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1世紀管理挑戰讀後感

校園 閱讀(1.5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1世紀管理挑戰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21世紀管理挑戰讀後感

  21世紀管理挑戰讀後感1

魯克定義的“管理者”並不僅限於ceo、cfo、cto等,任何一個經過協調資源創造績效的人都是管理者。在資訊時代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以知識工人的身份出現。因此,我們發現資訊挑戰、知識型員工的生產力和自我管理形成了以下思想體系:

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也是知識工作者;在資訊時代,每個知識工作者和管理者都應該參與到資訊系統的設計中來,決定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資訊;科學有效的決策將提高知識型員工的生產效率;在生產之外,知識工作者還將面臨人生這個偉大事業的管理——“像拿破崙、達芬奇、莫扎特這樣的偉大人物都是深諳自我管理之道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成功的源泉。但是他們畢竟是鳳毛麟角。

他們及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是普通人無法企及的。現在,即使使資歷平平的普通人也需要學會管理自己。

事實上,作為一個管理者,我讀這本書有點困難和消化不良。正是這種感覺讓我想再有一次品嚐的機會。

  21世紀管理挑戰讀後感2

閱讀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的時候,我的公司也正在經歷變革之路上,書中通過6個方面深刻分析了21世紀管理者面臨的挑戰:管理的新正規化、戰略-新的必然趨勢、變革的引導者、資訊挑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自我管理。就如我們公司所面臨的挑戰,管理層對管理存在的誤區,認為管理只是對內部的;也對變革中和創新沒有深入思考過,從而無法客觀的評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特別是在對待網際網路的大時代背景下。公司曾經因為抓住了網際網路第一波的風口得到了發展,但是團隊一直固守原來的觀念以至於看不到大環境已經改變,導致公司一度處在危險邊緣。就如德魯克說的,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領導”人。作為管理者要隨時做到放棄昨天,時刻問自己我能為組織作出什麼樣的貢獻,才能突破困境的迷霧通過現在創造未來。

在經濟寒冬之時,閱讀本書讓我感到非常的受用,管理存在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取得成效,去充分發揮和利用組織內每個人的優勢和知識推動變革,讓企業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無論在如何的市場環境中都可以守住自己的方向取得設定的績效。

五星推薦給想在經濟寒冬裡儲存實力,等待春暖化開再次破土而出的人們。

  21世紀管理挑戰讀後感3

美國《經濟學家》雜誌評價說,“到目前為止,管理理論最多隻產生過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彼得德魯克”。懷著對大師的敬仰,我花了一週的時間看完了《21世紀的管理挑戰》。該書最早出版於1999年,當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已90高齡,縱觀全書,思維活躍開放,行文縱橫捭闔,邏輯清晰嚴密。哪是90歲老頭的閒言碎語,句句是精華。

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提出管理的新正規化,再定義管理學。第二章談及未來趨勢,總結起來有五點:

(1)發達國家越來越低的人口出生率;

(2)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變化;

(3)定義績效;

(4)全球競爭力;

(5)經濟上的全球化與政治上的分裂顯得越來越不協調。書中德魯克提出20世紀有4個部門在收入分配中保持發展勢頭,分別是政府、衛生保健、教育和休閒,20世紀最後30年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和最興旺的行業不是資訊產業,而是金融服務業。第三章闡述變革的引導者。大師說我們無法左右變革,我們只能走在變革的前面。變革的原則首先是放棄昨天,然後考慮如何放棄,其次改進,再次挖掘成功經驗,最後才是系統化的創新。第四章主題是資訊挑戰。德魯克說要完成從資料到資訊的轉變,我們必須從大量資訊中提煉出有效的資訊;資訊科技人員及資訊公司關注的不應是資訊科技裡的“技術”而是“資訊”,要“走出去”獲取“外部資訊”。第五章細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德魯克非常重視知識工作者,提出要把知識工作者作為組織的“固定資產”。另外要重視體力與知識相結合的技術人員。第六章是自我管理。德魯克把人分為閱讀型和傾聽型兩種,這兩種人都不可能改變自己,只能是認清自己的型別進行工作。與別人合作要根據物件調整合作方式。

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反觀德魯克的觀點,確實闡述得十分精闢和到位。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變革的引領者需兼具智慧和勇氣

書中提及的“變革的引導者”需要:

(1)創造未來的原則;

(2)系統化地尋求和預見變革的方法;

(3)在組織內部和外部推行變革的恰當方式;

(4)在變革與連續性之間達成平衡的原則。

變革說來容易,操作起來既需要魄力和勇氣,也需要很大的智慧。變革需要承擔風險,變革的引領者更不是人人都有勇氣去做的。有智慧的.變革引領者,除了自己高瞻遠矚,又能把握機遇和利用環境推行變革。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想法沒思路不可行,有思路高度不夠、前瞻性不足,變革的結果也不理想。

  二、技術是手段,獲取有效資訊才是目的

對於IT業,德魯克告誡IT技術人員不要忘記技術的目的以及“資訊的內涵及其目的是什麼?”IT行業應該提供“企業需要的資訊”、“創造財富的資訊”以及“管理人員開展工作所需的資訊”而非僅僅只是專注技術本身。對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生活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手段層出不窮。以前我們訂閱雜誌、到新華書店買書,因為資訊資源相對有限,因此對買到手的書籍雜誌等會反覆閱讀,仔細揣摩;在如今有線電視、智慧手機、IPAD等資訊手段極大豐富的時代,我們每天充斥著各種資料,來不及仔細揣摩和深入思索,新的資訊又鋪天蓋地而來,我們成為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花太少的時間去仔細甄別、深入思考。這是最好的時代,如何最有效利用時代的先進性,又能克服時代的弊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帶來的優越性,又能去冗存精,值得我們思索。

  三、有針對性進行自我管理、常學常新

21世紀的管理挑戰,是關於自我管理的變革和挑戰。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自我更新,這一過程需要時間也需要智慧。首先要要認識自我優勢,大師在書中提及的反饋分析法值得借鑑。當我們做出關鍵決策時,寫下自己期望的結果。事後,再將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相比較。通過比較挖掘自我優勢所在,發現那些阻礙我們優勢發揮的因素,清晰地辨別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傾向”。我們應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我們的長板,不要浪費時間在自己的短板。如果在短板的領域,我們執意而為,那麼投入將會無情的轉化為無法回收的“沉沒資本”。

對於自我管理,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與自我相處,在每次跌倒後反省,在每次取得成績後得到自我激勵。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奔四的人兒對世界已經形成自己的一定思維方法,比較不容易被外在干擾得起伏不定。瞭解自己的長處短處,而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努力。比如職業生涯規劃,在畢業後的5-10年內,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我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經歷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不再如初入職場一樣莽莽撞撞,因為此時的我們,對自己已經有一番的認知和剖析。書中,德魯克提到另外一個觀點:終生學習,我十分贊同。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放棄自我學習。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韓國全惠星教授如何將她的六個兒女全部培養上哈佛耶魯。其中談及的一個觀點我十分認同。母親對於一個家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親的能力。不管從事什麼職業,母親都要盡最大努力去實現自我。始終不斷地學習、進步,充實自己的人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世界觀將會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要想成為孩子好的引導者,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了目標,計劃好自己的人生,日積月累,始終進步,方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僅僅有能力養育孩子,卻沒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父母,不是合格和優秀的父母。因此,不管是出於自我實現的需求或者教育的需求,終身學習將是永恆不變的要求。

閱畢《21世紀的管理挑戰》,毫無疑問,這本書是德魯克大師的經典之作。拋開書中所闡述的觀點外,從德魯克身上,我得到最大的啟發是:思維再開闊些、學習再深入些、對工作和生活再熱忱些。90歲的德魯克對未來尚且秉持如此開放的心態,何況年輕人。人的一生不著急蓋棺論定,保持一顆好奇、探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