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歷史會考必備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2.58W)

對於國中的學生來說,會考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你知道歷史這門科目要複習哪些知識點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會考必備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歷史會考必備知識點總結

  國中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

三、文字、孔子、百家爭鳴(P38-39) <識記>

1、文字:(P31)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稱為“甲骨文”。這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金文: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銘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型稱為大篆;

(4)竹書、帛書:戰國時期,出現了竹書和帛書;

(5)小篆、隸書: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 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簡單的隸書。

我國文字的演化過程: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隸書(秦)

2、思想家老子(P36頁)(識記)

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具有樸素辯證

。(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巖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P37頁)(識記)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學說,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漢武帝時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溫故而知新”。他還教育學生要養成老實的學習態度。(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都江堰(P27頁)(識記)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爭鳴:(P38-39)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及主張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具有今天的環境保護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

(2)墨家: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支援正義戰爭。

(3)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後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思想來源),著有《韓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

  歷史會考知識要點

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都城咸陽。

2、中央專制集權制度的建立及其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 36 個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為後來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2)經濟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圓形方孔錢);同時,還統一度、量、衡;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為加強思想控制,又實行“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

(4)鞏固、開發邊疆: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用來抵禦匈奴族的入侵。開發越族地區,開鑿靈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P55~57頁)、漢通西域(P72~75頁)<理解>

1、漢武帝(是西漢的鼎盛時期)的“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上:頒佈“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破格錄用人才(如董仲舒、衛青等)。

(2)經濟上:把地方 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

(3)思想上:

正統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從此儒家學說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這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5)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

(6)民族關係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

2、漢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兩漢時期,人們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西漢:①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央與西域的聯絡。張騫為溝通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做出了貢獻。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西域,促進了西域經濟的發展。

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定西域都護,管轄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 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從此,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東漢: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經營西域。

(4)歐洲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166年,大秦(古羅馬)安敦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

  國中歷史會考知識

一、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初期,已經出現用於書寫和繪圖的紙。東漢時候,宦官蔡倫總結勞動人民經驗,於 105造紙術由我國傳遍世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的傳入:佛教產生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後)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東漢明帝時,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經,迎來西域高僧,並在洛陽建成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佛教的傳播,對我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道教的興起: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在民間興起。道教的思想來源於戰國時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奉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張陵是道教的創始人之一,教徒尊他為張天師。(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宗教)

三、石窟藝術

1、開鑿的原因:南北朝時期的石窟是統治階級為了宣揚佛教而開鑿的。(石窟藝術與都佛教的盛行有關)

2、主要的石窟群:①雲岡石窟(在今山西大同,開鑿於北魏前期);

②龍門石窟(在今河南洛陽,開鑿於北魏至隋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