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2.11W)

猜字謎主要有三種方法:組合法、象形法和意會法。組合法是根據謎面的暗示,把字的筆畫或部件作加減,湊成一個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象形法是把漢字的筆畫比擬成事物,猜這種字謎需要觀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邊一蜻蜓,天上雙雁飛”,猜兩個字。蜻蜓是細細長長的,兩個翅膀一個頭,像個“幹”字,加上河的邊上三點水,是“汗”。雙雁像“從”,天的上面是一橫,合起來成了“叢”。意會法要求猜謎的人根據謎面的意思去聯想。比如,“客滿”猜一個字。客滿就是人太多,謎底就是“侈”。猜謎的時候,常常要把這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知識點歸納

歇後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這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後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後語。歇後語可以分為喻意性和諧音性兩類。教材中出現的是諧音性歇後語。它們的特點是藉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絡,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如,“孔夫子搬家”我們會想到他有很多書,而“書”跟“輸”同音,所以隱含“淨是輸”的意思。用這個歇後語來形容比賽或戰鬥老是失敗,幽默詼諧。古詩中有時也運用諧音達到一語雙關的表達效果。《“枇杷”與“琵琶”》則告訴我們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鬧笑話。

甲骨文是商周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辭”“龜甲文字”“殷墟文字”。甲骨文最早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出土,1899年才被學者發現,1928年後多次發掘,先後出土達十餘萬片。這些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時,刻的卜辭和有關的記事文字。是殷代到紂亡273年間的遺物,日前成為研究商周社會的重要歷史資料。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有4 500個左右,可認識的約1 700字。文字中有大批的形聲字,儘管多數字的筆畫和部位還沒有定型,但從可識的`文字可以看出,甲骨文是相當進步、且十分完備的古文字體系。近年來在陝西等地,也發現一些西周時代的甲骨文。

在幾千年使用漢字的過程中,為了記錄語言、相互交際的需要,人們在不斷地改進著漢字的書寫形體。從甲骨文到現在的楷體,字型的演變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甲骨文、金文、篆書(主要指小篆)、隸書和楷書。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文字,只有少數卜人史官使用。它主要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由於龜甲獸骨堅硬,所以筆畫以直折為主,很少圓轉。因為用尖刀雕刻,所以線條細而均勻。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具有早期漢字的特點:圖畫性強,寫法上沒有定型,大小不一,隨意性大。

2.金文

金文又叫鐘鼎文,盛行於西周。它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的形體和結構與甲骨文相似,因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澆鑄而成,比較容易寫,所以它的筆畫特點是:字形圓轉,大小均勻。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還有較多的異體字。

3.篆書

篆書有大篆與小篆之分。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時的一種文字,又稱籀文,形體特點與金文大體一致,具有筆畫繁多的特點。小篆是秦代實行書同文政策時頒行的統一字型,由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後改定。因為它是正式頒行的統一字型,經過整理、簡化,所以異體字大量減少,且字形呈長方,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小篆筆畫更加勻稱整齊,線條粗細一致,更加圓轉,符號性增強了,圖畫意味大大削弱了。因為小篆在大篆的基礎上簡化而成,一般說小篆是大篆的簡體。

4.隸書

隸書產生於秦代,盛行於漢代。在秦代,隸書與小篆並行,是書隸日常抄錄公文的便捷字型。小篆難寫,不能適應秦代公文往來的需要,多用在比較正規的場合。為了便於快捷地書寫,隸書將小篆圓轉均勻的線條變成方折平直、粗細有致的筆畫;將小篆縱長內聚的結體風格變為橫扁舒展;此時的隸書成為不再象形的漢字元號。隸書對漢字字型的改變是巨大的,因此,“隸變”就成了古今漢字的分界。小篆以前的漢字為古漢字。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象形性強,定型性差,字由線條構成,沒有形成構字的元素──筆畫。隸書以後的漢字為今漢字。今漢字的特點是符號性強,定型性強,字由種類有限的筆畫構成。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正式的書寫體,也稱為“漢隸”(也稱今隸)。漢隸書寫風格多樣,一種以方筆為主,如,《張遷碑》;一種以圓筆為主,如,《曹全碑》。

草書是秦隸的草化、連筆而成。章草中還保留隸書的波磔,以杜牧《急就章》為代表。今草將隸書的偏旁結構、象形性消失,由於它筆畫相連,越發展越潦草難認,不合楷模,所以漸漸由實用轉變為書法藝術了,如,晉代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代張旭的狂草等。

5.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產生於漢末,盛於魏、晉、南北朝,成熟於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它完全清除了隸書中殘存的小篆的影響,形成了完善的筆畫系統。楷書的特點是:形體方正,橫平豎直,筆畫清楚。至今成為漢字通用字型。從書法藝術上看,以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為主,形成不同風格的楷書大家。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體,介於草、楷之間,既不像草書潦草,也不像楷書工整,筆畫連綿呼應,字字獨立,寫得快,認得清。是人們常用的手寫體,它和楷書一樣並行使用至今。

從以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漢字字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每一種新字的出現,都改變著前一種字形難寫、難記的特點;同時,漢字不斷趨於定型化、規範化。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書法的賞析不僅是體會作品點畫、結體、章法的匠心與功力,以及師承、流派、風格,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去感受書家的氣質、情感及其審美追求。書法家靠手和思想來創造,欣賞者靠眼力來挖掘發現作品點畫布白中蘊藏的生命與靈魂,是一種再創造。這種再創造的成效取決於欣賞者的知識、修養、閱歷、心境諸因素。

賞析書法既要對作品巨集觀把握,如,氣勢、神采、布白,又要細微的觀察,如,用筆、用墨、結構、線條。欣賞線條質量,從中可以觀察出作者創作時的用筆、用墨及其筆法。其次是由線條點畫組合的漢字結構,體現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結字、行氣、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書法的精神氣質、格調風韻。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實記錄,與作者的情感、性格、修養密切相關。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備,欣賞者就是要領會體勢,捕捉神采。

書法藝術風格首先表現在作品獨特的整體風貌以及所造成的獨特境界,這與書法家的審美取向、藝術氣質關係最為密切,是書法家對藝術個性追求的結果。

書法藝術風格就是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書法家由於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個性特徵、審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選擇書體,表現手法諸方面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風格也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這也是數千年曆史積澱在書法家心靈中的反映,體現線上條中的微妙之處,給人以無限的遐思。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等。著名行書字貼。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時所作的詩序。相傳的本子共28行,324字。唐代《蘭亭序》為太宗所得,推崇王羲之為書家代表。由於《蘭亭》出得最早,在它之前的行書沒有傳下來,《蘭亭序》排在歷代法書的前列,且書法藝術最高,因此,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柳公權《玄祕塔碑》。全稱《大達法師玄祕塔碑》。楷書四大書體之一。唐會昌元年(公元841)立碑。碑文28行,每行54字,共計1512字。碑書字型嚴謹,用筆乾淨利落,瘦勁俊麗。歷代學楷書柳體字的人,多以《玄祕塔碑》為範本,此碑影響很大。

字謎一組

1.一點一橫長,一撇向西方,並排兩棵樹,栽在石頭上。(磨)

2.二十四小時,莫當日字猜。(舊)

3.一個字,兩張口,下面還有一條狗。(哭)

4.左看馬靠它,右看它靠馬,兩邊一起看,腳踩萬里沙。(駝)

5.一陰一陽,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明)

6.高爺爺的頭,李爺爺的腳,鄭爺爺的耳朵。(郭)

7.有水可養魚蝦,有土可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走遍天下。(也)

8.一點不出頭。(術)

9.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數目少三。(七)

10.十個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難都不怕。(克)

11.多出一半。(歲)

12.一隻小帆船,載著一粒米,向東又向西,不知到哪裡。(迷)

13.三面有牆一面空,一個小孩坐當中。(匹)

14.一人住在山旁邊,從來沒有見過面。(仙)

15.再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