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供應鏈>

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防範風險方法

供應鏈 閱讀(7.13K)

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開展過程中,銀行是以供應鏈中的交易資訊為依據,利用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等進行抵質押擔保,為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提供信貸支援,交易過程中的存貨、應收賬款和核心企業的補充擔保等都是該類業務最終能實現自償性的根本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防範風險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防範風險方法

  供應鏈融資的基本原則

供應鏈融資業務並非毫無風險。2012年以後,受巨集觀經濟環境波動、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等因素影響,供應鏈融資業務領域也出現了不少影響較大的風險案例。這提醒銀行在從事供應鏈融資業務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或技術,否則也可能適得其反,達不到降低風險和成本的目的。

首先,一定要保證貿易背景的真實性。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的核心是基於對產業、行業上下游商業模式的透徹理解,在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準確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並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等風險控制變數來進行。

用通俗的語言講,在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開展過程中,銀行是以供應鏈中的交易資訊為依據,利用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等進行抵質押擔保,為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提供信貸支援,交易過程中的存貨、應收賬款和核心企業的補充擔保等都是該類業務最終能實現自償性的根本保證。由此可見,貿易背景是否真實是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的“命門”所在。可以預料,如果企業通過偽造貿易合同、虛構交易等行為惡意套取銀行資金,那麼企業貸款的真實用途本身就存在很大問題。事實證明,存在這種現象的企業往往會把套取得來的銀行貸款用於投資包括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領域,從而對銀行貸款的安全性造成重大威脅。更重要的是,由於所謂的貿易根本不存在,故原先設計的根據貿易鏈條回款的自償性現金流也就成了“鏡中月、水中花”,在此情況下,銀行貸款的第一還款來源就存在落空的'風險。

其次,要選擇有實力的核心企業。供應鏈融資業務實質上是採用了將核心企業所具有的融資能力向上下游企業拓展的方式,使得上下游企業信用級別得到了提升。

例如,如果銀行是給核心企業的供應商即上游提供供應鏈融資,則銀行貸款的還款來源本身就是基於核心企業的付款能力和現金流;如果銀行是給核心企業的銷售商即下游提供供應鏈融資,則一般會要求核心企業提供擔保或回購保證,則很大程度上依賴的依然是核心企業的信用及最終的回購能力。因此,核心企業是供應鏈融資中的重中之重,選擇一家有實力、有信譽的核心企業,則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此外,值得銀行特別關注的是,有些核心企業會長期佔用成員企業的供應鏈融資額度,導致授信膨脹;還有相當部分核心企業基於商業機密、規避麻煩等原因,不願提供上下游客戶名單、合作歷史、銷售/購買記錄等資訊,更不願提供擔保、回購承諾或兜底函等。對於此類核心企業,銀行在敘作相關業務時要提高警惕。

第三,要慎選押品和監管合作方。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銀行常常會使用存貨抵質押等風控措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存貨都適合抵質押。例如鮮活水產品等難以保管和儲藏、無法準確核實數量和價值的貨物,一般就不適合作為抵質押的標的物;反之,汽車合格證等易轉移保管的、有公權力認可的權利憑證便是較為理想的抵質押的標的物。其次,銀行在選擇第三方監管合作方時也要多加註意。

近年來,部分不良監管企業損害銀行利益的事件屢見不鮮,包括監管不當導致押品滅失、出具虛假倉單、擅自提取處置物以及未按監管要求盡職履行監管職責導致貨物不符或貨物缺失等,令人不得不提高警惕。例如,在前段時期較為著名的上海鋼貿市場風險事件中,市場主體、第三方倉儲方、監管公司、擔保公司等參與者財務作假、重複抵質押、偽造虛假控貨資料、私自釋放抵質押物等情況就曾普遍出現,導致某銀行在行使物權時質押物缺失率高達60%。

第四,要在執行層大力防範操作風險。供應鏈融資業務與銀行傳統的授信業務相比,除還款來源具有自償性之外,還具有操作的封閉性、授信用途的特定化等特點,貸後管理很大程度上成為風險控制的重要節點。因此,有人說供應鏈融資業務具有“三分批,七分管”的業務特性。概括來說,供應鏈融資業務貸後管理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對企業的貸後檢查關注點要從傳統的以“三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為基礎,考量企業資質和還款能力,轉變為通過對“三流”(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的管理來實施有效的風險管控。

二是要高度關注流程控制,完善相關制度並確保業務操作按照制度規程嚴格進行。供應鏈融資的風險控制主要建立在相應模式的流程控制基礎上,屬於對流程管理要求很高的融資業務,如應收賬款質押、提貨權融資、保理等業務的操作程式複雜,對物流和資金流的監控非常重要。因此,操作流程落實與否是業務風險控制的關鍵。如果銀行存在操作環節崗位設定及職責要求不清、人員配置不足、業務許可權不規範等制度缺陷,就極易形成操作風險;此外,無數的風險案例還證明,即使制度設計再完善,但如果缺乏嚴格的操作執行,最終也無法達到風險控制的初衷。

三是供應鏈融資貸後管理需要銀行員工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由於供應鏈融資往往涉及的企業數量較多、單筆融資較小、資金往來較為繁複,需要銀行貸後管理人員實時對貨物銷售進度、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抵質押品數量、狀況及價值變動等進行準確掌握,這無疑需要銀行給予一定的IT等技術支援,但也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責任心。因此,銀行需要對這些執行層面的員工加強培訓和風險文化教育,以切實提升素質、防範操作風險。

  供應鏈融資的風險管控

基於以上分析,建議銀行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應採取以下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

  第一,要大力加強對交易背景的核查,確保交易資訊真實。

首先,建議銀行應要求操作人員通過核實交易合同、增值稅發票、交易對手及交易價款的合理性等方式,多方核實交易背景的真實性。當然,如果核心企業信譽較高且具有完備的上下游交易基礎資料,銀行也可以直接引用。如銀行可以嘗試直接將核心企業的供銷系統與自身的業務系統進行關聯,實時查詢與核實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應收賬款、交易資訊等的真實性,並據此做出授信決策,這一方面將降低銀行貸前調查和貸中審查的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無疑也更有利於銀行做出準確的風險判斷,有利於銀行的最終風險控制。

其次,建議銀行要繼續重視授信主體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自身的信用風險,不能因核心企業的信用增級而降低對授信主體的准入要求。應綜合考察授信主體的經營實力、財務狀況、效益狀況、交易活動、自償程度等,挑選與核心企業合作緊密程度高、生產經營正常、主業突出、主營產品銷售順暢、應收賬款週轉速度、存貨週轉率以及銷售額和現金流量穩定、歷史交易記錄和履約記錄良好的企業作為合作物件。

  第二,要嚴格把握核心企業的准入門檻。

核心企業一方面對上下游企業融資起著擔保增信作用,另一方面一旦其發生經營風險,傳染性會非常強,極可能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特別是那些對其依存度較高的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嚴把核心企業准入標準對供應鏈業務的整體風險管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建議銀行首先要針對不同類別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全方位剖析核心企業在其中所擔負的角色及作用,找到核心風險點所在,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風險管控模式,將風險真正關在籠子裡。

其次,銀行需要制定供應鏈融資業務重點支援行業、審慎介入行業和壓縮退出行業等相關政策,並根據不同的行業類別設定不同的審批許可權及授信品種。

再次,銀行應當根據核心企業所屬行業,設定不同的准入標準。特別是針對壓縮退出類行業,應特別關注核心客戶授信總量的管理和控制,防止核心企業通過佔用供應鏈企業額度的方式來增加負債。

最後,建議銀行要結合供應鏈的總體運營狀況對核心企業的財務和交易情況進行全面把握,儘量尋找生產製造型、具有核心技術型等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核心企業,適度規避規模實力較小的、或純粹貿易流通型的核心企業。

  第三,要加強監管商的准入管理和對抵質押資產的管理。

首先,銀行要從倉儲裝置的專業性、管理技術的先進性、操作規範的完善度、監管程式的嚴謹度以及員工素質高低等諸方面遴選監管方,建議最好建立准入監管商名錄,實施名單制管理。

其次,銀行應建立不定期檢查制度,重點針對監管方的操作流程、出入庫臺賬、手續、質押貨物足值度以及貨物儲存方式、日常管理是否到位等進行核查,及時督促監管不力的監管方進行整改,對於長期不符合銀行要求的監管方要及時退出。在現貨融資模式下,建議銀行選擇價值相對穩定、流通性強、易變現、易儲存的產品。同時加強對質物相關交易合同、付款憑證、增值稅發票、權屬證書以及運輸單據等憑證的稽核,有效核實質押物的權屬。

再次,在應收賬款質押模式下,建議銀行挑選交易對手實力強、資信高,雙方合作關係穩定、履約記錄好、交易內容和債權債務關係清晰的應收賬款,有效核實應收賬款所依附的基礎合同真實性,保證應收賬款處於債權有效期內且便於背書轉讓等。

最後,銀行要加強抵質押資產價值管理,建立並持續完善抵質押物價格實時追蹤、逐日盯市和跌價補償制度等。

  第四,明確管理體制,規範業務操作。

銀行首先要梳理總、分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相關管理架構要求,建立專業的管理部門,增設專業的管理崗位,細化各崗位的職責分工,並切實做到分工到人、責任明確。如針對業務推動、業務管理、價格管理、核庫、巡庫、合同簽署、核保、資金支付和回籠監管等相關工作,都應確保實現專人專崗負責。

其次,銀行應加強業務操作環節的風險管理,建立操作職責、操作要點和規範要求,包括切實落實應收賬款的確認、票據回收的確認、核心企業與成員企業的交易情況的確認等手續步驟,使流程管控真正落到實處。

再次,建議有條件的銀行應儘快建立並持續優化升級專門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使銀行能在為更多客戶提供優質、專業、高效服務的同時,大大減少和簡化人工操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為操作失誤。

最後,銀行要持續強化相關業務培訓和專業隊伍建設。如可邀請在供應鏈融資業務方案設計、審查審批、貸後管理中有較豐富實踐經驗的行內外專家不定期分享經驗、交流心得;組織總、分行相關從業人員積極參加供應鏈產品、業務操作管控與貸後風險管理的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