量問題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統的觀念;

其二,只能事後把關,而不能在生產過程中起到預防、控制作用,待發現廢品時已經成 為事實,無法補救;

其三,對產品的全數檢驗,有時在技術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壞性檢驗),有時在經濟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檢驗工時太長、檢驗費用太高等)。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這些缺點也就越來越顯得突出。

  二、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由於上述的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開的事後把關檢查,是基於廢品已經出現這種情況,而廢品既已出現,即使被檢查出來也已經造成了損失,因此它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積極的方式應該是,把廢品消滅在發生之前,防止出現廢品而帶來損失。

隨著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和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每分鐘都可能產生大量廢品,而它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將大得令人難以忍受。這樣,統計質量控制的方法就應運而生了。

它應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生產過程進行控制。也就是說,它不是等一個工序整批工件加工完了,才去進行事後檢查,而是在生產過程中,定期地進行抽查,並把抽查結果當成一個反饋的訊號,通過控制圖發現或檢查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不正常情況,以便能及時發現和消除不正常的原因,防止廢品的產生。

數理統計方法在質量管理中應用的另一方面,是驗收抽樣檢查。另一方面,有的產品檢驗工作量和檢驗費用很大,進行全數檢驗有時是很不經濟的,或者時間上是不允許的。所以,基於數理統計理論的抽樣檢查方法得到了迅速的推廣應用。

統計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髮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是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初這段時間中得到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從質量管理的指導思想上看,由事後把關變為事前預防;從質量管理的方法上看,廣泛深入地應用了統計的思想方法和統計的檢查方法。

  三、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別在於,它強調為了取得真正的`經濟效益,管理必須始於識別顧客的質量要求,終於顧客對他手中的產品感到滿意。

全面質量管理這個名稱,最先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的著名專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傳統的質量管理基礎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營管理上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質量管理,現已成為一門系統性很強的科學。

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於20世紀60年代產生於美國,後來在西歐與日本逐漸得到推廣與發展。它應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質量控制,使質量管理實現定量化,變產品質量的事後檢驗為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全面質量管理類似於日本式的全面質量控制(Tqc)。

首先,質量的涵義是全面的,不僅包括產品服務質量,而且包括工作質量,用工作質量保證產品或服務質量;其次,TQC是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不僅要管理生產製造過程,而且要管理採購、設計直至儲存、銷售、售後服務的全過程。

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必須把以顧客為中心的思想貫穿到企業業務流程的管理中,即從市場調查、產品設計、試製、生產、檢驗、倉儲、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應該牢固樹立“顧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而且要為顧客做好服務工作,最終讓顧客放心滿意。

TQM能夠給企業結構、技術、人員和管理者所帶來的變革;企業通過這些相關的變革來獲得競爭優勢。

作為一種完善的質量管理模式,全面質量管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但是,如果企業不能夠設立相應的部門來支援質量管理小組的工作,沒有堅定的決心來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成果,那麼企業就不應該立即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計劃。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企業在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的潛在優點之後,便滿懷熱情地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而對到底要投入多少精力、承擔多大的義務卻缺乏精確的把握,最終的結果必然讓人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