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供應鏈>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方向

供應鏈 閱讀(2.51W)

供應鏈金融目前已經成為國際性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領域最重要的一個業務增長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方向,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方向

  一、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

供應鏈金融目前已經成為國際性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領域最重要的一個業務增長點。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銀行中有46家向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而在2007年初,只有一半的全球性銀行為其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產品。

據統計,在當今信貸環境惡化的狀況下,有約93%的國際性銀行感覺到公司客戶對供應鏈金融的需求強烈。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金融創新業務在我國發展迅速,已成為銀行和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領域,也為供應鏈成員中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1、上海浦東發展銀行。2007年,浦發銀行提出了“供應鏈融資”的整體服務解決方案,將供應鏈融資服務、供應鏈電子化服務和離岸銀行服務統一於“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方案中。目前,浦發銀行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提供的服務包括信用服務支援、採購支付支援、存貨週轉支援和賬款回收支援。

2、招商銀行。招商銀行從2005年開始將中小企業作為公司業務轉型的重點,顛覆性變革業務流程,在9家分行試點推進以供應鏈金融作為突破口,開發大型客戶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買方或他方付息商業匯票貼現和國內信用證議付、汽車銷售商融資、商品提貨權融資等特色創新融資服務,為中小企業成長注入活力。

3、工商銀行。工行依據供應商與核心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關係和付款約定,以訂單或應收賬款所產生的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向中小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產品,重點支援大型優質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

4、華夏銀行。華夏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始於2007年7月。華夏銀行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品牌—“融資共贏鏈”產品是通過與橫向的協作企業合作,運用不同的融資方式,圍繞核心企業設計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同時,該產品首次將國內與國際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整合,為客戶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延伸至海外。

5、興業銀行。“金芝麻”供應鏈金融服務。興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目標客戶群也是中小企業,該行推出的“金芝麻”系列服務產品,包括了18項單項產品,涉及中小企業產、購、銷三大環節,試圖一站式解決企業面臨的資金難題。

6、中國銀行。中行陸續推出“融貨達”、“融信達”、“TSU”、“供應商融資專案”等一系列集銀行、保險、物流、保理等業務特點於一身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7、建設銀行。目前該行推出的供應鏈融資產品有訂單融資、動產融資、倉單融資、保理、應收賬款融資、保單融資、法人賬戶透支、保兌倉融資、金銀倉融資、單子商務融資等十大類。

8、交通銀行。目前該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主要有動產/倉單質押融資、保兌倉、廠商銀、汽車合格證監管、國際/國內保理、票據質押融資等。

可以說,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金融創新業務在我國迅速發展,已成為銀行和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成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方式。

  二、國內銀行業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一) 國內銀行業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機遇

  1、企業供應鏈的發展對銀行金融服務的適應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通過磨合形成夥伴關係,核心企業將對供應鏈金融主辦銀行產生依賴,從而為主辦銀行深化與核心企業的業務聯絡創造條件。同時,企業供應鏈和分銷鏈的出現,使得銀行必須對風險管理技術、營銷模式乃至組織架構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核心企業依託自身的資信水平與銀行協商融資條款,選定供應鏈金融主辦銀行,鏈條中的其他成員企業卻無法享受到這種優惠。隨著供應鏈結構的形成,出於對鏈條成員經營狀況實時掌控的需要,間接授信控制、關聯交易識別等一系列新的課題被陸續提出。

  2、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分析。

有利於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商業銀行為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快服務創新步伐,在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援的同時,對整個供應鏈中的企業資源進行了挖掘,通過調整以大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分散客戶集中的風險,使得生產商、物流企業、零售商或最終消費者的資金流在銀行體系內部實現良性迴圈,有利於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 有助於優化業務結構,銀行根據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及特點設計產品營銷方案,通過掌握供應鏈企業的資訊來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並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產品營銷活動,帶動存款、結算和新興業務的發展,改善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與我國商業銀行向先進的交易性銀行轉型的目標相適應。構築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達到銀行與供應鏈成員企業的多方共贏。

  (二) 國內銀行業發展供應鏈金融面臨的挑戰

1、信用體系建設相對落後,供應鏈參與主體所考慮的重點和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速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市場交易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無效成本巨大。同時,我國在國際供應鏈管理中處於主導或核心地位的企業並不多,多數是國際跨國公司的加工企業以及與之服務配套的國內企業,要想主導國際供應鏈的走向並建立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供應鏈金融的信用體系還需要長期努力。 另外,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在融資時所考慮的重點和要求有較大差異。金融機構為防範金融風險,考慮的是安全、流動、盈利三者的統一,所以對融資本身的程式、抵押或擔保方式、融資企業資信狀況等都有較嚴格的要求,並將融資中的綜合服務作為發展的重點;融資企業考慮的是需求、成本和效益之間的統一,當現金流不足時只考慮如何獲得融資,追求的是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資本利用率

2、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存在的主要風險。

客戶資信風險,由於中小企業管理不規範、技術力量薄弱、資產規模小、資信不足等問題,第三方物流企業可能為了爭取業務,與借款人一起弄虛作假,對動產質押物進行虛假評估,個別借款人甚至串通第三方物流企業有關人員出具無實物的倉單向銀行貸款,由此造成客戶資信風險。 法律政策風險,法律法規的調整、修訂等具有不確定性,當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時,有可能對供應鏈運轉產生負面影響,法律政策的變化會誘發供應鏈經營風險,從而危及商業銀行。 市場風險,由於市場發生變動,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常常存在著預測不準確、需求不明確、供給不穩定等現象,由此可能給商業銀行傳遞一種不正確或有偏差的資訊,影響商業銀行的判斷,從而帶來風險。 操作風險,由決策失誤、管理失誤、控制失誤、欺詐及人為因素造成的潛在損失,如結算風險、技術風險。 自然環境風險,地震、火災、意外的戰爭以及其他各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對企業造成的損失等,有可能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穩定,使供應鏈中企業資金運動受阻或中斷,進而使商業銀行蒙受巨大損失。

  三、我國商業銀行繼續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建議

  (一) 提高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意識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提高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意識,充分認識它對行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並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支援其發展。積極構建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溝通、交往的平臺;設立政府專項基金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擔保,促進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在政府招商中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利用其先進經驗和成熟模式帶動物流產業的發展,對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政策傾斜,適度給予稅收優惠或財政支援。

  (二) 建立供應鏈金融保障機制

一要通過訂立各項契約保證供應鏈內企業之間相互信任,將企業間原有的關聯交易外化為契約交易,儘量避免摩擦; 二要建立資訊科技平臺,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依託網際網路技術,通過ERP系統平臺,利用EDI等資訊處理技術,建立物料與資金資料高度共享的資訊網路; 三要對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進行封閉執行。 供應鏈金融要選擇一個強有力的物流公司合作,它可為供應鏈提供資訊、倉儲和物流等服務,幫助銀行監控物流和企業動產,達到銀行控制貨權的目的;四要企業的應收款指定賬戶開在銀行,付款企業配合銀行將採購款匯入指定賬戶。

  (三) 政府牽頭培育良好的信用管理體制和法制環境

國際貿易中已經建立比較成熟的信用保證體系,而國內貿易使用最多的是票據結算,缺乏統一的、可流通的,並得到各方認可的擔保,各商業銀行之間也缺乏可實行的通開通兌模式,這是造成供應鏈金融交易和操作風險的關鍵因素,因此,規避供應鏈金融風險,建立和健全全國性的信用管理體制是關鍵。 另外,《物權法》雖為商業銀行授信業務創造良好法律環境,但其也存在動產抵押的登記公示方法上規定稍顯籠統、動產登記部門多、公示性差等不完善的地方,給商業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政府要進一步健全物權法登記的體系,並將陸續出臺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同時,做好風險管理的執法工作,制定責任追究辦法,創造一個公正的法制環境。

  (四) 加強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

一要建立供應鏈戰略風險管理機制。供應鏈金融主辦銀行要時刻關注供應鏈運作情況,掌握供應鏈企業的內部薄弱點,觀測外部環境的發展趨勢。同時要建立一整套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當其中一項以上的指標偏離正常水平並超過臨界值時必須發出預警訊號,啟動應急處理預案,確保目標供應鏈良好有效的迴圈; 二要對核心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對其業績、裝置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技術開發等進行及時調查和科學評估,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關聯企業進行預防和改進; 三要實行供應鏈關聯企業信用管理。銀行根據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資料庫,對供應鏈各方之間的相互關係設定信用值,還要通過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平臺,對與該核心企業發生的交易進行信用管理; 四要堅持“自償性”原則。通過基於單證、發票或採用動產和應收賬款質押等方法,靈活運用單筆授信、短期金融產品、封閉貸款等為客戶提供專項的自償性貿易融資服務,從而化解供應鏈金融運營風險。

  (五) 以核心企業為中心提供優質服務

政府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支援,如通過土地的低成本使用、稅收的減免等政策扶持一些管理規範、發展預期好的企業,使它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成長為行業內的核心企業。在產品和服務方案設計中要從核心企業入手,藉助核心企業向外輻射,貫穿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如對上游的原料供貨商重點開拓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保理等產品,對下游的經銷商著重提供動產和倉單質押等產品;經過一輪輻射之後,再以這些供貨商或經銷商“包圍”橫向的核心企業,並以這些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編織供應鏈融資網路,體現“橫到邊、豎到底”的縱深服務。

  (六) 加強供應鏈金融人才的培養

供應鏈融資業務是一項知識面廣、操作複雜的業務,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應儘快培養一批熟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法律等知識的複合性人才。 一方面,可以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抓好全員經營理念的培訓、信貸政策制度的培訓,尤其是《物權法》和相關法律的培訓、財務風險評估培訓和貸款貸後管理知識的培訓等。通過針對性學習,儘快提高銀行業全員整體素質,尤其要儘快提高信貸人員的政策法律水平和業務操作技能,以適應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的要求。

  (七) 加強供應鏈金融創新戰略

一是技術創新。通過網際網路的技術創新,建立我國產、供、銷的完整供應鏈資訊系統;將網際網路運用到基礎產業和服務產業,建立起不同行業產品的基礎供應鏈資訊管理平臺,為供應鏈金融實現技術的整體管理創造條件。 二是制度創新。實現對原有的銀行分業管理向混業管理的轉變,允許銀行把非核心的業務合理有序地外包給專業的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允許諸如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服務公司中介服務的存在,並依法從事有關融資業務。 三是銀行業務創新戰略。在客戶結構方面,改變過去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大客戶為主的格局,開始關注規模較小或資質較弱的中小企業,可以分散客戶集中度的風險,對佔中國企業絕大多數比例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在業務結構方面,開展業務覆蓋範圍廣的、附加值高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可以增加商業銀行交叉銷售機會,有效帶動中間業務、結算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的發展,也有助於優化業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