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作圖題舉例教學設計示例

校園 閱讀(1.42W)
  篇一:作圖題舉例教學設計示例

作圖題舉例

作圖題舉例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什麼是作圖題,並掌握解作圖題的一般步驟.

2.使學生學會利用基本作圖解較簡單的三角形作圖題.

3.使學生掌握比較複雜的作圖的分析方法(歸結為利用基本作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準確地作出符合條件的三角

2.難點:作圖的分析,會用幾何語言書寫作圖步驟.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學生動手作圖,通過作圖舉例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練習

複習五種基本作圖並用尺規分別進行五種基本作圖

(二)新課講解

學過基本作圖後,以後作圖中遇到基本作圖的地方,寫作法時,不必重複作圖的詳細過程,只用一句話概括敘述就可以了.五個基本作圖,可敘述如下:(1)作線段××=××;

(2)作∠×××=∠×××;

(3)作××(射線)平分∠×××;

(4)過點×作××⊥××,垂足為點×;

(5)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例1 已知兩邊及其夾角,求作三角形.

這是一個文字作圖題,應引導學生分析已知、求作內容,把文字敘述的條件畫成圖形,使其具體化.但注意不得寫成已知邊a、b,只能寫成已知線段a、b,因為三角形還沒有作出來,尚不存在邊.還要強調求作的寫法是,先寫作什麼圖

形,再寫該圖形應滿足什麼條件.對於寫出的作法要讓學生說明這種作法為什麼是正確的.

已知:∠α,線段a、b,如圖3-67.

求作:△ABC,使∠A=∠α,AB=a,AC=b.

分析:要作符合條件的△ABC,可以先作∠A=∠α,這樣就確定了頂點A的位置.根據條件AB=a,AC=b,所以分別在∠A的兩邊上擷取AB=a,AC=b,就可以確定所求作的三角形的另外兩個頂點的位置,連結BC,即得所求作的三角形.

作法(略).

作符合要求的三角形,關鍵是根據條件先後確定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位置. 幾何作圖題,在幾何學中,要求按照已知條件,利用尺規作出符合條件的圖形的題叫做幾何作圖題.這是幾何題的三大型別(證明題、計算題、作圖題)之一,它在幾何學乃至生產實踐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是美化生活的基礎.幾何作圖題不同於一般的畫圖題,它不僅規定工具只限用直尺(不帶刻度)和圓規,而且每一步作圖必須有理有據,不能隨便畫.

一般幾何作圖題,應有下面幾個步驟:已知、求作、作法、證明.比較複雜的作圖題,在作圖之前可作分析,有時還要對作圖的結果進行討論.目前,我們只要求寫出已知、求作、作法三個步驟.最後要指出所作的圖形.

在幾何作圖題中,要反覆應用5個基本作圖,作法中不需要重述基本作圖過程.

例2 已知底邊a,底邊上的高h,求作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作出符合條件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先作出底邊BC=a,就可以確定B、C兩點的位置.怎樣確定頂點A的位置呢?我們可以先任意畫一個等腰三角形,並作底邊上的高.容易看出,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把等腰三角形分成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見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垂直平分底邊,所以點A線上段BC的垂直平分線上,且點A到BC的距離就是h.

也可讓學生說出已知、求作、作法,教師板書並畫圖,然後讓學生說明為什麼這樣的作法是正確的,即如何證明所作出的`三角形就是符合條件的三角形.

已知、求作、作法、證明略.

上面兩個例子都是利用基本作圖作三角形,仿照上面的方法還可以完成下列一些三角形作圖:已知三邊作三角形,已知兩角及其夾邊作三角形,已知一直角及斜邊作直角三角形,已知一腰和底邊長作等腰三角形等.

小結

(1)作符合要求的三角形,關鍵是確定三角形三個頂點的位置.

(2)對於比較複雜的作圖題,常常要經過嚴格的分析,才能找到作圖的根據和方法.

(三)練習

教材P.63中練習1.2.

(四)作業

例1,例2再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做一遍;

教材P.64中習題3.5;A組9、10、11、12.

(五)思考題

教材P.65中三等分角.

(六)板書設計

  篇二: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什麼樣的項是同類項.

2.瞭解:瞭解同類項可以合併.

3.應用:會合並同類項,會利用合併同類項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例題的講解與訓練,使學生熟練進行同類項的合併.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由數的加減推廣到同類項的合併,可以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規律.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合併同類項,學生們能明顯地感覺出數學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採用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索,以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2.學生學法:練習→同類項→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

2.難點:理解同類項的概念中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數相同的含義.

3.疑點:同類項與同次項的區別.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學生從練習中尋找簡潔方法,得出同類項概念,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形式完成.

七、教學步驟

(一)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師:提出問題,(出示投影1)

求多項式的值,其中,.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然後指定一個直接代入求值的學生在黑板上板演.解:當,時,

師提出問題:在上述的運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怎樣做簡單些?

學生活動:根據學生板演,可發現,在上述解題的運算過程中,幾次計算的值,因此可把看成一個整體,先計算的值後,再做整體代入,根據學生敘述的教師做相應板書:

解:當,時,

當時,.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根據乘法對加法分配律,你又發現了什麼?怎樣計算簡單些?

學生活動:根據定律的提出,學生很快發現如下解法

師:根據你的發現,能否找到解上述題目更簡單的方法.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找出簡單方法的小組可推選代表發言.學生能發現,

在的值,-3,2,-3

是原多項式各項的係數,所以原式,再代入、的值,計算更簡單. 中,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歸納並指出:這三項可以合併成一項.

【教法說明】教師先提出問題,因前面學習了求代數式的值,學生可直接代入求得,接著教師提出,你通過求值發現了什麼?怎樣更簡捷的求值呢?引導學生做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使學生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再提出問題:為什麼可合併成一項,可合併成一項嗎?

學生活動:同桌同學進行討論,看哪桌首先得出結論,然後找首先得出結論的一個學生回答,另一個學生可以做補充.

教師歸納:

且的指數都是2,可合併成一項,因為它們三項中都含、兩個字母,並則不能的指數都是1.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字母部分代表同一個數;而

一個字母,但第一項的指數是2,而第二項合併,因它們兩項中,雖都含個字母的指數是1,兩項中同一能合併處理,的指數不相同,字母部分不能代表同一個數,所以不能合併.

我們把正補充. ,,是同類項,小組討論,什麼是同類項?選學生代表發言,再相互進行更

教師歸納: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是同類項,而-3,2不含字母,但也能合併成一項-1,因為它們也是同類項.

[板書]

【教法說明】引導學生通過做練習,先發現了同類項的特點,然後歸納得到同類項的概念,這種認識規律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認識規律.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2)

1.(口答)下列各題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為什麼?

(1)與;(2)與;(3)與;

(4)-12與120;(5)與;(6)與;

(7)與;(8)與;(9)與;

(10)與;

2.能不能說:“兩個單項式的次數相同,所含字母也相同,它們就是同類項”?舉例說明.學生活動:由學生搶答,對回答不準確或不全面的,同組同學給予補充.

【教法說明】同類項的概念是重點,對同類項的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為此在得出同類項的概念之後,安排學生做此組練習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內涵,並使學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下面讓學生說出是與不是同類項的原因,對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大有好處.

師:通過上述例項及對練習的解答,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只要多項式中有同類項,就可以把它合併成一項,這種運算過程,叫做合併同類項.

[板書] 合併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併成一項.

師提出問題:是怎樣合併同類項的?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然後找學生回答.說的不全面、不嚴密時可再找其他的同學做補充.

師歸納:當學生回答全面後強調,合併同類項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同類項的係數相加的過程,在係數相加時,不要遺漏符號,字母和字母的指數都不變.

[板書] 合併同類項法則:同類項係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係數,字母和字母指數不變.

【教法說明】通過讓學生做上面的例項,學生對怎樣合併同類項的問題已有較深刻的印象,但還不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將其敘述出來,這時教師就積極引導,讓學生動腦思考,總結髮現法則,培養學生的語言敘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例1 (出示投影3)

合併下列各式的同類項

(1); (2);

學生活動:教師不給任何提示,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後同桌同學互相交換評判.

變式訓練:把例1的兩個式子分別加上兩項為(出示投影4)

(1); (2).

學生活動: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然後小組互相交換打分,學生回答正確答案,並評出優勝小組.

【教法說明】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學生完成例1是沒什麼困難的,而在完成例1的變式訓練題時,也就是輕而易舉之事了,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換評判打分,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做好調節回授工作.

例2 (出示投影5)

合併下列多項式的同類項

(1);(2).

學生活動:此多項式項數較多,先讓學生觀察,找出同類項,指定學生回答.

師:在屬於同類項的下面標上記號.

  篇三:試卷講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找出錯誤和疏漏。 2.糾正、修改、完善作答。

3.進一步明確不同題型答題思路和方法。 4.結得失根由,理出今後應對措施。 教學重點

1. 說明文語言題、說明方法、末段作用答題方法。 2. 記敘文用詞品評、文段賞析答題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

作文《一路走來 多》選材指導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一、成績分析

出示本次考試成績均分、得分率分析資料表格,找答題薄弱項。

二次備課

師生共議:本次考試弱項在於文言詩文和現代文閱讀,文言詩文得分率僅僅58%,現代文閱讀得分率僅僅42%,尤其是最後兩題得分率僅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