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1.68W)

對於剛剛步入國中階段的七年級學生來講,生物是一門十分新穎的課程,我們要趁著興致高,將該學的知識點都掌握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1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

1、無機物:水和無機鹽。

2、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2、細胞都含有線粒體,線粒體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複雜的過程,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3、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理轉換器。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

一、遺傳資訊的定義: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長髮育的資訊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資訊就叫做遺傳資訊。

二、遺傳資訊儲存在細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三、細胞核中儲存遺傳資訊的物質是—DNA。

1、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DNA存在於細胞核中。

2、DNA的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資訊。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1、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水稻有12對。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3、DNA上的遺傳資訊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

二、細胞的生長:新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通過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

三、細胞的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在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2、組織的定義: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3、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援、連線、保護、營養等功能。

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的定義: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例如:大腦、胃、心臟、肝、肺、腎、眼、耳等。

三、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1、系統的定義: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2、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複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植物體是由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最終形成植物體。

二、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三、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1、分生組織:位於根尖的分生區就是分生組織。

2、另外幾種: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大多數生活在水裡,有些生活在我們身上。

二、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以草履蟲為例:如圖。草履蟲的結構和生活。

三、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有利的一面:

1、多數浮游生物是魚類的天然餌料。

2、草履蟲對汙水淨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

1、人體內寄生蟲危害人類健康。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等。

2、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漁業。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歸納2

1、生物圈(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

生活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和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

分類:

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性質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

①提出問題。

②作出假設。

③制定計劃。

④實施計劃。

⑤得出結論。

⑥討論和交流。

4、光對鼠婦生活影響

設計對照試驗幾點注意事項:

①實驗結束後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物件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數;

③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少偶然因素。

5、生物與生物之間關係。

捕食關係(兔以某些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

競爭關係(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

合作關係(螞蟻、蜜蜂等群體生活的昆蟲)。

寄生關係(蛔蟲、豬肉絛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

6、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7、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8、生態系統組成: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

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9、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線。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階”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迴圈:全球性、反覆出現、迴圈運動

11、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12、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總體看,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多於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於肉食動物。

1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複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強)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4、生物圈範圍:以海平面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16、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

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髮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穀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症——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兩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後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澱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

(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腸。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澱粉酶蛋白酶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胃:部分水和酒精;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於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