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教研活動發言

演講稿 閱讀(1.4W)

參與教學實踐的本領,獲得終身受用的可持續學習的發展性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促成學生的自主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研活動發言

幾年來,我一直深入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及其他教育教學理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現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高效課堂來自快樂教學情境

童年是一個美好的、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這種發展是在兒童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中,在對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感受、體驗和領悟中進行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在引導學生探索24時記時法時,按學生的需求、年齡特點設計學習情境,利用音訊外掛播放了新聞聯播的片頭曲,接著播放新聞聯播片段,使時間定格在19:00,並提出了相應的疑問。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使數學教學寓教於樂,寓學於趣,減輕負擔,提高效率。所以,高效課堂來自快樂教學情境。

二、高效課堂來自探究的學習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三、高效課堂來源於生活實踐

新課標倡導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收集整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如在學習《比一比》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最熟悉的文具進行觀察、比較、操作、嘗試。運用看一看,比一比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誰的鉛筆短,誰的鉛筆長,誰的橡皮大,誰的橡皮小,從而建立起長短的概念。在教學中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再讓學生探索在我們身邊,我們周圍,可以比一比的物體。又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築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築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並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這樣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空間觀念,從而又體現了學科的整合。再比如在學習24時計時法時,我設計了國小生一天中幾個生活片斷,用多媒體一一展示,並讓學生通過生活片斷中鐘面上所示時間用24時記時法表示,能在彩條上指出這一時刻的具體位置。與生活的聯絡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學生對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的互換有了很好的掌握。這樣既加深了對24時記時法的認識,又學會把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互換的方法,進一步瞭解了24時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具有開放性的“為自己合理制定星期日一天的作息時間”的練習,使得學生在做數學,玩數學,用數學的數學思維活動中,經歷了體驗和探索數學,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