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數學會考備考方案

校園 閱讀(1.38W)

會考複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社會傾情關注,學校上下求索,資訊恣意傳播.如此氛圍,難道還有什麼密招、什麼創意?只是眾所周知的規律常常被考試競爭的焦慮所掩蓋,理性反思的機會也總是被盲目的追逐所幹擾。因此,關於會考論題的重複不是多餘的,而是很有必要的。

數學會考備考方案

重複什麼呢?讓我們從會考複習的四個要素:日程、基點、趨向、智慧談起。

一般來說,會考複習由三個階段構成:基礎知識的落實,解題經驗的具備,應考能力的形成。基礎知識---解題經驗---應考能力,三個階段,不可或缺,也不可倒置。儘管後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提升,在後一階段中可以融進、或者補充前一階段的要求,它們的邊界可以模糊,但前一階段始終是後一階段的基礎,這是不容置疑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三個階段的基本任務,確定一個時間表,即我們所說的日程。

日程規劃後如何實施?是低起點還是高起點?低起點,由易到難,不斷開啟學生智慧的心靈,引領他們逐步實現目標;而高起點呢,可能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挑戰性。誰是誰非,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關鍵是要選準基點。事實上,我們不難找到這樣的成功經驗:堅持基礎,始終堅持課本內容基礎上的融會貫通,甚至不在壓軸題上寄予太大的希望。我們同樣可以找到看似相反的案例:一進入複習就進行高難訓練,始終讓學生在會考的制高點上“一覽眾山小”,因難題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智慧,使學生自主地迴歸基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裡殊途同歸,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我們應該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經驗基礎、思維方式、個性特徵來確定複習的方式。也說明,在複習方式的表象背後,一定有某種共同的東西就是複習的基點。

那麼,基點是什麼?就是以夯實基礎為第一要務,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關鍵。學生可以有差異,起點可以有高低,複習的表現形式可以有不同,但本質是不變的,基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重視基礎知識。如上所述,“堅持基礎”甚至在壓軸題上“無為而治”的經驗強調的基礎,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從基礎出發,後者須迴歸基礎,相對基礎而言,高難問題是引領學生迴歸基礎的手段,也就是說問題情境使基礎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前者側重於教師指導,後者著眼於學生自覺,選擇何種方式,取決於學情。不論採用何種形式,我們都不能忘記:遺漏的知識要補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內容要整合;初淺的理解要深化。要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關注“雙基”所蘊涵的數學本質及其在具體情境中的合理利用。

關注基礎有兩點是必須的。一是構建網路,二是防範錯誤。如何構建網路?知識網路的物化成果可以是“知識框圖”,很多參考資料上都不乏這樣的框圖,由知識點和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絡或者應用上的關聯構成。複習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有它,而在於它的生成過程。這個框圖不應該是資料上抄來或者教師直接給出的,不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簡單回憶的,也不應該是“知識框圖+例題”結構中的獨立環節,而應是師生共同構建的結果。也就是說,框圖的形成應該建立在具體問題的概括上,建立在學生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在由主要線索不斷細化、由基本雛形不斷完善的環節中。這樣,知識框圖才會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們說被眾多教師運用的“知識框圖+例題”的複習課形式有可取之處,更存在著不足,就在於“知識框圖”只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從生成和內化的角度進行改進,我們的複習才會更加有效。同樣,如何防範錯誤,也應有相應措施,比如把學生所有可能的錯誤收集起來,制定一個錯誤防範表,其中的要點包括:對基本概念的模糊認識,對相關知識的混亂邏輯;對數形特徵的直觀錯覺;對嚴謹命題的以偏概全;對題設條件的斷章取義;對隱含條件的大意疏忽;對推理運算的草率馬虎等等。以此來警示學生這當然是有益的。然而,更好的辦法,還是把諸如此類的問題設計在練習與模擬題中,讓學生在解題實踐中獲得教訓和反思。也就是說,不論是構建網路,還是防範錯誤,都應該以學生的經驗為基點:不是教給學生原則,而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感悟。

以學生的經驗為基點,以知識的基礎為基點,不難推知,在眾多的資源中,要以課本為主。因為課本是試題的來源,大多數的試題產生都是在課本基礎上組合、加工和發展的結果。近年來,因課程改革,課程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有一些老師,以原來的課本中的問題為問題,以原來課本中的命題為命題,已經刪除的東西不願放棄,迷戀於韋達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四點共圓的相關定理等,既無端地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擠壓了新增內容的研究。流行於市的很多資料,不適應《課程標準》的內容還來不及徹底清理,這就需要我們對它們進行判斷,值得注意的是:在執行《課程標準》後的眾多考卷中,確有個別試題,用“教學大綱”的背景知識來處理要簡捷些,更有甚者,個別函式題若用高中的知識來解,難度就會大大下降,我們不能不說這是命題的失誤,容易造成“知識膨脹”的誤導。因此,一個重要的課題擺在我們的面前:會考命題的趨向如何?

《數學會考備考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