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會考歷史世界歷史考點歸納

校園 閱讀(2.71W)

對於會考歷史的複習,你要掌握好世界歷史的知識點,對你會考歷史的考試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會考歷史世界歷史考點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會考歷史世界歷史考點歸納

  世界歷史考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

開始標誌: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

特徵: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電力的廣泛使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注意蒸汽的“汽”與電氣的“氣”的區別)

理論指導: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

成就:

(1)電力的廣泛使用:“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研製耐用碳絲燈泡。

(2)新機器的創制:“汽車之父”卡爾本茨(德國)設計出內燃機,帶動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和飛機;電報、電話的發明。

(3)新能源:石油。

影響:

(1)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生產關係:產生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注意即帝國主義過度。

(3)國際格局:資本主義市場最終形成,導致“窮者越窮,富者越富”;資本主義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統治地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導致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新興工業部門:電力、化工、汽車、航空

★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點: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科學對於生產的影響不如第二次顯著,新技術的發明主體與其說是科學家,不如說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發現往往直接導致技術發明。

(2)第一次工業革命重心在輕工業部門,主要是紡織業;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重心轉移到重工業,如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

(3)第二次工業革命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不僅有能源動力革新,且擴充套件到材料、資訊和動力技術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國,然後擴充套件到歐洲其它國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展開,德國和美國成為相對中心

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世界歷史考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時間:1914—1918

開始標誌: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主要參與國家:英國、法國、俄國(於10月革命後退出)——三國協約;德國、義大利(後加入協約國作戰)、奧匈帝國——三國同盟

結束標誌:1918年11月德國投降

結果:德國戰敗,戰後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影響:

(1)大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

(2)大戰造成了歐洲的衰弱和美日的興起,世界格局發生改變。

(3)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誕生了蘇維埃俄國。

(4)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中國五四運動)。

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以外)。

  世界歷史考點:俄國十月革命

時間: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

領導者:列寧

意義: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2)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注意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中國)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點:領導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林仁政什維克黨領導的。

不同點:反對物件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專制統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革命性質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產生的結果不同:二月革命後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但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進行對外參加一戰,對內鎮壓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