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1世紀管理的挑戰讀後感

校園 閱讀(1.81W)

《21世紀對管理的挑戰》一書是國際著名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1999年出版的一本最新著作,該書瞻望了未來對管理的思考與實踐。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1世紀管理的挑戰讀後感,僅供參考。

21世紀管理的挑戰讀後感

  21世紀管理的挑戰讀後感篇一:自我管理

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他必須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怎樣活著,怎樣更好的按自己的方式活著,為了更好地活著自己應該怎樣做以及自己活著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後希望別人如何記住自己。當然對於不同的人群可能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是不同的。對於一個農民或者工人他可能只會想自己活著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家庭更好的存在。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他必須認真工作;但如果對於一個在組織裡貢獻自己腦力與智慧的知識工作者,他的思考可能更加深刻,也必須更加深刻。而對於以上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以及經過思考而做出的選擇及行動究其本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過程。

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一個人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瞭解,瞭解自己是誰(為什麼要活著),瞭解自己的長處,瞭解自己的行為準則,瞭解自己通過正確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之後能夠給這個社會貢獻什麼。

“自己是誰”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簡單無聊的話題,實則不然,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都只是停留在我叫XXX的階段,以為姓名就足以說明一切。然而他忽略了姓名只是一個程式碼,其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對於現代社會的一名知識工作者,必須能夠徹底的弄清楚這個問題,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去剖析呢?我認為: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如: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組織中的角色等,其次就這些角色進行細分,然後給每一個細分的角色賦予一定的權重。以此來了解自己的哪些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是最重要 的,哪些角色是可有可無,不太重要的。最後,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嘗試回答“我是誰”的問題,並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進行反思。

瞭解自己的長處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集中精力去做擅長的事情。在本章節中也提到了瞭解自己長處的方法。而在這裡,我想將瞭解自己的長處與對關係負責銜接起來進行說明。我個人認為了解自己的長處無疑需要通過兩種途徑:通過自我思考與實踐瞭解,通過外界瞭解。而最好的方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也會有更高的效率。我們作為個體需要對人際關係負責,而我們也知道別人往往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那麼如何讓這面鏡子很好的發揮作用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我們的人際關係負責。如果個體是帶著一種敵對或者不友好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那麼通過這面鏡子我們不僅不能夠了解自我,反而會造成盲目無知。同樣,作為組織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對組織負責,對我們自己所做的工作負責,那麼通過組織這面鏡子我們也同樣可以瞭解到自己的長處。

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往往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體現。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行為準則,按照這些準則有序的進行自己的日常活動。作為組織中的一部分,一個組織有其存在的使命,我們也可以將其闡釋為組織的“價值觀”。那麼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與組織的價值觀相一致,個人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須契合組織的使命,不能因為短期的利益而背離組織使命。

協會在發展中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記得有一次一位學長想將自己擁有的一個專案委託協會去做,而這個專案的確很具有吸引力,如果做了,能給協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解決協會一直以來面臨的資金困難問題。但是最終我們卻拒絕承接專案,因為我們知道這與協會的使命不符,與協會發展的宗旨不相一致。而且我們一直將協會定位於一個公益社團,我們公益傳播德魯克管理思想,我們公益服務於校園同學,我們不會因為短期的利益而放棄我們的公益宗旨。而這體現了一個組織的行為準則。

“我們的貢獻是什麼”同樣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的問題。經過努力,以正確的方法,依照我們的準則,我們做了某一件事,那麼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或者再深刻一點:我們通過此能夠貢獻什麼?這樣的貢獻與我們預期的是否一致?與組織的長期發展需求是否一致?

以上是進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在管理自己之前或進行一項活動之前必須思考的問題。

現在我們常常會提倡建立學習型組織,提倡終身學習。對於自我管理,我個人認為也應該提倡終生自我管理。人的一生是連綿不斷的,好像一天河流,不斷蜿蜒曲折,但卻從未間斷,就這樣形成一條優美的生命線。另外,自我管理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共同鑄就美好的人生。

人們經常會將自我管理與時間管理放在一起,其實二者最終是統一的,統一於自我管理。隨著時間管理理論的發展與演化,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否定時間管理這個名詞,其主張關鍵不在於時間管理,而在於自我管理。

大多數人從生命的開始都是公平的,然而,若干年後有些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些人卻碌碌無為甚至聲名狼藉。究其原因就是自我管理的結果,也許他們根本不承認有什麼自我管理。但自我管理卻存在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以上是我個人讀了《21世紀管理的挑戰》一書中自我管理章節之後的感悟,希望與大家共同分享,由於個人認識及水平限制,文章中不免會有偏激不全之處,希望大家指正,共同進步!

  21世紀管理的挑戰讀後感篇二:根據自己的優勢來做決定

摘要

德魯克先生在13歲的時間,一位頗能啟發學生的宗教老師,給他上了一堂讓他終身受益的課。老師要求每一位學生說出,希望將來過世後,最令後人懷念的是哪一點。大家當然都答不出來,因為當時都答不出來,因為當時都太年輕了。老師笑著說:“我並不期待你們現在能答覆這個問題。但如果你們到了50歲仍然沒有答案,就表示你們白活了。”

從那一天起,德魯克時時刻刻在想這個關乎一生中生存意義的嚴肅課題,並窮盡畢生之力,尋找適切的答案:“我經常詢問自己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引導我不斷作自我更新—因為這樣會強迫我把自己看做另外一個人,也就是我能‘變成’的那個人。”

感悟

95歲高齡的德魯克先生,現在最想談的主題就是“自我管理”,因為自我管理已成為21世紀最重大的管理挑戰。他認為,根據自己的優勢來做決定,這才是“正確的抉擇”。如何發現自我的優勢呢?他認為要找出自己有什麼優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反饋分析法”。當做出決策,採取重要行動時,先把預期的成果記下來,9個月或一年後,再把實際成果和預期做個比較。德魯克先生說,到目前為止,他已經連續15-20年採用這個方法,每次結果都令他驚訝。凡是利用過這個方法的人,也都有驚人的收穫。

就如我們常說,如果想領導他人,首先要領導好自己,改變自己才可以更好地影響他人。看清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優勢才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

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存在的意義和活著的價值,德魯克先生的自我探索、發現自我、自我學習、自我更新、能貢獻什麼、能饋贈世人什麼的不斷”認知自己,成為自己“的人生歷程讓我倍感激勵。同時,也引發覺察,有了認知我們還缺少什麼呢?

  21世紀管理的挑戰讀後感篇三:自我管理,成就自我

最近在拜讀德魯克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其最後一章“自我管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上偉大人物都深諳自我管理之道,這是他們事業成功的基礎。

隨著社會發展,自我管理變得尤為重要,即使資質平庸的普通人也將需要學會自我管理。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相當經典,現在分享一下對學習《自我管理》的讀後感。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要進行系統的自我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我是誰?

1、優勢和長處

管理的現實中,我們往往清楚自己的短處而對長處視而不見。“追求自我超越就是不斷改正缺點”的.思維模式根深蒂固,對自己的長處不太關注,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確有難度。

我們不妨做一個這樣的嘗試:寫下正在做的工作期望成果,到規劃期限後將期望成果和實際成果對比,如果總是超越期望,可能這個工作是擅長的;如果總是達不到,或者是期望太高,或者是不擅長。

總之,一個管理者要清楚自己的長處是什麼,還有個可以作為輔助判斷的方法:“我做什麼輕而易舉,而他人卻很費力?”

2、做事風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習慣、偏好。有些人習慣早上工作,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高;有人喜歡講方向、狀態,有人喜歡講落地;有人平時大大咧咧,一到緊要關頭工作便會產生很多靈感;有人在壓力下工作沒有感覺,喜歡從容工作;有人喜歡傾聽;有人喜歡視覺化;有人喜歡做顧問、當老二,沒有決策壓力,發揮想象力,工作有效;有人喜歡當家作主,總之,管理者有很多做事風格。

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自己屬於哪種風格呢?

3、學習方式

過去人們對“學習”並不大重視,隨著社會發展,終身學習時代已然來臨。我們知道學習方式有多種,有人喜歡看書;有人喜歡與人交流中學習;有人喜歡在分享中理清思路;有人喜歡聽課學習知識……每個人喜歡的學習方式也不同。為什麼提出這點思考?若想有所成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一定要懂得終身學習的意義。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我們到底擅長的學習方式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學習進步比較快?”很少有人有意識地學習,常常看到別人聽課,自己也去,結果瞌睡連天。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學習,有目的、有系統的按計劃行動。

4、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影響自身的工作激情。過去人們面臨生活壓力,“先活下來”成為首要條件,隨著馬斯洛需求層次的不斷被滿足,價值觀對自身工作激情的影響至關主要。

二、我歸何處?

瞭解自己的長處、做事風格、學習方式、價值觀,我應該屬於哪裡?如果在企業、崗位、行業,發揮不出個人優勢,無法取得好的績效,沒有愉悅的工作狀態,負責任的管理者就會認真思考:“我應該屬於哪裡?”對自己、對組織負責的管理者,應該主動找到與個人優勢、做事風格、價值觀等匹配的工作。

三、我的貢獻是什麼?

養成“貢獻思維”習慣,確保做出正確事情,讓工作有效。審時度勢,一方面瞭解現狀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一方面瞭解個人擅長的領域。一般而言,我們更容易在個人擅長的領域做出貢獻。

感悟:“如何發揮個人長處,為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要自己設定高目標、確定高標準、追求更高的貢獻值才能使自己有所突破。

四、對工作關係負責

過去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讓他人瞭解我,是我的責任”,不重視資訊的傳遞與溝通。其實作為一個管理者,與團隊成員、有工作關聯的同事、相互協作的夥伴,特別是上司,讓他們瞭解自己的優勢、做事風格、工作計劃、價值觀尤為重要。通過溝通、交流、請教、尋求配合、發郵件、發簡訊等恰當的方式,讓應該瞭解我們的人瞭解我們自己,得到他人支援與配合,獲得力量,避免誤會對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大家可以試試,會取得很好的成果。

同時作為一名管理者還應該多一個維度思考——瞭解他人是我們的責任。每個人有其特長、做事風格、價值觀,努力地瞭解他人,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支援他、配合他,什麼工作可以交給他……如果我們不瞭解他人,便不知道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五、管理人生下半場

過去體力工作者偏多,大多50歲之後體力下降面臨退休;隨著越來越多的知識工作者,40-50歲之後知識經驗更加豐富,若能管好自己便能做出更多的貢獻。然而很多人40多歲後喪失激情,慢慢變成在職退休。

現實中,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工作激情,45歲還可以開始人生下半場。如何經營人生下半場?德魯克推薦三個方法:開創新事業,有可能厭倦了本專業或行業,可以換一個專業或行業自我挑戰;平行事業,身在企業,同時兼職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每週定期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貢獻給另一個組織,煥發工作激情;社會創業,開創有意義的社會組織。工作之餘及時培養個人興趣愛好,也許是釣魚、徒步、繪畫、瑜伽等,興趣愛好可以治療工作的乏味,讓工作激情長久保持。漫漫人生路,似乎那麼寂寞和孤獨,卻終究走在尋求人生真諦的路上。

企業家、管理者大多數沒人管理我們,當沒有人管理我,如何管好自己?如何保持年輕的心?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沒有找到恰當的管理方法,也許會放縱、迷茫。因此從自我管理和自我領導兩個維度談談個人看法和實踐感悟。提出的看法和方法僅作為拋磚引玉,或許引發您的思考,提出更多的方法和見解,是我所期望的。

自我管理的四個方法

慎獨

有句古語,時常提醒自己:“舉頭三尺有神明”。明白一個人必須為完美而奮鬥,即便只有“神明”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也符合儒家思考的重要概念“慎獨”。師友挾持時的修煉比較容易,因為有人看得見,最難的是獨自修煉時。個人道德水平修煉,會由內而外表現出來,不要因為別人不知道,就放鬆對自己的告誡,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是要謹慎告誡自己,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工作也是如此,其實:每項工作的標準不是別人定的,都是自己給自己定下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非常有效的方法。

所有卓越的企業,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管理做得好的企業。

主動設定目標,是管理者主動思考的表現。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自己設定目標,從來不由他人設定;當他人設定目標,我來執行時,思考能力便會退化,沒有主動性。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也會迷失方向,手忙腳亂,沉浸與日常事務中,成為一名“救火隊員”而不是管理者,其很重要的緣故是沒有實現目標管理。

反思總結,反饋分析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德魯克在多本書中推薦——反饋分析法,他本人使用這個方法近50年,我在實踐中也受益匪淺。通過反思和總結,我們會覺察到自己的疏忽,不斷成長。

我多少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每年年底都要找時間靜下來反思: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和我的組織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我在哪些領域發揮了價值?哪些方面超越了當初的期望?哪些沒有達成?分析:下一年,我應該關注哪些領域?將每年的年度總結寫出來,隔段時間回顧,我覺得對我而言是個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

不僅年度、季度總結,每個月甚至每天也有必要做反思總結,只有“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反思總結,幫助自己不斷完善、改進、成長。

你期望別人如何評價你?

可以假設一下,當我們呈現出某項工作成果,如果我們站在別人的角度看是不是滿意?自己會不會臉紅?如果想象中別人不滿意、如果自己也覺得臉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很多時候這種假設會幫助我們避免投機取巧,更加踏實地做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人生是有盡頭的,但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只有當我們理解了生命的意義,生命還有更高的境界,才願意每時每刻經營人生到最後盡頭。

我們沒有辦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延伸生命的寬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