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學設計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經典範文

校園 閱讀(1.35W)

引導語:教學設計的探究,以下是本站小編蒐集的教學設計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經典範文,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學設計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經典範文

  教學設計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經典範文

  (一)探究教學設計的取向和途徑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教育實踐工作者(主要是教師),運用一定的基礎理論,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分析和規劃,以求達到一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認真分析教學目標和學生、教師以及教學媒介的特徵,確定恰當的教學事件,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手段,構築合理的教學結構。此外,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以修正教學活動,也是教學設計所要考慮的。探究教學,簡單說來,就是指主要運用探究的方法來進行的教學活動。因此,探究教學設計就是在對教學環境中的探究活動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探究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規劃的活動過程,也是一個把一般教學設計原理運用到探究教學中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者一定要牢牢把握教學環境中探究活動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內容和環境靈活地對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安排。而學習探究教學的原理和模式則為我們把握探究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程式提供了一種思路。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不少國家充分重視科學教育,而在科學教育中,運用最多的還是探究教學。有不少研究認為,科學課程一般要依照下列一項或多項重點加以組織:a.強調智慧技巧的過程;b.強調發現教學;C.強調解決問題的教學;d.強調主題,或強調內容。從這4項重點反映了探究教學設計的兩種取向和兩個路徑。

  1.探究教學設計的兩種取向

探究教學設計的取向之一是強調對學生探究技能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取向的學科專家認為,科學家或專門研究人員互相隔著深深的鴻溝,在一個研究領域裡的專家可能是另一領域中的低能兒。然而,各門科學之間都有著共同之處,那就是大家有著類似的探究方法和思考技巧。對學生而言,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是無限的,因此不能讓具體的內容限止了他們發展的方向,而要讓他們習得具有廣泛遷移性的智慧、能力,這些智慧能力將有助於學生在任何領域的發展。再者,隨著知識爆炸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加快,今天學習的知識在明天就已過時或變成錯誤的東西。而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就可以不斷習得新的知識。這種取向要求在教學設計時,要把能力的培養作為第一依據。至於選擇什麼內容,則是次要的事,只要通過這種內容的學習能夠培養出學生特定的能力即可,內容只不過是獲得能力的媒介而已。這種取向的設計者有時甚至要求根據能力的序列發展,重新編排內容,至於內容的體系如何,則是另一回事。這一點在施瓦布的生物探究模式中體現得比較明顯。

探究教學設計的另一取向是強調內容的重要性。這種取向的學科專家認為,知識是探究活動得以開展的基礎,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識,探究活動顯然無以為繼。他們批評能力取向,認為它忽略了探究教學的本質目的所在:探究是為了獲得新知,瞭解世界和把握世界。探究只是獲取知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們還認為,有些知識並非如能力取向者所強調的那樣,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每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結構是不會有很大變化的,而這些基本知識和基本結構則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和處理人間事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這種取向強調要根據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探究活動,整個探究教學序列的安排要符合學科的內容架構。

這兩種取向的優點是明顯的。能力取向立足於能力的發展,大大地促進了學習的遷移性,使學生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內容取向則強調基本知識,便於通過探究活動獲得比較系統的知識,而且這種取向更便於利用現有的教科書。然而這兩種取向彼此的缺點也是明顯的,能力取向忽視了知識的系統性,從而也就動搖了探究教學得以進行的根基,也不利於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課程設計難度較大。內容取向雖然並未忽略探究能力的培養,但是,學科的邏輯與能力發展的順序是不相重合的,有些時候,排在前面的內容需要學生運用比較複雜的探究主法和較強的探究能力,而排在後面的內容則僅需要簡單的探究過程即可完成。因此不利於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要想彌補這兩種取向各自的缺陷,必須使它們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有兩種方法,一是以能力取向為主,在訓練各種能力的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性,特別要注意加是基本知識的訓練。著名的科學探究教學專家勞威()認為,最好選取一些能廣泛應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二是以知識取向為主,按基本知識的結構為依據,但是對複雜探究能力的培養可補充一些對片斷知識的探究訓練。至於採訪取哪種事例的方法,要視具體的科目、內容、年齡階段而定。2、探究教學設計的兩種路徑探究活動有兩種過程,一種是發現的過程,一種是問題解決的過程,所謂發現的過程就是探究者根據一定的原理,對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後,得出具有邏輯合理性的概念、原理或規律等;所謂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探究者綜合運用各種概念、原理或規律來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的過程。前者更多地具有歸納的意味,而後者則運用的是演繹思維。

由於探究活動有不同的過程,探究設計便有了兩種不同的設計路徑:一種是從事實出發,設計教學事件,讓學生進行創造和發展;另一種是從原理或規則出發,讓學生進入一定問題情境,綜合解決一定的問題。

這兩種路徑應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的不同分別採用。通常來講,解決問題邏輯性較強,處理的變數一般較少,相對比較容易一些。而發現過程涉及的因素較多,學生可能會遭遇到更多的挫折,需要在較高年級的學生中進行。但是,更常用的方法是把二者結合起來。這樣整個教學便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學生用通過觀察、實驗和概括,發現特定的原理、規則;在第二階段,學生則運用這些原理、規則和其他知識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

  (二)探究教學設計的特點

就一般的教學設計而言,應具有指導性、統一性、操作性、預演性、突顯性、創造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在探究教學設計中依然存在,特別是統整性、操作性、突顯性、易控性和創造性,在探究教學中有著特定的含義。根據探究活動自身的特點,探究教學設計還具有開放性、程式性的特徵。

1.統一性。是指教學設計要從系統科學出發,對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教學活動進行綜合的、整體的計劃與安排。在探究教學設計中,必須從整體出發,對探究教學的目標、內容、環境、過程、評價等進行周密的安排,各個要素要緊緊地圍繞探究目標,為實現特定的探究目標服務。各個要素還要具有內在的聯絡性,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探究無法進行下去。

2.操作性。操作性本來就是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大特色,探究教學設計要十分具體,便於在教學中進行操作。在探究設計中,首先要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探究目標,其次,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採用一定的變式,控制一定的變數,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操作程式,以便學生能夠把探究活動順利進行下去。對於評價,設計人員也要設想出能夠操作的標準。

3.突顯性。是指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可以有目的、有重點地突出某一種或某幾種教學要素,以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在探究教學設計中,對於探究內容、探究的媒介的設計一定要突出來,因為這兩個前提條件是決定探究成敗相當關鍵的因素,與一般的教學設計是不同的。此外,對探究時間的設計也要給予一定注意。

4.易控性。與真實的教學環境相比,在探究教學設計中教師有充足時間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周密計劃、反覆檢查。因此,教師要對探究教學所涉及的各個因素進行反覆的預演,達到能夠比較精確地控制這些因素,特別是對整個探究過程的`把握,是設計的難點之一。

5.創造性。教學設計是教師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設計的,是教師經驗、智慧和風格的結晶。探究教學設計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1)對內容的分析、選擇和改造,由於探究教學的特殊性,一般的教材很難適合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再設計不可,設計後的教學內容更適於用探究的方法來進行教學;(2)對探究媒介的分析選擇和改造。大多數探究需要藉助一定的書面材料、實驗材料和儀器等來進行,有些媒介還需要教師進行改造,以適應特殊的探究目的。此外,對探究過程、探究評價的設計也需要教師創造性的投入。

6.開放性是探究教學設計最顯著的特性。探究教學從實質上講就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和傳統的以傳授結果為主的教學有著本質的不同。它要求教師不能設計過多的教學事件來干預學生探究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過程也即學生髮現、“發明”的過程。因此,教學設計就處於一種開放狀態,除了在研究學生現狀、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媒體、設計評價方法上多下功夫之外,要給學生以自由創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安排活動方式、活動內容。當然,開放性決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整個教學事態的發展必須處於教師的引導、控制之下;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更輕鬆一些,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夠有序、有效?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充分地估計學生學習現狀、教學內容的難度,同時更恰當地進行環境設計、媒體設計等。

7.程式性。探究教學直接脫胎於科學探究活動,具有很強的程式化的特色。因此,整個教學設計必須非常嚴密,具有內在的邏輯性。這就要求各個教學要素的設計必須依據一定的程式,一絲不苟的進行,儘量把各個要素客觀化,不能僅憑主觀臆斷進行設計。

  (三)探究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探究活動要涉及教師、學生以及學習的材料、媒介等諸多因素,對於這些因素必須進行統籌安排,使它們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在探究教學設計中,必須從整個教學系統著眼,注重每個因素在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並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造,以適應系統發展的需要。

  2.主體性原則

探究教學的理論依據之一就是它能夠發展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創新的能力,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既是探究教學的主要特色,又是探究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發揮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問題情境或探究內容的興趣和探究動機,要保證整個探究過程對學生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機會。在評價標準的設計上,要考慮到如何設計一些標準對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習態度進行評估。

  3.幫助個體學習的原則

勿庸諱言,在探究教學中,我們常常面對的是固體,然而就教學設計而言,我們所描述的教學是指向個體的,我們是要通過系統的教學設計以有利於促進個體發展。我們承認,學生常常組成團體,然而學習發生在團體的每一個成員身上,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是以個體的學習、探究為目標的,我們必須儘量做到使所有學生都有最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潛能的機會。因此,在探究教學設計中,教師要考注學生學習的特徵、學習的準備條件和對學習環境的要求,以設計出有利於個體學習的教學方案來。

  4.基於人們如何進行探究的原則

和主體性原則相適應,探究教學設計必須考查學生是如何進行探究的,根據探究發生的條件、過程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事件、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能根據自己教的需求,而是根據學生探究的需求來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