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就業指導:大學生所需要的“轉變”

職場 閱讀(1.33W)

每年的就業季都會有大量的學生與我交流,說自己很焦慮,焦慮如何找到合適的工作,焦慮如何找好工作,焦慮如何找到合適的好工作。

就業指導:大學生所需要的“轉變”

焦慮大概有三個原因而產生的:

第一個造成焦慮的原因是不確定性帶來的,我們面對一種不確定的未來,

不知道自己到哪去,更不知道能到哪去。

第二個焦慮的原因是因為過程中有過重的比較心理而產生的,這種比較很多時候並不是自我能控制的,就業大軍的壓力,必然讓更多人"被比較"。

第三個焦慮的原因則是選擇,在我們的成長過中,曾經出現過,未來還將出現過更多的岔路口。面對他們,我們每一次都必須要做選擇,而每一次我們又深知,不管選擇哪一條岔道,都會消耗你的時間,投入你的精力。

但,我們必須明確,焦慮是必然,只是出現的概率要足夠的低,消除的速度更要足夠的快。不會游泳的人,一直考慮更換游泳池是解決不了本質問題的;不懂職業發展的本質原理的人,老做重複性的嘗試更是無益於求職的;不懂企業的真正需求的大學生,怎麼努力都解決不了問題;進入職場,不懂如何與他人合作的人,老換工作也是於事無補的。

要知道,自己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試著蛻變自己。思維不靈,不要怪遇到瓶頸。嘗試不足,不要怪平臺不大。職業意識不提升,不要怪路不平。

與自己進行一次"轉變"的對話,試著讓焦慮止於求職前。

一問"轉變"--思維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但真正何謂性格,如何優化,卻變為了"千古難題"。

實際上,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思維如何轉變,思維可以決定我們做事的習慣;當我們職業習慣養成之後,也能影響和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最終態度的轉變,則能實現性格的優化。

要實現思維的轉變,則要重新審視對潛力、經歷與人脈三者認知。

作為大學生,試著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企業對於校園招聘的需求,本質上的需求是為了挑選優秀的"早期人才",關注大學生中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並希望通過一定的系統培訓,讓這些大學生儘快成為"可用人才"。企業自然在測試時,更為注重學生的潛力,這種潛力既是能迅速轉化為實力的基礎。

近幾年,應屆生就業形勢一再加劇,而與之對應的則是大量的大學生從進校開始就在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可是四年的時光卻是在"茫、盲、忙"中度過,這就讓就業形勢嚴峻格局下的應屆生倍感焦急。其中,最感失落的莫過於"忙"的大學生,從大一開始忙到大四,簡歷上看起來也充滿"極其豐富",且"看起來很美"的經歷,但真正面對自己心儀企業的心儀崗位時,卻發現有兩個尷尬的問題出現:

1、幾乎找不到與崗位匹配的經歷;

2、經歷雖足,但卻發現自己還是什麼都會;

所以重要的不在多,而在於符合職業規劃的經歷,並將經歷轉化為能力。

同時,對於人脈的認知轉變也是思維轉變中的.關鍵環節,大學生在能力的提升上,往往會忽視對於人脈真正的認知。我們常用說人脈資源,但實際理解時卻只注重前面兩個字"人脈",而缺少維護後面的"資源"。正確驅動步驟實現職業目標的是關鍵資源,而資源卻往往掌握在擁有資源的人的手上。

二問"轉變"--嘗試

成長註定要突破,突破則來源於每一次的嘗試。不妨問問自己,從你的第一次嘗試到現在,你學會了什麼?忍耐?放棄?還是無所謂?其實都不是,嘗試只是為了讓你更清楚的認識到: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什麼。當你決定了職業發展方向,勇氣則可以帶你走的更遠。缺少困難,缺失質疑,怎能讓你更加堅信即將到來的一切?因為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向更好的自己宣戰。

實際上,當週圍人都只關心結果時,對你而言,總結才是最該關注的。總結意味著,更好的嘗試的開始。人如果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見識未知的能量?你現在是怎樣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嘗試了怎樣的經歷。因為只有平凡的經歷,沒有平凡的嘗試。

當嘗試成為一種習慣,也就找到了一種自我的成長節奏,這就是為什麼在大學生職業發展過程中,已經有了馬太效應。

為了將"嘗試"轉變為"常試",則少不了階段性的總結。總結的力量往往是另外一個被大學生忽視的隱形力量,好記性不如難筆頭的真諦是總結出真知。

總結可以幫助你整理思路,把一個問題想得更加清楚;總結的過程,人會變得更加理智;總結,可以督促自己把接下來的任務完成的更好;隨著時間的延續,經驗可以積累並固化。

三問"轉變"--職業人

很多時候,大學生還沒有做好從"大學生"到"職業人"意識上的轉變,就在一瞬間走進了職場。步入職場中的你,可以先知先覺地引領與開拓,也可以後知後覺地苦苦追趕,或不知不覺地被淘汰。學會在大學這個最後的進入職場的緩衝帶,儘量讓自己靠近或成為一個引領與開拓的人,關鍵在於思考如何更加自然的融入身邊的每一個團隊,並學會逐步高效的完成更多高價值的任務,從中脫穎而出。

職業人除了從語言能力、人格魅力、執行能力、領導能力再到企業職務能力上的與眾不同外,更要在進入職場之前,利用大學的平臺,參與各類團隊集體完成的任務。在團隊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體現出:

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做到客觀資料說話,事實為先,是最為關鍵的,少用形容詞和模糊語句來描述和判斷。

影響他人的能力,能否良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否更好的傾聽他人的觀點,通過思想的碰撞與融合,最終實現團隊集體的發展。

領導他人的能力,自己明確執行步驟是一回事,能讓團隊更多的人明確執行步驟又是另外一回事,同時計劃的制定只是任務完成的一個前提,真正保證任務完成效果的關鍵是過程指導、監督和反饋。

發展他人的能力,能幫助周圍人成長為領導者,給他們更多的平臺提升,最終實現團隊成員的持續性高效的成長。

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前面也說到嘗試後的總結力量,進入職場後,每一次的工作經歷,都該是職業生涯中的經驗墊腳石。

要知道,嚴格意義上而言,緩衝帶也是職場的一部分。由於為了爭奪極具潛力的優秀人才,企業校招的時間節點不斷提前,所以我們會發現,緩衝帶已經逐步轉變為了加速帶。職業意識的培養理應朝著窗外眺,別隻對著鏡子照。

"轉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不改變則註定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