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嵇康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校園 閱讀(1.73W)

作品簡介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嵇康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贈秀才入軍》是嵇康所寫的一組四言古詩,為送他哥哥嵇喜參軍而作。其中以第十四首最為有名,流傳千古。而詩中“顧盼生姿”、“風馳電逝”等演變為成語,流傳至今。

作品原文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作品註釋

①蘭圃:有蘭草的野地。

②秣馬:飼馬。

③磻(音bō):用生絲做繩系在箭上射鳥叫做弋,在系箭的絲繩上加系石塊叫做磻。皋:水邊地。這句是說在皋澤之地弋鳥。

④綸:指釣絲。

⑤五絃:樂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⑥太玄:就是大道。“遊心太玄”,是說心中對於道有所領會,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⑦筌:捕魚竹器名。《莊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魚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說明言論是表達玄理的手段,目的既達,手段就不需要了。

⑧郢:古地名,春秋楚國的都城。《莊子·徐無鬼》有一段寓言說曾有郢人將白土在鼻上塗了薄薄一層,像蒼蠅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匠石揮斧成風,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乾淨了。郢人的.鼻子毫無損傷,他的面色也絲毫沒有改變。郢人死後,匠石的這種絕技也不能再表演,因為再也找不到同樣的對手了。這個寓言是莊子在惠施墓前對人說的,表示惠施死後再沒有可以談論的對手。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死後,匠石再也找不到與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樣,嵇喜如對自然大道有所領會,在軍中也難得解人。

作品譯文

我們的部隊於蘭圃休息,在青草豐茂的山坡餵馬,在水邊的原野用石彈(磻)打鳥,在長河裡釣魚。一邊目送著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揮彈五絃琴。一舉一動都悠然自得。對大自然的奧妙之道能夠心領神會,十分快樂!不禁讚賞《莊子》中那位漁翁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捕魚工具)的風神。(以上幾句委婉地勸諭其兄歸隱田園,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放棄軍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經死了,這些話跟誰多說了都沒用。(作者擔心嵇喜與他志趣相異,難以接受其勸諭,表示惋惜。)

作品品評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餵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裡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絃琴。他的心神遊於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悟。顯然這裡所寫的與其說是徵人生活,不如說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最後詩人用《莊子》中“匠石斫堊”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嵇喜從軍遠去的惋惜心情。此詩中“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二句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的妙句。它以凝練的語言傳寫出高士飄然出世、心遊物外的風神,傳達出一種悠然自得、與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作者簡介

嵇康(224年—263年[1],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因得罪鍾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被袁巨集稱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後世學者對他的解讀也趨於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