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就業指導要從大學新生開始嘛

職場 閱讀(2.43W)

“在校時,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太清晰,等到了工作時,才對自己稍有明白。這與資源資訊的溝通不足有關。”

就業指導要從大學新生開始嘛

最近,湖南大學電氣與工程資訊學院的馮蓓娜老師,利用暑假對北京、廣州、深圳、武漢4個城市的170名本校畢業一到兩年的畢業生和所在的28個單位,採取問卷、訪談、座談會等方式進行了調研,以瞭解畢業生、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為學校新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出可行性報告。

調查發現,學生除了對學校的課程設計安排有建議外,多數學生還要求給予更多的實習機會,使自己更多地接觸社會,增加實際操作經驗。一些學生認為學校的實驗室建設應加強,增加參與科研活動的機會,調整寬泛的專業課程。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的11項調查指標綜合評價顯示,74%的用人單位認為畢業生在“個人誠信”、“愛崗敬業”兩項指標上表現為優秀,78%的用人單位認為“為人處世”比較優,認為“謙虛好學”比較優的佔81%,認為“適應能力”優的.佔67%。認為畢業生相對不足的素質有“工作質量”、“計算機水平”和 “專業知識”;絕對不足的是“創新精神”和“外語水平”。

同時,一些用人單位在調查時反映,輸送的大學生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因此,用人單位對學校教育提出了5個方面的要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善於協調和控制情緒,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如待人接物和禮儀方面的培訓等;課程設計要合理,加強專業知識;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水平,多給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建立就業網站,與企業加強聯絡。

馮老師總結的調查結論認為,校企之間對教學內容和設計方面的認識有脫節。學校教育側重研究,單位側重實用。但市場是第一位的。高校無法迴避用人單位的要求,應該按照“買方市場”需求進行變化。

馮老師稱,多數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的舊有模式不外乎3個程式:往往從大三或者更後開始,學校統一安排就業指導,請專家教授講課;各個學院的領導、教師進行方向指引;聯絡單位、參加各類招聘活動。3個程式走完,學校就等待被送出去學生的好訊息,統計學校的就業率。

馮老師認為,當前用人單位選用人才與實現單位工效目標有密切的關係,“進單位後誰能最快適應工作,做出成績,也就自然被重視。”由此,畢業生必須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以積極適應,學校則要對培養人才方向和結構上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馮老師在將向學校有關部門提交的報告中指出,學校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為學生提供諮詢、職業生涯設計、就業資訊等服務,為用人單位提供畢業生的資源資訊和“售前售後”服務。應該從大學新生開始為其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在不同階段都使學生對就業形勢、相關政策、應聘技巧等內容有一定程度瞭解。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量體裁衣。

這種提議的直接原因來自市場即用人單位的壓力。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上升,此次調查也反映出,在一些工程類專業崗位上,畢業生甚至面臨著下崗職工群的競爭。大學生以往的優勢正在縮減。

一個被提出的新構想是:以市場銷售為考量標準,在學生、單位、學校間構架橋樑,調整教學方向和內容,從入校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強化學生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聯絡,建立學校的良好公眾形象。

馮蓓娜說,以往對於新就業單位的市場開拓除了校友資源、學校教師的個人關係,就是按照學生的期望方向統一組織參加各種招聘活動。但面對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應該建立完整、穩定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及時掌握動態和需求,構建關係網路,加強與用人單位間的互動和溝通,實現“按需定產”。

同時,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擬訂完整的教學計劃,貫穿於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別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

正確引導孩子的七種智慧

父母通常知道,智商測試並不能說明一切。一次筆試怎麼能反映出一個女孩夢幻般的鋼琴演奏,或者一個男孩用兩臺壞收音機組裝成一臺好收音機的能力呢?但是,因為智商測試分數往往被看得很神聖,所以一些孩子不免為此而受到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