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上海大學聯考政治基礎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1.18W)

新一年的大學聯考備戰已經開始,上海的小夥伴開始了自己的複習計劃了嗎?政治也是其中一門考試科目,想知道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鞏固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大學聯考政治基礎知識點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必背知識點

宗教:

全面理解我國宗教政策:

(1)我國的宗教政策: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國家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這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兩個方面)。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這是宗教事務在主權問題上的體現)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2)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一。①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②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 即真實性內容與多樣性形式的統一,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我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這些是我國發展進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文明)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確保人民當家作主。

(2)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根本途徑)

(3)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等。

(4)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或依法保障公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要求)

(5)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著力培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新教材修改: 中國發展進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瞭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路徑;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

①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

②堅持把國家層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

③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

這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識點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分配製度

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應於所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然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2、按勞分配為主體

①基本內容和要求(含義):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質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③意義:第一、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

第二、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是對以往幾千年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④地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所有分配方式中佔主體地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稅款後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4、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含義:生產要素所有者憑藉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

②內容: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③意義:

第一、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

④原則: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二、兼顧效率與公平——分配原則

1、含義:

①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它表示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要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現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三、財政收入與支出

1、財政就是國家的收入與支出。由政府提出並經過法定程式審查批准的國家年度基本收支計劃是國家預算;上一年度的國家預算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是國家決算。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是財政的兩個方面。

2、財政收入

①形式:

稅收收入——主要來源、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

②主要影響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的影響因素)——發展經濟(根本途徑)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財政支出

①含義: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

②分類(用途):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

4、財政收支關係

①收入>支出,財政盈餘

②收入<支出,財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狀態,但幾乎不存在

④財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節餘;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當年的情況)

四、財政巨大作用

1、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傢俱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注意】財政政策的運用

①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稅率和增加財政支出,經濟增長緩慢、有效需求不足時,政府可以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②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稅和減少財政支出,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時,政府可以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識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民族節日 ,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2、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1)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堅持的原則。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

3、為什麼要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意義)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關係)

4、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文化傳播的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總之,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2)文化傳播的媒介:

①傳媒的形式(略)

②標誌 :印刷媒體的推廣

③大眾傳媒的特點和地位:

依託現代資訊科技,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集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為什麼---------------文化交流的意義

①從“走出去”角度講,有利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於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②從“引進來”角度講,有利於學習與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促進中華文化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採眾長)

③有利於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借鑑,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4)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A、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多種文化傳播活動,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文化傳播)

B、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文化多樣性)

C、在文化交流、借鑑與融合的過程中,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既要有海納百川,,又要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

D、堅持正確的原則,正確處理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封閉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