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化學會考備考方案

校園 閱讀(2.52W)

根據會考化學科考試特點,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為了把握好會考方向,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化學備課組制定出化學科會考備考方案。

九年化學會考備考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確定的培養目標為依據,結合2017年國中畢業生會考“考試說明”,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實驗技能,貫穿“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理念,突出化學知識與生活、社會、科技之間的聯絡,拓展學生化學思維。

二、複習進度安排。

本學期自2月1日至6月20日,共有20個教學周。我們準備在第五週完成化學課程教學,第六週開始進行化學複習。複習時間有15周,複習分三輪進行。 第一輪複習:迴歸教材,抓實基礎,減少失誤。(2月27日-4月27日) 首先,熟悉教材,構建單元知識網路。化學課本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根本,能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化學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化學實驗,形成正確的化學思維。我們主張讓學生先熟讀教材,抓實基礎。“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正說明了讀化學課本的必要性。對每一單元,我們按照“學生讀書——教師講解——學生小結——師生歸納”四步驟進行復習,力求將每個單元的主要知識結成網路,儘可能讓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如複習第四單元物質構成奧祕時,通過以上四步驟複習,最後師生歸納形成相關知識網路圖:

其次,解析教材,發掘每節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生課堂作業、課外作業、單元檢測以及學生提出的問題;認真研究《化學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把握複習的深度與廣度。通過精講精練,發現學生知識缺陷,找出疑點、易錯點,再輔助針對性的反饋練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逐步完善與提高。

再次,融匯教材,設計單元“反饋性練習”與“過關測試題”。針對學生測試中出現帶共性的問題,及時組織反饋練習,幫學生查漏補缺、糾正錯誤、鞏固提高。 第二輪複習:分塊複習,聯絡實際,培養能力。(4月28日-5月25日) 國中化學內容包括: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祕,物質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部分。在第二階段,我們力求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在知識整合程度上、在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能力難度上有所提 1

高。

第三輪複習:模擬考試,強化知識整合,查漏補缺。(5月26日-會考) 這一階段的複習時間大約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本階段教學目標:檢查學生知識缺性,訓練解題技巧,規範答題行為,調整臨考心態。積累考場經驗,全面提升學生會考應試水平。本階段要認真總結分析全縣三次統考的情況,總結得失成敗,並與前兩輪複習交叉進行。

三、複習要求。

第一、知識點、考點和熱點到位。

我們認為,首先,學生必須掌握好化學概念、化學原理、化學過程、元素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等基礎知識。其次,九年級化學上、下兩冊共九個專題,學生對每個知識點應理解、掌握到位,教師對所有課題涉及的考點、熱點要吃透,對學生要訓練到位。

第二、能力培養到位。

我們認為,培養能力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培養審題、分析理解化學過程的能力。2、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設計方案能力。3、培養答題的準確性、規範性能力。如物質的鑑別與推導,複習時著重引導學生從審題、析題、答題三步驟入手,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綜合分析、靈活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第三、題型訓練到位。

只有讓學生對題目型別全面瞭解見多識廣,學生臨考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應對自如。目前試題型別,從卷面來看粗略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和計算題共三類;從考試方式來看細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圖象題、推斷題、物質合成題、資訊題、實驗探究題和化學計算題共八類。我們認為,今年應特別注意實驗探究型試題,注重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

2

九年化學會考備考方案 [篇2]

2017年會考即將來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的工作歷程有拼搏、有付出、有感悟也有收穫。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結合實際特擬定2017年會考化學備考方案。

一、 本屆學生的現狀;

1、總體情況簡介:

我任教九年級四個班級,總體情況良好,教學秩序和學生思想較穩定,但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從入學生源來看,當時大部分學生來源於周邊社群家庭;從入學成績看,優秀率較低,學困生偏多。學生的學習成績雖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相當多的學生無心向學,嚴重厭學、甚至棄學。

2、學生課堂表現

大部分學生自覺性很好,課堂紀律有保障,上課時能認真聽講,普遍有危機感,女同學相對更認真、勤奮,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放棄學習了。優秀學生的比例相當少,落後面相當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數學生缺乏鑽研精神和好問習慣,易滿足於現狀。很多學生無心向學,厭學情緒嚴重,課堂上經常發現“三沒學生”,即:沒筆、沒練習本、沒課本的學生。

《九年化學會考備考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