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8國中歷史會考考點知識

校園 閱讀(1.69W)

2018年的會考就要來臨,國中的學生也開始了歷史知識的複習,在複習知識點的時候要掌握會考命題的動向和趨勢,有針對性的進行記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會考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2018國中歷史會考考點知識

  歷史會考易錯知識

1.促使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2.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被稱為亞非文明古國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3.歷史上曾在伊拉克這一地區創造高度文明的國家是古巴比倫王國,它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的,在兩河流域還誕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4.從發源地來看,古代希臘文明不同於亞非文明,它是以海洋為中心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5.曾經在公元前6世紀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的國家有雅典和古羅馬,著名的斯巴達克起義就是發生在羅馬共和國時期。

6.西歐奴隸制度崩潰的標誌是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7.史學界將封建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統治的時期稱之為中世紀,巴黎和倫敦都是中世紀興起的名城,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8.與“真主”、“穆斯林”、“清真寺”有關的宗教是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中它是對統一起到促進作用的宗教。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622年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國家的地點是麥地那。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教聖地之所在是耶路撒冷。

9.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最先形成於法蘭克王國,是通過查理·馬特改革形成的,在這種制度裡,上下級是封建主與附庸的關係,是以土地為紐帶的。

10.從西歐主要封建國家形成的歷史來看,英吉利王國的形成途徑是不同於法蘭西、義大利和德意志的,後三個國家是由法蘭克國家分裂而來的。

11.馬拉松長跑源於希波戰爭,公元前4世紀,率軍打敗希臘聯軍的國家是:馬其頓。

12.羅馬帝國初期大致相當於中國漢朝,當時中國稱該國為大秦,羅馬帝國與中國直接往來的最早記載是166年,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來到東漢。

13.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它使用的範圍和羅馬帝國的擴張有直接關係。為後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歐洲字母文字的'淵源是腓尼基字母。

14.馬可·波羅是義大利人,它訪華時中國處於元朝時期,《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刺激了西歐人開闢新航路。

15.我們今天使用的紀年方式是從耶穌出生這年算起的。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古印度人。

16.首先直接實現西歐人開闢新航路的基本目標的是達·伽馬。

17.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只能借用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來宣傳興起的資產階級的思想主張,主要是由於當時天主教會勢力的強大。

18.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文藝復興,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19.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是指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闢。

20.在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英國新貴族和舊貴族是主要區別是採用的生產方式不同。

21.英國《權利法案》的重要意義在於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

22.標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事件是1688年宮廷政變成功。在這次政變中被趕下臺的國王是詹姆士二世。

23.北美獨立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標誌性事件是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24.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革命任務是推翻殖民統治。

25.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鬥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於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國中歷史常考知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

1、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活動。

2、爭權奪霸的結果,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約。

3、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德、奧匈決定以此事為藉口,挑起戰爭。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的爆發原因是帝國主義想重新分割世界,爭取世界霸權。“一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在索姆河戰役中,英國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大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共死傷三千多萬人。

科學和思想力量

1、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①伏爾泰主張: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②盧梭(法)否定封建王權,主張統治者要符合民意。③孟德斯鳩(法)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學說。

2影響: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新興資產階級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3、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萬有引力;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立;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4、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影響: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轟動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動搖了神學統治的根基。

5、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出生於德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6、“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世界的文化傑作

1、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些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深刻揭露了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列寧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2、美術名家:梵高,荷蘭人,代表作是《向日葵》,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音樂家:貝多芬,德國人。《英雄交響曲》又名《第三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804年,標誌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

4、“圓舞曲之父”——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藍色多瑙河》等。

  九年級歷史必背知識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一、巴黎和會

1.時間: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締結和約,建立戰後世界新秩序。

3.操縱會議的三巨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

4.結果:簽訂《凡爾賽和約》(對德條約)

⑴時間:1919年6月

⑵內容: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5.意義:《凡爾賽和約》與對奧、匈、土、保和約一起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6.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或戰勝的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二、華盛頓會議

1.時間: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係,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依然尖銳,日美矛盾尤為激烈。

3.主導國:美、英、日

4.簽訂的主要條約——《九國公約》

⑴時間:1922年

⑵內容: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3)影響: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條件。使中國重新回覆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形成: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

2.實質:一戰後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3.評價: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它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經濟大危機

一、經濟大危機爆發

1.相對穩定時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基本矛盾。

3.時間:1929--1933年。

4.開始國:美國

5.特點: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6.影響:

⑴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矛盾加深。

⑵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二、羅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2.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根本目的:鞏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3.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4.時間: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

5.中心措施:調整工業,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生產的調控。

6.評價:

(1)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恢復,人民生活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2)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巨集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3)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