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教師集體備課活動發言稿範文

演講稿 閱讀(1.51W)

一節課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在備課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學裡就有一分的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師集體備課發言稿,僅供參考。

教師集體備課活動發言稿範文

  教師集體備課發言稿【篇一】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非常感謝上級領導給了我們紅沙溝中學一個與各位老師交流的機會,今天,我向大家彙報的題目是:夯實集體備課,優化小組合作,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去年會考,我校各科會考成績突出,其中,生物獲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績,我獲得生物教研成果獎,生物組被市教育局評為優秀教研組,這些成績的取得,當然離不開我校領導對我們的鼓勵和大力支援。

通過對這幾年生物會考試卷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對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利用生物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八年級生物備課組積極應對,以保證我們生物總複習緊張有序的進行。

下面,我從4個方面彙報一下我們的具體做法:1、營造研討氛圍,豐富教學內涵2、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獲取最佳教學效果3、優化作業的佈置與批改4、尊重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

一、營造研討氛圍,豐富教學內涵

現將我校生物組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情況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們做簡單彙報,懇請專家、同行批評、指導。

我校生物備課組是每週二下午第八節開展的一項定時、定點活動。 集體備課的實施過程:

①自研教材:備課組的每位老師事先對相關章節、單元的全部內容認真鑽研,然後根據分工對主備內容重點思考,擬訂發言稿;

②集體研討:各人作重點發言,大家補充、討論、修正,在教研組組長、骨幹的點撥下,形成最佳課時方案;

八年級下學期主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是複習學過的知識,因此測試是經常的。我校每次測試的試題都經過我們生物組集體研究、搜尋、篩選,最後成題。這樣做,雖然老師們耗費的精力多,但學生卻在每一次測試中有更大的收穫,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③分工主備:在形成共識方案的基礎上,各人就自己主備的單元內容寫出詳細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欄——教師自主創意活動),分發給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單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執教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風格以及本班學生的情況,在空白處對統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為自己的課時教案,然後施教;

⑤二次備課:施教後寫下教後反思,教研組適當安排時間進行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作進一步的討論,尋找解決辦法,為提高下一次集體備課質量以及各人的教學水平打下基礎。

另外,我們還將集體備課與聽課評課相結合與教學錄影觀摩相結合與命題研究相結合。

積極在組內開展教研課,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取長補短。並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組織觀看優秀教學錄影,總結經驗,力求體現在平時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我們這項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力求不斷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為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獲取最佳教學效果

(一)進行小組結構的優化。

我校改變以往的“幫帶式”小組組合為靈活的“平等式”組合,依照小組合作學習的不同內容採用靈活的組合方式,既可以是優中差生的等級組合,也可以是全優、全中、全差平級組合,還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別組合,可以是老師的指令組合,還可以是學生的自由式組合。實際上每一次新的組合,學生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管是扮演哪一種角色,學生都是在盡力謀求參與、發展的機會,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人人蔘與、人人發展的目的。

(二)進行學習內容的優化。

如果單純從學習的角度來講,課堂教學的所有內容都可通過小組學習來完成,但從效率的角度來講,就必須對小組學習的內容進行優化。

1、具有爭議性的,通過小組爭議,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通過小組內的分工與合作解決。例如分工完成某些練習等。這些內容一般都是量大、面廣,因時空侷限靠單個人的力量難以完成。這樣做就能各個擊破,能有效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優化。

小組學習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才可以獲得最佳效果。

1、合作式。即小組內分工合作,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2、爭辯式。針對課內出現的一兩個矛盾焦點,全班性爭辯,學生參與的機會很有限,如果及時把這些能啟用學生內部語言的話題放到小組內展開,就能有效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學生自學之後,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自學資訊。

4、競爭式。可以是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也可以是小組內個人之間的競爭。

(四)進行學習時機的優化。

小組學習的時機安排是否適宜,對小組學習的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準確把握小組學習的時機,我們做到了以下3點:

1、在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的重點,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只有發揮自己的潛能才可以完成。對重、難點問題,學生獨立學習時常常會出現這種現象:相當數量的中上程度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沒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學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無從下手。學生獨立學習完成後,轉入小組合作,你一言,我一語,茅塞頓開,解題的思路和問題的答案就漸漸明朗開來,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在解決學生的質疑問難時,組織小組討論,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學生自己自學時,往往會提出疑問。這時教師要從學生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幾道題,交付小組討論,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種學生自讀自悟,教師穿針引線的教學形式大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協作精神,正符合當前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

3、當遇到問題會有多解性時,組織小組議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許多問題的答案會有不確定性,多解性,教學中出現這類題時,更確切地說有意識地提出這些問題,發動學生展開爭論,訓練他們多向思維、求異思維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三、優化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一) 佈置形式多樣

作業在課堂教學和課後複習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課堂作業的佈置中形式比較隨意,這是我們做的兩次作業:

這一次是讓學生自己總結顯微鏡這一節的重難點(圖片展示)

另外還有有必做題和選做題(圖片展示)

(二)重視作業批改矯正

再累也要批改,再忙也要反饋,批改的形式多種多樣:全批、面批、集體批等;批語的形式多樣:有讚揚性、鼓勵性、希望性的,啟發性的。這些評語讓學生在老師的“話語”中闊步前進。批改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錯誤,我都及時總結反饋,對知識性的錯誤我都及時反饋到學生,課堂上重點講解,進行鞏固。比如說剛才的一次作業,這個學生做錯了選做題,其實這個題有一半以上學生的都做錯了,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下列哪一種情況下,葉片表皮上的氣孔會關閉?()A、雨天過後B、澆水以後C、葉面噴水後D夏季晴天午後

學生討論的結果是:夏季晴天午後,氣溫很高,氣孔受光照強度、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而關閉,可以減少水分的蒸騰,從而保證植物不因過分失水而死亡;我又讓學生聯想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這個時間段裡,是不是這兩個生理過程也受影響了呢?針對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視窗”,證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會減弱。通過學生討論,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知識之間的連結,真正達到了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我校在會考中之所以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與我校對優秀學生的大力培養是分不開的。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我校“以情育人,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優生”的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法如下:

1、在每一次作業或試卷批改過程中,給學生寫上一兩句鼓勵的話語或評語,能讓學生從心裡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與尊重,以後他們做作業定能認真完成,每次交作業都有一種期待的感覺。

2、每次單元測驗或月考後,讓他們先自我分析錯誤點,再與學生共同分析試題的得失,老師從中加以提醒與點撥。在此過程中讓優生們多表達自己的審題與解題方法,從中體會到主人翁的感覺。

3、每次測驗後對於進步較快的優生給予適當的物質或精神鼓勵,能夠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優生從中體會到“從學習中尋找快樂”的感覺。為了更好培養優生的奉獻意識,可以利用閒暇時間組織他們評講作業、為其他學生答疑、一幫一輔導等,有利於優生得到他人的認可,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應多善待學生、寬容學生的無知,我充分利用表揚的武器,放大學生的優點,給學生積極的評價。這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出了學生內心上進的原動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培養了更多的優秀學生。

以上是我們在生物會考複習方面的一些粗淺做法,肯定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請專家老師們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教師集體備課發言稿【篇二】

蘇教版國小 《 音樂 》 教材已經實驗 6 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為儘快走進新教材,實現有效備課,發揮我們團隊的力量,積極籌備參加鎮江市備課筆記比賽,我們音樂教研組決定舉行“蘇教版音樂教材下冊”集體備課活動。今天,將由我以四年級(下)第一單元為例,為大家進行發言。同時為大家準備了已備好的教案,大家可以在上面直接修改與補充。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第一單元以《四季放歌》為題,通過學習歌曲《西風的話》、《四季童趣》、《童心是小鳥》,欣賞《戰颱風》、《曉風之舞》、《新疆之春》等內容,讓學生體驗音樂,親近自然;本單母音樂作品的選擇與組織並沒有拘泥於“春、夏、秋、冬”具體季節交替的聯絡,而著重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是如何借自然之景抒發內心情感、傳達生活情趣的。在知識技能方面,本單元結合具體音樂作品,通過情境化、趣味性的活動,訓練學生的音樂感受、記憶、聽辨等能力。具體涉及的有:主題旋律的聽辨、音色的聽辨、旋律線的感知、對反覆記號的瞭解以及節奏感的培養等。“我的創造”活動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採集與分享”活動既是課堂學習的拓展,又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西風的話》,能用輕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童心是小鳥》,能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演唱《四季童趣》,感知體驗歌曲的力度變化,領略四季的奇妙與美好,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2、學生通過欣賞《戰颱風》、《曉風之舞》、《新疆之春》,感受古箏、鋼琴、小提琴的不同音色,熟悉樂曲主題旋律;對不同器樂曲的表現方式有進一步的瞭解;能積極參與聽辨、模擬演奏、做節奏聲勢等活動,能較確切地感受作品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緒,對欣賞器樂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3、學習、鞏固切分節奏和前半拍休止節奏;進一步感受、瞭解“三部曲式”這種音樂作品中常見的結構形式。

4、學生能積極收集以四季為題材的音樂作品資料,主動參與到“我的創造”活動中,盡情發揮自身的藝術才能,在活動中享受選擇性和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1、訓練學生的音樂感受、記憶、聽辨等能力。

2、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3、學習、鞏固切分節奏和前半拍休止節奏。

四、教學建議:

1、本單元我著重從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節奏的訓練:

(1)、用不同的節奏型組合變化對學生模仿記憶訓練。

(2)、 採用一些物體和器具進行敲擊訓練增強對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

(3)、體驗生活中自然音響的節奏對他們進行模擬訓練。

2、 在欣賞方面,我要求學生聽完後用簡短的語言將音樂形象進行描繪,然後讓學生再聽音樂,並要求大家聽音樂的同時展開想象,隨音樂想畫面、想情節、編故事,這樣,同學們帶著問題開始認真的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想象音樂。音樂結束,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是這樣描述音樂的形象,引導學生通過感受音樂,得到情感的釋放和共鳴,從而獲得和培養音樂的情感體驗。

3、在豎笛教學之後,我都會佈置一定的練習任務讓他們課後完成。在佈置練習時,不要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框,一定要注意具體化。本單元,我就提出了每天把曲子吹奏10遍的要求,這樣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就比較好操作,效果也會好的。

4、在歌曲教學中,要對學生歌唱的聲音提出一定的要求,儘量發出自然優美的聲音,在學唱中,採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習,如:跟唱法、模唱法、哼鳴法等,並以優促學。在學習中,瞭解音樂與大自然是有機的聯絡在一起的,不能孤立和分割。

五、教學困惑:

音樂歌曲教學中,學生對音的時值比較容易掌握,但在休止符的作用上,學生經常會忽視它的存在,雖然反覆強調也作用不大。在《童心是小鳥》這首歌中休止符形成的斷音的感覺學生始終表現的不太好,這方面的教學在以後還要尋找新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四課時完成。

  教師集體備課發言稿【篇三】

一、教材分析

課文選自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十二冊的第16課《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型別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法和學法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讀書中,人人動口,人人動腦,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首先讓學生複習學過的《長歌行》讓學生說說讀後的感受,然後教師自然匯入:“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時間的文章——著名現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

二、初步感知,合作探究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裡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麼?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於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著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在這裡我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裡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三、品讀賞析,悟情悟理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特別強調,把正確、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貫穿到各個學段。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特別是指導朗讀的層次性。一開始,教師範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再讓學生自主研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後讓學生配樂讀。文章多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疊詞,語言優美,讀起來輕巧、婉轉,在美妙、抒情的樂曲中朗讀,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課後延伸,拓展閱讀。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者回答了沒有?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並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閱讀作業:1、讀一讀《跟時間賽跑》和《長歌行》。2、寫一句有關時間的句子做為自己的座佑銘。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這樣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猜你喜歡:

1.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

2.二年級語文組集體備課發言稿

3.集體備課中心發言

4.五年級集體備課發言稿

5.二年級組集體備課發言稿

6.語文集體備課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