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我的作文教學觀

作文 閱讀(1.95W)

作文教學是一項十分繁複而艱辛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一切從實際出發,那麼,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能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下面是我的作文教學觀,歡迎參考閱讀!

我的作文教學觀

  我的作文教學觀一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不僅僅是要在語文課本中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逐步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然而在這幾種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往往是寫作。我在剛接手這個班時學生已經上四年級,按理說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習作訓練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基礎與能力,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上作文課學生不是眉頭緊鎖、下筆艱難就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作文收上來大多數內容不具體、語言乾癟、缺乏新意。針對學生習作的這種狀況,在教學過程中,我加強了對學生作文方法的引導。

一、廣泛讀書,豐富語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係。雖說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越來越重視,每一位學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同類別的課外讀物,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我想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把自己的讀物拿出來資源共享,那麼班上不就有很多不同的課外書了嗎?於是,我動員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捐出來,在班上成立班級圖書角並分門別類擺放。這樣學生在教室裡就可以借到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在學生讀書的過程當中我便引導學生把文中寫得優美的、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句子摘抄在本子上,然後每節語文課抽出一兩分鐘時間讓學生交流積累到的詞句,並說一說喜歡的理由。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同時既增加了語言的積累,又學到了一些寫作的方法,為學生獨立習作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

二、走進生活,讓學生有內容可寫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我們的人生是千姿百態、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這為我們的作文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但是我們國小生往往不能把作文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做個有心人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準備、指導觀察。五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作文要求學生寫春天的發現。在寫這篇作文之前我便組織學生到田野、校園、小河邊尋找出春天裡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引導學生抓住它與眾不同的特點認真觀察並做好記錄。通過仔細觀察,他們真正地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春天的五彩斑斕。一篇篇文章讀起來琅琅上口,真實而生動。

三、科學評價,增強學生習作興趣

評議也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待學生的習作我們應該用辨證的眼光去看,採用1+1的評價方式。在評價優秀作文時既要肯定和讚揚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又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評論差生作文時則要儘可能的找出其成功的地方而委婉的指出不足。只有科學有效地進行評價才能讓優秀的學生做到精益求精,後進的學生不斷進取。

  我的作文教學觀二

一直以來,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偏重理論講授,忽視學生的體驗和表達,缺乏培養學生自主寫作的意識和能力。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學生鮮活的體驗丟了;把陶冶學生心靈的宗旨扔了。為了學生寫作中 “穩妥”和 “保險”,教學中將“作文”與“做人”割裂。學生的作文也就充斥著假話、空話和廢話。導致學生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許多學生對豐富多彩的生活沒有感悟、對自己的思考和體驗沒有記錄,把美德善行認為是作秀。

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了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這個死衚衕,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學為主”作文教學方法,現在寫出來,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積累素材、體悟生活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寫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無話可說,寫作文是隨意編造。因此,我利用圖書館,注意指導學生廣泛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進行自主閱讀,以讀促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通過讀書可以瞭解前人積累起來的重要知識和寶貴的生活經驗,領略前人磨練成熟的思想作風和符合規律的思維方法,學習到前人來自生活的經過加工的語言精華和純熟的富有成效的表達技巧。同時注意加強閱讀指導,如怎樣選擇讀物、怎樣讀懂文章內容、怎樣培養好的讀書習慣、怎樣提高讀書速度等。要求他們認真看準字詞句段,做到邊讀邊想,細心體會字句的意思,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等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寫作素材。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引導學生體悟生活我組織春遊,開展社會調查,參觀博物館,組織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欄目,讓他們領略美妙的自然,感受火熱的生活,觸控時代的脈搏,獲得鮮活的素材和寫作的靈感。

二、開放寫作內容和形式

1、開放寫作內容,引入生活活水。教學中,開放作文的內容主題,保證學生寫作的自主性,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不說空話,特別是不強加給學生高於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價值傾向,讓學生成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謳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惡醜,既可寫真實的生活,也可寫合理的想像。2、開放寫作形式。讓學生們自由選擇記敘、議論、抒情或綜合等表達方法和詩歌、劇本、廣告詞等體裁,讓他們自由展示個性。如我們進行了“活動作文”教學,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或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各項活動,獲得一定的.生活體驗,使作文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傾吐情感的過程。

三、實行多元化評改

①自我評改,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引導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②合作評改 ,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找夥伴互評互改。大到全篇佈局、思想認識的問題,小到一個詞、一個符號。讓學生既當“作者”又當“讀者”, 轉換角色,互相溝通和啟發,達到提高。 ③集體評改,將基本成功但在某些方面有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帶有普遍性的作文印發給學生,集體進行“病文會診”,讓學生做“大夫”,在修改中學生得到了更多的實際收穫。④家長評改。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請家長評改孩子的作文,有利於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幫助學生體驗成功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作文成果的激勵作用,讓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讓成功激勵成功”。 主要採取以下方法①編寫作文集。每學期要求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彙成集子、自行設計封面、委託家長或老師寫的序言,這種做法激發全體學生的創作慾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寫作活動中。 ②鼓勵學生向各級刊物投稿。為爭取投稿成功,老師針對性印發省內外學生報刊、雜誌的郵編、地址,供學生選擇,尤其還獎勵發表作品的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在班級開闢習作發表園地,並在一旁附有師生的小評議,幫助學生提高作文能力。

通過這種教學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寫作品質和寫作習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作文由“怕”變成了“愛”,學生逐漸想寫、敢寫、樂寫、善寫。學生養成了認真觀察、廣泛閱讀、積極思考、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 寫作能力、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有較大提高。

  我的作文教學觀三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思維高速運轉,想到很多辦法,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就我個人來說,我對畫畫很感興趣,可我讀了中師三年,連一根線都畫不直,因為我連老師的面都沒見過幾次。見得最多的就是老師留下的紙條“同學們,請將畫好的畫放在哪裡,某某老師”。沒有方法指導的興趣愛好就是這樣的水平。我們的作文,有幾個孩子會說自己對它有興趣?那些一開始就說喜歡的,多半是天才,不管寫什麼,人家總是寫得很好,這些學生是優生,我的觀點是優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就像數學、美術音樂一樣,作文是需要方法的,作文教學需要對學生不斷訓練。作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優生明確:哦,原來我是這樣寫出的好作文,我要繼續努力,寫得更好;中等生明白:原來這樣就可以寫出好作文,我能寫出好作文;下等生相信:我是會寫作文的。

如對學生進行訓練呢?

首先,要有整體意識,針對學生情況,訂立長遠目標。以前我接手5、6年級,現在我們學校是4-6年級的小迴圈。以現在我們學校為例:4年級我一般進行作文入格訓練和觀察、寫具體的訓練;5年級是鞏固觀察和寫具體的訓練,注重語言的提升,滲透選材教育;6年級注意文章的結構,選材的多角度,引領學生走向認識的深刻。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總體目標對單元作文有所取捨,自己適當增加一些作文訓練。

其次,訂立短期目標,結合教材,序列訓練。把國小生的作文分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心裡話傾訴、讀後感、演講稿。以四年級為例。四年級主要的作文入格訓練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寫人記事的訓練有:心裡活動、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場面描寫等;寫景狀物的訓練有寫作順序、顏色、形狀、姿態、味道、自己的感受。這些訓練並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進行,而是根據教材,自己靈活安排。比如我們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一課中有蟋蟀挖巢穴的一系列動作描寫,學完之後讓學生明白這是作者仔細觀察的結果,更是作者寫作時的有意而為,把挖這個動作分解成很多個動作。其實你也可以像作家一樣來寫。我就表演喝水,學生觀察,看完後進行說話練習,看誰用的動詞多,用得準確。再訓練相同的動作有不同的詞語來表現,避免重複。如從書架上拿一本書,可用哪些動詞來描寫。再來一個學生偷喝水的表演,學生明白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即使是相同的動作也是不一樣的,修飾詞很重要。這種訓練,既訓練學生如何觀察,也訓練了學生如何將動作寫具體。學生再寫找書就不會是一個“找”字打發我們,寫打架就不會一個“打”字交給我們,能將動作寫具體了。學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也是這樣,教給方法,實際情景讓學生練習,切忌寫假的。人物語言的描寫在學了《小木偶的故事》後訓練。那一課很有特色,提示語寫得很好,學生也會學到很多描寫表情的詞語,可以教學生寫好提示語。具體操作見《於永正老師的教學實錄——寫對話》。每一次的訓練都要全體過關,能力強的多寫些,能力弱的少些一些,但都要達標片段練習的內容都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尋找。片段練習之後一段時間有生活作文描寫,相當於日記。平時不進行審題訓練,審題訓練放在期末,就是為了淡化應試作文意識,強化好作文意識。序列片段練習就是化整為零,降低作文的難度;序列訓練,教材是引子,實實在在的生活是描寫的物件,讓學生在悟得作文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好作文意識,觀察意識,強化生活即作文的意識。

寫景狀物類的文章,第一次,我的全班寫的作文都差不多是一樣的,我帶領學生觀察,寫作,然後用習得的觀察、寫作方法寫其它同類作文。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文,我根據總體目標改為狀物,觀察小葉榕。我帶著學生實際的看,確定順序:整體,部分。用眼、耳、口、鼻、手去觀察葉、氣根,主幹、根的顏色、形狀、姿態、味道,以及自己的感受,其間穿插語言的生動描述訓練。幾乎就是師生口頭寫了一篇作文。回到教室再回想觀察過程,完成板書,學生看著板書寫作文。這篇作文,全班的描寫都差不多。這個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我們應該怎樣觀察,將在閱讀教學中零零星星的觀察方法進行實際的綜合運用。接下來就用這些方法觀察泡豆子,學生寫觀察日記。日記要求:寫出豆子的顏色,形狀;有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這是你自己在做事,肯定有心理活動,還要寫出你的真實想法。作文收上來,學生基本都能達到要求,不能達到要求的,再評講幾次,學生都有了這種觀察意識,寫具體就沒問題了。第一次訓練過後學生對方法的運用其實就是數學上的舉一反三。

這種模式有些老師肯定認為會讓學生思維僵化,為了避免學生思維僵化,所以各個年級的要求我也不一樣。比如外貌描寫,四年級剛開始你寫出這個人最突出的特點,我認為就過關。五年級,學了《小英雄雨來》那個單元學生了解了比喻的色彩,寫外貌要看出你對他的喜歡、欣賞或討厭、鄙視等情感。到六年級學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在加一個,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或人生經歷,我稱之為最上乘的外貌描寫。

為了避免學生思維僵化,教學中就要刻意豐富學生的語言。為了豐富語言,我認為應該將廣泛閱讀與目的閱讀結合起來。廣泛閱讀就語言這方面來說是儲備,備不時之需;目的閱讀是臨時抱佛腳,讀了就用。比如我們要進行寫景狀物的作文練習,我會讓學生讀此類文章,蒐集比喻、擬人、誇張之類的句子,最好是你沒有想到的,學語言的同時拓展思維。意識好的孩子學生會在寫作中有意而為,寫出一些讓他自己以及我們大人難以想象的好句。

為了避免學生思維僵化,讓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化,作文的評講是尤為重要的。評講中有欣賞佳句妙法,為學生提供榜樣;有突出問題、錯誤糾正,一次評講糾正一部分,便於把糾錯落到實處。如學生寫了四篇泡豆芽的日記後,我有一個綜合評講課。欣賞部分分了幾個板塊:描寫具體,動詞連貫,獨一無二的心理活動,語言的與眾不同。糾錯部分分為:1.區別“已”和“己”,“再”和“在”;2.糾正“我和我的媽媽”和“讓我來告訴你吧”的表達習慣;3.集體改一種表達:“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比吃了蜜還甜”,換另外的說法表達“高興”這種意思,讓學生明白語言要追求“時尚”,追求與眾不同。評講過後有修改,學生的作文能力在評講、修改中提高。

評講還有一個作用,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評講中的優點就是對他的肯定,會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他不怕作文,成功才會帶來興趣。我想打牌,喜歡與人交往的快樂。可在我學打牌的時候從沒贏過,我就沒了打牌的熱情。作文講評就是告訴學生你很不錯,你成功了,照這樣寫下去,你是能把作文寫好的。

方法訓練以教材為例,與生活相結合;廣泛閱讀與目的閱讀相結合;在作文評講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作文教學也就是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死”是方法的掌握,作文入門的硬性要求,“活”是後來的靈活運用,對不同敘述方法的靈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