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分析

職場 閱讀(9.82K)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的應用越來越廣,那麼會計電算化對會計資訊質量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會計電算化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希望對你有幫助。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分析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

【摘要】 會計電算化已發展成為一門融電子計算機學、管理科學、資訊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新型科學和實用技術。本文從實行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的意義入手,系統地分析了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流程、會計資訊質量、會計核算方法及會計內部控制的影響,提出了實行會計電算化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會計實務;資訊

一、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的意義

(一)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業務量的不斷增大,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特點,把繁雜的記賬、結賬、報賬工作交給高速的計算機處理,降低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由於計算機的精確性和確定性,可以避免手工操作難免產生的誤差,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二)促進會計工作規範化,提高了會計工作質量

會計電算化對資料提出了一系列規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操作不規範、不統一、易出錯的問題,杜絕記賬不及時、錯行、串戶、會計資料不清晰,隨意塗改的現象,會計工作規範化程度不斷提高,使會計資訊更加準確、清晰、可靠,保證了會計工作質量。

(三)加快資訊傳遞,提高了管理水平

實現會計電算化後,大量的會計資訊資源可以得到及時的記錄、彙總分析,並通過資訊系統迅速傳遞,充分利用,為經營管理者提供大量的資訊,會計人員還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管理、參與預測和決策,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四)促進管理資訊化,提高了會計人員素質

實現會計電算化,可以使企業的大量會計資訊資源得到高度共享,大大地提高了經濟資訊的利用價值,促進了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會計電算化,還可以促使會計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掌握現代會計理論和高科技知識,從而優化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

(五)推動了會計改革

會計電算化不僅是會計技術的改革,而且對會計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式、內容和會計理論等眾多方面都產生極大影響,改變了會計人員的傳統觀念,使會計工作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從而推動了會計改革和發展。

二、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一)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流程的影響

手工核算是從處理原始憑證開始,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據以登賬,而實現會計電算化後,財務處理系統以手工稽核無誤的記賬憑證資訊為起點開始進行處理,將已製作完畢的記賬憑證輸入計算機中進行處理。手工核算時,按照複式記賬原則,總分類賬與其所屬的明細分類賬必須採用平行登記的方法,從而將總分類賬中的餘額、發生額與其所屬明細分類賬中的相應數字進行核對,保證記錄的準確性。在計算機處理系統中,計算錯誤完全可以避免,總賬與明細分類賬的核對失去了意義,而且總賬庫存檔案與明細庫存檔案中有資料同時產生,也就不再需要編制科目彙總表。因此,在電算化條件下,可以不考慮賬簿間的核對工作,而核對、制約工作主要靠正確輸入憑證和賬簿內部控制來實現。因此,會計電算化有效地開展,不僅會減少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給會計核算流程帶來根本性的改善。

(二)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質量的影響

賬務部門要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充分體現其作用,提供高質量的會計資訊是關鍵。會計工作的電算化對會計資訊的及時性、真實性、可理解性、一貫性和可比性都有重大影響,從而也直接影響了會計資訊質量。企業有效地開展會計電算化後,除錄入與複核記賬憑證,錄入一些原始資料之外,幾乎所有的計算整理,歸類等工作均由計算機自動完工,手工干涉很少,計算機調整處理的特點充分發展,由此帶來的會計資訊及時性的改變是質的飛躍,企業長期以來未能解決的會計資訊的滯後問題不再是問題了,會計資訊更為接近實際情況。實行會計電算化,會計人員可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選擇適用的會計方法,可避免由於人員變動等因素而改變會計方法的不利因素,從而更好地保持會計資訊的一貫性可比性,使會計資訊質量將有較大的提高。

(三)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方法的影響

會計電算化的有效開展使得會計核算與會計資訊分析工作主要由計算機來完成,從而可以利用計算機運算速度快,能進行復雜運算等優勢,採用或選擇一些手工下難以完成或無法選擇採用的方法。會計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處理中脫離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採用各種會計方法來開展和搞好會計工作。

(四)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在手工條件下,有崗位責任制,各種內部牽制制度,保證了會計資訊的正確性,企業資產的完整和安全。計算機的引入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形式、內容、重點等都發生了變化。一是內部控制的形式發生了改變。原手工下達的一些內部控制措施在電算化後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如製造科目彙總表、憑證彙總表等試算平衡的檢查、憑證的借貸平衡校驗、月間餘額的檢查、餘額發生額平衡檢查、各核算系統之間的資料核對、報表資料的勾稽關係檢查等。二是內部控制的內容發生了改變。計算機技術的引入給會計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內容,也增加了新的控制內容,如計算機硬體及軟體分析、程式設計、維護人員與計算機操作人員的內部牽制,計算機內及磁碟內會計資訊的安全保護、計算機病毒防治、計算機操作管理、系統維護人員等的崗位責任等等。三是內部控制的重點發生了改變。會計電算化後的內部控制的重點將放在人工處理的控制、原始資料進入計算機的控制、會計資訊的輸出控制、人機互動處理的控制、計算機系統之間聯接的控制方面。 轉貼於 看準網   三、實行會計電算化應關注的問題

(一)要提高對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認識

許多單位的領導和相關個人對會計電算化工作還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一是一些人認為會計電算化為時過早,實現會計電算化就是程式設計序的過程,是單純利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是會計部門的責任等等。二是傳統的會計理論也禁錮著部分人的頭腦,一些人膚淺地認為“算盤”和“賬本”就是財務會計的工具。這些片面的認識給會計電算化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嚴重影響了會計電算化健康順利地發展。會計電算化的.政策與法規中存在著不適應會計電算化發展的規定。頒佈電算化政策與法規是為促進會計電算化服務的,而目前,我國頒佈的有關法規中存在著阻礙其發展的規定。例如,有些涉及軟體技術開發上的具體細節規定,不能起到推動的作用,反而因規定的太死抑制了軟體的自我發展,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普及。

(二)要充分發揮會計資訊系統的作用

會計電算化普及率總體上偏低,企業管理資訊科技的採用明顯落後於資訊科技的發展速度。一是當前實行了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不到總數的4%,而且分佈極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業採用,小型企業很少採用;主要是國有企業採用,集體企業和鄉鎮較少使用;較發達地區的企業較多使用,廣大內地企業較少採用;有先進管理水平的企業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後的企業較少採用。二是會計資訊系統的作用發揮不充分。在一些啟用了“管理型”或“決策型”會計資訊系統的企業中,由於管理環境跟不上或軟體使用人員的知識技能跟不上,企業應用會計軟體的水平遠遠落後於會計軟體本身的發展。許多會計軟體功能齊全,但在企業實際使用時只能完成少部分功能,致使對會計資訊系統的使用不充分。三是軟體中會計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財務管理和決策分析功能部分使用率很低。四是有些企業會計人員在執行會計軟體過程中面對出現的意外問題不知所措,乾脆棄而不用,仍然採用手工會計核算,會計資訊系統只作輔助作用,或者擱置不用。

(三)要重視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

會計電算技術的使用在總體上還處於低層次水平。一是在採用了會計電算化手段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的企業仍然是採用傳統的“核算型”財務軟體,主要是用電腦代替人工從事會計核算工作。其軟體主要是一些軟體公司早期開發的部門級會計資訊系統,也有一些是自行開發的核算軟體,採用“管理型”和“決策型”財務軟體的企業較少,採用ERP的企業就更少。這樣,會計資訊系統的啟用並不能對企業管理帶來實質性改善。二是會計電算化人才嚴重匱乏。一方面,財會隊伍中的部分人員知識老化,學習會計電算化知識積極性不高,短期培訓很難取得明顯效果。另一方面,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市場需要,複合型人才更是供不應求,直接影響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開展。

(四)要制定統一財務軟體的標準

由於財務軟體的開發未能實行統一的標準,再加之單位使用的財務軟體是各自向軟體開發商購買的,甚至有的軟體開發商還別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結果使會計電算化所用財務軟體比較混亂,就是同一行業的不同單位使用的財務軟體也不盡相同。不同財務軟體的資料介面、使用方法的不一樣,導致了報表彙總、資料查詢、資料傳輸的不方便。從國外情況看,在某些會計電算化搞得好的國家,基本上是通過行業會計協會制定統一的財務軟體標準,甚至某些國家就直接通過政府的行政手段規定哪些行業必須使用哪種財務軟體。這樣國家有關經濟管理、監督部門就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路進行財務檢查、專用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分析,單位也可以利用網路及時地進行財務報告的傳送等。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輝.會計電算化[M].機械工業出版社,24年2月.

[2] 張獻英.試論網路經濟的財務管理[J].財務與會計,26,(3).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的影響

(一)會計核算形式發生了變化

計算機處理採用憑證檔案核算形式,即在系統內建立“臨時憑證檔案”用以存放未記賬的憑證,建立“歷史憑證檔案”用以存放已記賬的會計憑證,並不設其他的日記賬及明細賬檔案,需要時可根據設定的條件從“憑證檔案”中建立索引讀取,分別以總賬、日記賬或明細賬的形式隨時輸出。

(二)賬簿的概念與分類的變化

電算化改變了傳統的賬務處理過程:首先是賬簿的概念發生了變化,電算化後的會計賬簿只不過是根據記賬憑證按會計科目進行歸類、統計的中間結果,在電算系統內部根本不存在手工意義下的各種賬簿;其次,會計賬簿劃分為日記賬,總賬及明細賬的必要性已不存在。電算化以後,只要選定一個會計科目,軟體系統就可將涉及到該科目的所有業務全部篩選出來形成所謂的賬簿,不管這個科目是現金類還是存款類,是總賬科目還是明細科目,而且只要對篩選的結果按日期進行排序或索引,所有的賬都可按日記賬的形式輸出。

(三)記賬規則發生了變化

電算化會計形成的賬頁是列印輸出的,可裝訂成活頁式,不可能是訂本式,列印輸出的一般是日記賬、總賬和報表。明細賬記載的各種會計資料只需計算機查詢功能就可完成、顯示或者在需要時打印出來。只要輸入的憑證正確,軟體系統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條件下的各種賬務處理功能。人們更多的是依賴電算化系統建立各種輔助賬,以便更詳細地反映和控制經濟活動。對於賬簿記錄錯誤的處理,不再採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錯法,但為了保證監督稽核,一般規定,凡是已經稽核過的資料不得更改。如果出現錯誤,採用輸入“沖銷憑證”的方法加以更正,類似於紅字更正法,以便留下修改的痕跡。

(四)內部控制制度發生了變化

內部控制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電算化會計中的人員,除會計專業人員外,還有系統管理員和操作員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會計工作的運作。內部控制制度內容的變化:電算化後,由於計算機技術和會計知識的高度集中,導致會計職責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併的崗位,採用電算化後可以合併,某些會計人員可能既從事資料的輸入、處理,又負責資料的輸出、報送,他們可能熟悉資料來源的相互關係、資料如何處理、分配及輸出的使用等方面知識,同時也熟知內部控制的缺陷,這就有可能使他們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直接對使用中的程式和資料庫進行非法的刪改處理,增加了人為出現錯誤與弊端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可行的內部控制措施。內部控制的重點也發生了變化:會計電算化後的內部控制的重點將放在原始資料輸入計算機的控制、會計資訊的輸出控制、人機互動處理的控制、計算機系統之間連線的控制幾方面。

(五)審計內容隨之發生了改變

電算化以後,同樣需要審計的監督職能,所不同的只是審計內容和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中,會計事項由計算機按程式自動進行處理,如果系統的應用程式出錯或被非法篡改,計算機只會無條件地按給定的錯誤程式和方法處理有關會計事項,而這些則是肉眼不可見的,這就增加了審計風險和審計難度。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特點及其固有的風險,決定了審計的內容要增加對計算機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人員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和審查計算機系統的功能,以證實其處理的合法性、正確性和完整性,保證系統的安全可靠。   (六)對財務報告也產生了影響

現代會計學有兩個分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主要對外編報財務報告,管理會計主要對內部。對外報送的財務報告必須遵循國家財政部門制定的相關會計制度與準則,而對內的財務報告的內容、編報原則以及報表格式則根據管理上的需要決定,並不固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將會改變目前會計準則中規定的報表體系和陳報方式。這一結合一旦成為現實,財務報告將不再區分為對外財務報告與對內財務報告,而且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產品壽命週期不斷縮短、創新不斷加速,建立定期報告和實時報告結合的財務報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會計電算化為此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援。

  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原則

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不是隨心所欲的,它必須考慮會計工作的特點和企業的現狀,以及有關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使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達到其最終目標。一般地,應考慮如下幾項基本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即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各項工作,都必須以有關法律制度為原則。第一,實施會計電算化,必須遵循我國的會計制度、財務制度及有關法律。第二,遵循財政、財務部門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第三,遵循本企業的財務制度,以保證機構設定的合法性,崗位分工和人員職責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輸入、輸出及內部處理的合法性,輸入資料的合法性及輸出資訊及格式的合法性。

(二)效益性原則

提高經濟效益,是會計電算化的最終目的。提高經濟效益,也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直接經濟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產出的效益;二是間接經濟效益,即由於會計電算化而引起企業的現代化,產生的非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雖然不能從表面上看到是由於企業實施電算化。

(三)系統性原則

首先,內部與外部相聯絡。實施會計電算化時,應考慮包括各職能部門在內的企業整個管理工作的電算化工作,把會計資訊系統作為企業管理資訊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既要分清各子系統的介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統之間的介面,並在資料結構設計上做到資訊共享,減少資料冗餘。其次,區域性目標與整體目標相結合。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仍可分許多子系統,實施會計電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統,必須分階段進行。

(四)規範性原則

包括系統設計的規範性,管理制度的規範性,資料資訊的規範性等。這些規範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統實施避免二義性,避免由於人的主觀因素而造成的系統實施的偏差,從而避免會計電算化工作失敗的可能性。

(五)可靠性原則

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準確性,即輸入資料及操作的準確性,在易出現錯誤和失誤的地方,建立儘可能完善的檢錯和糾錯系統,進行重點防護,保證輸入資料及操作的準確性。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方法,防止系統被非法使用,資料丟失及非法改動,此外還應有系統破壞後的恢復功能等。第三,易擴充性,即整個系統在執行週期內,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從而要求系統隨之進行改變的難易程度,易擴充性要求對系統的修改和擴充能夠非常容易地進行。

(六)易用性原則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會計資訊系統的使用者是會計人員,因此係統必須儘可能地方便使用者,要具有友好的介面,準確簡明的操作提示,簡單方便的操作過程,並要求儘可能地使用會計術語,使會計人員一學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