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必備的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2.49W)

對於高中歷史的學習,重點在平時的知識積累和鞏固,平時的知識基礎是決定考試的成績的關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必備的知識點歸納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

一、宗法制與分封制的內涵、特點及影響

(1)宗法制是以血緣關係為維繫紐帶、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點 是嫡長子繼承製,對後世影響深遠。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為核心的中央對地 方的管理制度,體現了中國古代早期貴族政治的特點。

二、古代中央加強對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國古代中央對地方的管轄主要經歷了分封制(西周)、郡縣制(秦)、郡國並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縣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則由宗法血緣關係到中央行政任命的變化,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由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的完成;從郡縣制到行省制度的實施,是對地方管理方式的轉變,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演變趨勢是地方權力日漸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三、三省六部制特點、影響及演變

(1)特點:三省六部制的特點:

①相權三分;②職權分明;③節制君權。

(2)影響:

①較為完備嚴密的封建官僚體系,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減少決策失誤。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 僚機構更加完善,歷代沿用。

(3)三省制演變:宋代只保留“中書門下”,與樞密院、三司並稱“二府三 司”;元代廢三省制,只保留中書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 部。

四、宋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宋代設樞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財權;明代廢除丞相,後設置內閣 內侍機構;清代設定軍機處,君主專制達頂峰等。其演變趨勢是君權不斷強 化,相權不斷被削弱直至廢除。

五、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及趨勢

(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漢代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的九品 中正制、隋唐開始直至1905年廢除的科舉制。

(2)其演變趨勢是選官標準由世家門第逐漸發展到才學;選拔方式由推選逐漸 發展到公開考試;人才選拔逐漸趨向制度化,體現相對公平、公開、客觀的 原則。

六、近代前期列強侵華的背景、影響及特徵

(1)背景:歐美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發展。

(2)影響: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 化程序。

(3)特徵:

①甲午戰爭前列強侵華反映了工業革命後掠奪原料產地、商品輸出的特徵;侵華主要國家是工業革命中經濟實力強的英法美等國。

②甲午中日戰爭及甲午戰爭後的侵華,反映了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的資本輸出的需要;侵華國家增多;主要是從瓜分中國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高中歷史易錯知識點

1.分封制與宗法制

【錯因】對兩者的關係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據材料資訊判斷反映的是分封制還是宗法制。

【正確理解】分封制與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體現了其家國一體、注重血緣宗族的統治特色。從“國”的角度上看即為分封制,從“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為宗法制,宗法制是維繫分封制的等級秩序的一種制度保障。

2.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制度

【錯因】對兩個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異同點。

【正確理解】首先,專制主義側重於君主權力與宰相權力之間的制約與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權重,而唐宋以來隨著皇權的加強,相權被分割、牽制,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標誌著專制主義達到頂峰;中央集權側重於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分配與均衡,一般來講,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均衡,國家政治狀況、社會環境相對較好,當中央權力過大(如北宋),地方則羸弱不堪;當地方權力過大(如唐末),國家則陷於分裂和動盪。

3.郡縣制與分封制

【錯因】對兩個概念的內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縣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貴族政治。

【正確理解】郡縣制起源於先秦時期,郡和縣在一些地區已經出現,而且最初的縣的規模可能要大於郡,秦國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秦滅六國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推行郡縣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維繫分封制的紐帶是以血緣為基礎的分封,而郡縣制的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

漢代沿襲了秦的郡縣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國並行制。但王國問題成為西漢初年影響中央集權和國家穩定的重要隱患,因此在漢武帝時期,通過頒佈“推恩令”,基本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漢代以後的一些王朝偶有在個別地區推行分封制。

4.漢代的刺史與宋代的通判

【錯因】對二者的地位掌握不準確,不清楚二者與監察物件之間的關係。

【正確理解】漢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體現了當時漢朝維護國家統一、注重對地方官員監察的政治文明建設的成果。漢代的刺史權力和地位低於郡守,但卻代表中央巡查地方,而且直接向皇帝彙報,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上下貫通、預防和懲治腐敗。北宋監察地方的行政官員是通判,其官階地位低於知州,但卻代表中央監察地方,直接對中央負責,因此通判與刺史同樣具有“位卑而權重”的特點。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物件——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定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係: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定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頒佈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