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校園 閱讀(2.56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1

積極心理學,以“愉悅與幸福”為主題、關於美好生活的一門科學,著重研究那些能使生命更有價值意義的東西。這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我在看了這本書之後,還是思考了一些東西:第一是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時要積極地面對。就像這學期,事情多且雜亂,基本上每門課都要做課堂報告,還有實驗課的實驗,水電校的工作,對於各種考核的準備。難免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但還得去面對,面對了才能做好。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工作,這才能使活動既愉快又有意義。還是以這學期為例,各種任務都是分組完成,只有先做好自己本分才能去幫助別人,促進團隊任務的完成。

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為問題,來建構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的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尤其是到了大三,沒有了早、晚自習的限制,就更加頹廢,也沒有鍛鍊。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除了對自己的思考,這本書還引導我對社會層面的思考,我覺得當前的大眾文化,及主流媒體取向,有兩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是過於關注、讚揚,以金錢為意義核心的成功標準,並以此為基礎的成就建設、工作取向、物質享樂;忽視了對於道德修養、靈魂信仰、生命歸屬感等精神世界的思考與討論。整個社會,多了一些浮華,少了一些深刻。

第二是太過侷限於對社會、人性問題,缺點及陰暗面的發掘與批判,就像一個演員的出軌,一個知名運動員的出軌,弄到全國人民都知道,沸沸揚揚。

整個社會,多了一些陰鬱,而少了一些對於美好生命的關注。在科技極速進步、物質極大繁榮、人類愈加富裕的同時,生命厚重感的缺失,以及幸福快樂的減少。這說明了人們在不斷滿足自身慾望的過程中,心靈卻更加空虛起來,只能再次投身到談論批判別人的過錯,成為一些製造網路暴力的鍵盤俠。而炫耀、攀比性的物質消費,便似乎成了主要的精神安慰。

家庭、愛情、友誼、人際關係,在金錢文化的衝擊下,逐漸走向功利、淡漠。在人際關係圈不斷擴大的同時,是更多的寂寞與孤獨。在社交媒體網路氾濫的今天,是我們明辨是非能力的下降。我們的思考能力在不斷地喪失,變得輕信、盲目。

在對待社會問題及自身的幸福感缺失的過程中,我們已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形成習慣性抱怨、隨性地批判的行為模式。卻沒有思考問題的產生本質,以及如何解決自身存在的缺陷。社會財富大量累積,卻使得生活安全感在不斷喪失、生存壓力在迅速增大。在為工作、生存而愈加勤奮、辛苦的同時,身體、思考、道德、靈魂的惰性,卻在工作之餘的生活中不斷增加。

金錢,已成為信仰。而這種信仰,存在於整個社會,甚至充滿著我們國家整個教育體系,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體現。從小爸媽讓我們努力讀書,讀書的目的呢?是為了掙錢。從小老師讓我們努力讀書,讀書的目的呢?是為了提高升學率,好掙錢,當然也為了我們以後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的目的呢?是為了更好的掙錢。現在到了大學,滿眼是各種技能訓練,訓練當然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厲害,可目的呢?是為了學校的名氣,為了掙錢。技能訓練當然是重要的,可是思想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啊。

金錢,已成為信仰。而這種信仰,卻不能成為我們靈魂的歸宿。待到生命的臨終之時,也許才終會發現,什麼樣的東西,是美好的。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我想要什麼?我究竟應該怎麼活?也許只有明白了這些,在生命終了時,才不會為了虛度光陰、錯過了什麼而悔恨。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我想要什麼?我究竟應該怎麼活?也許只有明白了這些,在生命終了時,才不會為了虛度光陰、錯過了什麼而悔恨。

求不得,放不下,慾海無涯,一切皆為虛幻。我們則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好似沉迷在一個巨大的人生遊戲中,而這遊戲規則由極少數人所制定。絕大多數都從未懷疑過這套遊戲規則,至始至終,在痛苦中掙扎。

我,偶爾思考......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2

作為一名國中班主任及語教師,深感教育一群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絕非易事。事實上它可能是一讓你投入越多越深越是悲喜交加、五味雜陳、迷惘困惑的事。面對學生在青春期荷爾蒙操控下無規律可循的情緒表現,老師該如何處理突發事,保持融洽的師生關係,進行有效的溝通,提高堂的效率呢,這成了擺在每位老師眼前的題。

教師的心靈需要保養

朱向陽主編的《堂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一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展示了在積極心理學引導下師生關係和諧、堂氛圍融洽的畫卷。看完的最初感受是:自己平時上也在不自覺的使用積極心理學的很多技術,所以其中的案例並不覺得非常新鮮;但同時,自己做的還很欠缺,對待學生的叛逆行為顯得比較急躁、焦慮,這個時候往往做的越多就錯的越多。我意識到:積極心理學的`運用需要足夠的理性思考去代替感性評判,教師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控制語音語調、神態表情、肢體動作,注意自己的舉手投足,因為教師在講臺上的一切都是放大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教師需要時時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保養,以樂觀、自信、寬容、平靜、微笑的精神風貌面對學生,這樣才能真正讓自己成為一束溫暖的光,投射出的每一道眼神都帶有溫度。

說起容易做起難,因為教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會因為學生的屢教不改而生氣、流淚。作為傳道授業者的老師遭受不良的情緒侵襲後,保持平靜和微笑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歲月洗禮和智慧、經驗的累積,否則容易陷入情緒泥淖之中。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太陽底下再沒有比教師這個職務更高尚的了。"責任的重大,讓身為老師的我們不能停止學習的步伐,更不能降低對自我的要求。學習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就是在保養教師的心靈。

水順其勢成就其昌,海納百川乃成其大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之一的馬丁·賽利格曼曾說:‘當你真心願意去做這事時,他就能為你帶很大的滿足,因為你在為這個工作的意義而不是為了它所帶的物質報酬而工作’……倘若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從教,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學習,我們的堂就會煥然一新"很幸運,我享受教師的身份,也珍惜參與每個孩子成長最旺盛的青春期的這個機會。既然身為教育者,那我們就要能看得了孩子們的好,更要能容得下孩子們的各種"小問題"誰的青春就一點問題也沒有呢?沒有年少的輕狂、天馬行空的想象、放蕩不羈的內心、玩世不恭的叛逆,都是一群一教就學,一學就會的乖寶寶、棒學生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北大教授戴錦華窮盡一生的體驗說的那句"人類的悲劇就在於沒有人願意聽過人的建議,所以我不建議了",面對大學生都能有此感慨,更別說國中生了,所以教師面對"屢教不改"的學生,需要的是多一份的耐心去理解去等待,允許他們釋放自己的情緒,接納他們的"小問題",花期自有期,用心澆灌,總有一天會聽到花開的聲音。反倒是拔苗助長的方式,很可能會引起既傷人又傷己的後果。

親其生,道業得傳

"歌德說:‘你按一個人現在的樣子對待他,他將會保持他現在的樣子,如果你按他可能成為和應該成為的那個人對待他,他將會成為他可能成為和應該成為的那個人’。(fsir)有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也直接影響教師對教學的體驗"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學生自己願意親近老師。

誠然"嚴厲"會對堂的管理效果明顯,但威懾力永遠贏得不了學生真正的尊敬,沒有愛的教育是空洞的,是令人害怕和失望的。書中有一段統計讓我印象深刻,在北京市教科院對北京129名國小和初中學生進行的問卷中,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喜歡教師微笑上,不喜歡教師當著眾人怒斥學生,使堂氣氛太過壓抑,一天到晚板著臉。

教育要有愛心,青少年人格發展需要的首要前提是要有獨立的人格、被人理解和尊重。教師用微笑去接納學生,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藝術。

書中還提到"在堂中,教師對學生持尊重和支援的態度,無論學生在回答問題或進行練習的時候,出現怎樣錯誤或給出如何不可思議的答案,教師均要對學生的積極思考予以尊重,並在情感上給予支援,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創新及探究的主動性"只要教師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親其生,那麼道業自然得以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

綜上,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作為教師的我,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但我相信:只要我時時保養自己的陽光心態,用大愛的心胸去接納學生,親近學生、理解學生、鼓勵學生、寬容學生,那麼這樣的老師,不管走在哪一方講臺,傳播的都不止是知識,還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