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我國退休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職場 閱讀(3.18W)

摘 要:在人口老齡化加速,退休人員不斷增多的背景下,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危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在2004年提出了“推遲退休年齡”的想法。2012年6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在回覆網友提問時又表示: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必然趨勢。本文將總結各方對推遲退休年齡的觀點,探討在老齡化加速和各方訴求不同狀況下,可嘗試的改革措施。

關於我國退休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改革退休制度;延遲退休年齡;彈性退休制度

一、現行退休政策

我國現行的對職工退休年齡的規定仍是上世紀50年代基於當時的低預期壽命制定的: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退休,特殊工種可以提前5年退休。

從建國開始,我國便實行的是“雙軌制”的退休制度,不同工作性質的退休職員實行不同的養老金制度: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實行由財政統一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制度;企業職工則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自1992年國企改革倒逼養老金制度改革開始,養老金制度一直在逐漸改革,卻始終未能面對、觸動最根本的問題。

二、推遲退休年齡提出的背景

延長退休年齡的考慮我國現階段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產物。我國在建國初期,即上世紀50年代初,男性的預期壽命為40歲,而女性為42.3歲,人口的平均壽命較低。發展到現在,由於醫療衛生狀況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了70多歲。自從1999年中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後,發展速度十分迅速,態勢十分嚴峻。截至2012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佔總人口的14.3%。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關係社會發展的全域性性問題,涉及社會經濟、家庭生活以及個人生命週期的各個方面。

在社會經濟方面,尤其對社會保障的影響上很明顯,例如由於人口老齡化導致社會保障支出快速膨脹,養老保險金和醫療保險的快速增加。從城鎮的養老保險來看,現在的比例是,6個在職人員養1個退休人員。在人口老齡化加速,退休人員不斷增多的背景下,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當期徵收的養老保險費和所需支付的養老金存在一定缺口。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危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在2004年提出了“推遲退休年齡”的想法。

三、推遲退休年齡的各方觀點

對於當前是否應該延長退休年齡,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關,因此各種觀點都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微觀層面的個體因素,包括個人的職業、社會地位、受教育水平、收入、家庭負擔,以及心理特質和偏好等。

1.從職業的特點來看

目前,比較贊成延長退休年齡的是公務員、教師、科研工作者、醫生等腦力從事者。比如高校教授,按照我國的規定是教授60歲退休,女教授可以55歲退休,但50~70歲正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開始出成果的時候,國家培養一個高階知識分子要投入很多資本,從投入至產出比來看也是對中國資源的一個極大浪費。又比如醫生,也是有一個逐步積累經驗的過程,越是年齡大的經驗越豐富。對這部分人的過早退休無疑也是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希望推延退休年齡,以延長其人力資本投資收益期。

持反對意見的大多是企業內退的職工、下崗職工和部分在職職工。這部分人多從事體力勞動。根據目前就業狀況和政策變化的趨向更願意早日退休,早日拿到退休金。一方面,正式退休後拿到的退休金或養老金比目前拿到的企業內部退休金、下崗生活費甚至在職時的工資都要穩定。另一方面,他們因為年輕,完全有能力再從事一些別的工作得到收入。

2.從年齡結構來看

即將退休的職工,尤其身心健康,工作能力較強的,家庭撫養負擔較重的將退休人員,他們比較希望延長退休年齡。而社會新增勞動力,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更希望不要推遲退休年齡,希望更多的人離開工作崗位好給予他們更多的工作機遇。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即將退休的職工都希望延遲退休年齡。像企業內已經內退的職工、下崗職工,他們不掛靠於任何企業,他們的養老保險中個人賬戶的8%得由自己繳納,另統籌賬戶的20%繳納費用也需由自己繳納。如果延遲退休年齡的話,就相當於他們需要多繳納幾年的養老保險,他們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壓力,所以也不支援延遲退休年齡。

3.從偏好來看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與閒暇偏好比較強的人相比,收入偏好或工作偏好較強的人更傾向於延遲退休;與社會流動預期不高的人相比,社會流動偏好更強的人更希望留在職場

《關於我國退休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