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校園 閱讀(9.03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多側面寫景的方法。

2、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徵,領會本體、喻體的相似點;瞭解對比寫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創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在創造“綠”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對比、想象、聯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1、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同學們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為什麼喜歡它?(學生回答)

2、以一種顏色為描寫物件和以雨中登泰山為描寫物件,哪一種更難寫?為什麼?

明確:前者難寫,因為形態少變、色彩單一,難以展開描寫,這叫“難寫之景”。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語言大師,是一位狀難寫之景的高手。(幻燈片2作者介紹)學習本文,就是學習名師對形態少變,色彩單一的景物怎樣進行描寫,怎樣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進行表達,以便“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總體思路

1、從全文四個自然段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

明確:“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本句能否把“驚詫”換成“驚訝”,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驚詫”是十分驚訝,比“驚訝”程度重。那麼是什麼東西讓作者感到十分驚訝呢?綠,梅雨潭的綠。為什麼十分驚訝?因為梅雨潭美極了,奇異極了。

2、作者在寫梅雨潭的綠之前寫了什麼

明確:梅雨瀑。(幻燈片3遠眺瀑布、4坐觀水花、5細賞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寫梅雨潭的綠,那麼寫瀑布目的是什麼?抓住第二段中的關鍵語句回答,“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梅雨瀑是梅雨潭及其綠形成的原因。文章第三段還有一句道出了寫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瀑布就在襟袖之間,卻視而不見;瀑水那麼響,卻聽而不聞。心中只有什麼?只有潭水的綠。瀑布那麼美,如飛花碎玉般,使人驚詫,但潭水的綠更令人驚詫。寫瀑布,作者用襯托的手法突出潭水綠的美。

三、分析重點段(第三自然段)

大家邊聽(一生讀“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著實可愛”)邊看書,從中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潭綠特徵的詞語,看看什麼樣的綠,讓作者十分驚詫。

明確:奇異、醉人。奇異、醉人的綠正是文章要寫的重點。這段細緻地描寫了梅雨潭綠的美。

1、梅雨潭的綠那麼美,在這段裡,作者先從行動上寫對綠的渴求、追捉;然後從心理上寫綠的奇異、醉人。心中已沒有瀑布了,心被綠佔據,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以致深情讚美“醉人的綠呀”,“滿是奇異的綠呀”,幻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綠),接下來主要從整體寫綠的特點:大、平、厚。

2、用三個比喻寫綠的特點

①一喻:“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從水波的角度寫綠的細膩、柔美。為什麼不說“像少女的裙幅”?少婦沉靜平和,少婦的裙幅長而平展,才會“拖著”,用“像少婦拖著的裙幅”一句,準確地繪出了梅雨潭“細柔”的波紋形態,沉靜、飄逸的神韻;而少女是天真活潑、爽朗熱情的,則與梅雨潭特點不相吻合。

二喻:“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從水光的角度寫綠的明亮、軟嫩。

三喻:“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從水色的角度寫綠的溫潤、清純。

②比喻的基本特徵是什麼?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這裡三個比喻就抓住它們相似點來寫,寫出綠的特點。在這裡作者從不同角度多方面來比喻,這叫博喻。博喻是連用幾個比喻共同說明一個本體,可以強調這一個本體,給人深刻印象。

3、用四組對比寫綠色濃淡相宜,波光明暗適度

②思考:想一想用蘇軾的一首詩來描寫西湖的波。

明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

作者為什麼選取淡濃相宜的西湖波作對比呢?

明確:以美襯美,突出綠的不尋常,是“奇異”的綠。面對這樣的綠,難怪作者要抒發感嘆“比擬不了”,扣題說明綠是令人驚詫的。

4、用三個想象把梅雨潭綠之美提到神妙高度

①一想象:裁為帶,贈舞女,綠具有神奇的作用,使舞女臨風飄舞,舞姿翩翩。

二想象:挹為眼,贈肓妹,綠成了盲妹最需要的東西,綠可以還她美好,盲妹因而明眸善睞,顧盼神采飛揚。

三想象:化為姑娘,拍著你,撫摩著你,作者滿懷深情的為潭水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女兒綠”,這是仿照寶石“祖母綠”而起的,將“女兒綠”換成“祖母綠”如何?“祖母綠”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如同一個歷經滄桑、面目枯槁的老婦人,而“女兒綠”清純、鮮活、靈動,如同一個少女亭亭玉立的站在眼前,作者這裡表達了頌揚青春、讚美活力的高尚情懷。

②這三個想象創造新的形象和意境,把綠上升到一種美好的境界。

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醉人、宜人、驚人,真讓人心馳神往,幻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綠到這種程度,難怪作者在篇末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四、創新性練習

本文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來寫景,前兩種寫法平時大家常接觸到,今天我們側重想象能力的訓練。現在請大家根據古詩“野渡無人舟自橫”、“深山藏古寺”,充分發揮想象,構思一幅畫,用語言將它表達出來。

五、總結

形態少變、色彩單一的綠在朱自清筆下情一樣的深,夢一樣的美,表達了他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這得益於作者獨特的寫景方法。從這節課我們可以總結一些規律性東西:

語言文字無法直接表現的內容,可通過比喻、對比,可以藉助想象,還原為視覺形象,因而選擇生動的比喻、進行恰當的比較、展開豐富的想象,便成為作家摹形狀色的得力手法。

六、作業

寫一寫我們的金少湖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作者對美好境界的熱情讚美和執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來組織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託。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和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對句練習,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先做個對句練習。我說上句,你們按照對句的一般要求,對出下句。

師:碧玉妝成一樹高(生:萬條垂下綠絲絛)《詠柳》

師:日出江花紅勝火(生: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江南好》

師:大家的對句中,都有一個什麼字?二者的綠有區別嗎?(前者是嫩綠,後者是濃綠;嫩綠明亮、輕盈,濃綠和平、安靜。)王安石也有一句詩,將“綠”字用得最傳神的,這句詩是——(生:春風又綠江南岸)

《泊船瓜洲》

師:對,一個“綠”字就現出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江南春天。賀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歡“綠”,朱自清更喜歡“綠”,朱自清筆下的“綠”,更是千嬌百媚,風情萬種。這節課,我們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驚詫”綠的丰韻!(板書課題)

  二、速讀課文,理清線索。

1、速讀課文。找出文中三個點明觀察點的詞語。(點撥:何謂觀察點?就是觀察描寫景物所處的位置。)

看看在在這三個觀察點上,觀察的景物及觀景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板書:

坐在亭邊

【梅雨亭】

走到山邊站在水邊

【梅雨瀑】【梅雨潭】

(遠眺)(近觀)(眼前)

2、明線索,理順序。

由觀察點可知,本文是以什麼為線索?(行蹤)寫景順序是怎樣的?(由遠及近,由低到高,在由高到低)有主次詳略之分嗎?

坐在亭邊

【梅雨亭】

走到山邊站在水邊

【梅雨瀑】【梅雨潭】

(遠眺)(坐觀)(眼前)

遠———————————近

低—————高—————低

略————————詳

  三、藉助誦讀,點撥品味

1、聽配樂朗讀(錄音),說感受,找感受。

①不看書,讓我們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這“綠”的神韻。(聽錄音)

②剛才大家聽得很投入,能用一個詞或短語說說自己的感受嗎?

③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對這綠的總體感受是什麼呢?請大家翻開課文。找出這個句子。(“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體會“驚詫”,明白“文眼”。

“驚詫”是什麼意思?(驚訝、詫異)

能不能把“驚詫”換成“驚訝”?為什麼?(“驚詫”是“十分驚訝”,比“驚訝”程度重。)

這個“驚詫”既表明景中情(驚喜),又暗示情中景(奇異),這種形神皆領的字眼我們稱“文眼”。

3、默讀第三節,標清句序,抓特徵。

默讀第三節,標清句序,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徵的兩個詞語,看什麼樣的“綠”讓作者十分驚訝?(奇異、醉人)對,“奇異、醉人”就是本文要寫的重心。

4、【誦讀品味】:

面對奇異、醉人的綠,作者像一位善調丹青的能手,將綠描繪得豐富多彩,同時也把強烈的感情傾注在描寫之中。接下來,請大家細讀課文第三節,結合有關詞句,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給我們呈現出綠的特徵的?作者情感如何?

討論、點撥、品味

(一)比喻

①大家讀第三段第三句到第十句。聽我的要求,邊讀邊畫。

要求:

先用紅筆畫出描寫潭水整體的句子;

再用藍筆畫出描繪潭水水面波紋的一句;

再鉛筆畫出描寫水光、描寫水色的句子。

②現在,我提示,大家依照提示齊聲朗讀。

讀描寫水面波紋的句子。(生:她鬆鬆地……裙幅。)

讀描寫水光的句子。(生:她滑滑地……那樣嫩。)

讀描寫水色的句子。(生:她又不雜些塵滓……碧玉。)

現在我讀每一方面的上句,大家接讀下句。

“她鬆鬆地皺纈著”——(生: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她滑滑地明亮著”——(生:像塗了……那樣嫩。)

“她又不雜些塵滓”——(生:宛然一塊……猜不透她。)

現在,我讀每個比喻的本體部分,大家試著合上課本,根據喻體、本體的相似點,背誦出喻體句。

(提示誦讀略)

③大家記得很準確。現在大家根據喻體、本體的相似點,概括潭水的特徵。

(厚積、細膩、柔美、明亮、嬌嫩、溫潤、清純等)

第三節連設六喻:“荷葉”、“裙幅”、“明油”、“雞蛋清”“碧玉”、“藍天”。從不同角度刻畫同一形象。

④概括得不錯,但不夠全面;因為好的比喻,不只繪其形,還要傳其神。如“像少婦拖著的裙幅”,作者為什麼不說“像一條裙幅”或“像少女的裙幅”呢?請大家思考。

【少女天真活潑,明朗爽快;少婦沉靜寡言,脈脈含情。】

【少女裙子一般短;少婦的裙幅長而皺纈,要“拖”。】

⑤那麼“像少婦拖著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繪了潭水波紋的形態的“細柔”外,還傳達了哪些神韻?(沉靜羞澀,脈脈含情……)

回答得很好。我的眼前好象出現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婦,略施粉黛,長裙拖地,腳步輕盈,款款而來,多美啊!

(二)對比

①為了突現這綠的“奇異”、“醉人”——,又將哪些地方有名的綠與梅雨潭的綠進行對比的?【綠楊(淡),綠壁(濃),西湖(明),秦淮河(暗)。】

②通過對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綠的怎樣的獨特風格?【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③大家想一想,蘇軾曾寫過哪首詩來描繪西湖的波?《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氵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④作者為什麼選取“淡濃相宜”的西湖的波作對比呢?【以美襯美,突出“綠”的“奇異”。】

⑤請一位同學將這三句話朗讀一下。我呢,再把這三句話改讀一下,大家比較比較,看誰讀得好?為什麼?

改讀:

“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佛地的脫不了鵝黃的底子的綠楊,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綠壁”,那又似乎太濃了。我又曾見過水光瀲灩的西湖的波,似乎太明瞭,我又曾見過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波,那又似乎太暗了。”【不如原文好,改後句式重複單調。】

⑥對,原文在兩個整齊的長句後,配上兩個短句,這樣長短結合,整散錯落,讀起來音韻鏗鏘,錯落有致。

好,齊聲朗讀一遍,體會這種效果。

⑦文章在對“綠”作了一番精雕細刻後,又展開對比,更加突出“綠”的“奇異”“醉人”。大家思考,能否把這兩層內容在順序上顛倒一下?【不行。】

為什麼?【讀者只有先對“綠”有了具體的印象感受後,才能由此聯想到別的景物,聯想對比才有依託。】

(三)奇妙的聯想和想象

①作者正是按照認識的習慣,變換角度,層層深入地展開描寫抒情的。大家聽讀這段剩下的部分,思考作者又是怎樣變換角度深入描寫的,人稱感情有何變化,找出你喜歡的句子。

②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為什麼喜歡。

【如:我最喜歡“那醉人的綠呀……明眸善睞了。”改用第二人稱,用呼告方法加強了抒情性,並展開大膽想像,想像出的形象很美,進一步寫了“綠”的“醉人”“奇異”。】

③說得好。作者由“綠”的輕盈、嫵媚聯想到輕盈、嫵媚的舞女,如果輕盈的舞女再配上“綠”裁製的帶子,便會“臨風飄舉”了。由“綠”的明澈,更想象出這明徹會使盲妹的眼睛復明,“明眸善睞”了。這新奇的想象和聯想,用假設的句式,寫出了美的形象,又使“綠”展現出新的意境。

請大家模仿假設的句型,抓住“綠”的特點,大膽想像,造一兩句讚美綠的話。

★【如: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以你為繪畫的顏料,送給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繪出世上最美的畫卷。那醉人的綠呀,我若以你為種子,撒播於祖國的江河湖泊,一定會淨化汙染,整個中華大地成為世上最美的風景區。……】

④是的,“綠”在作者眼裡,是少婦的裙幅,是溫潤的碧玉,是天真清純的小姑娘,是脈脈含情的少婦;在同學們心裡,或是神奇的`顏料,或是綠色的種子了。作者“醉”了,同學們“醉”了。為這奇異的“綠”,作者醉意中還送了她一個名字——女兒綠,作者怎麼會想到這個名字呢?

可能有:

☆既然以十二三的小姑娘相比,那就意味著梅雨潭的綠有著“女兒”相似的特徵。“十二三的小姑娘”在品貌上有哪些特徵?猶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體態輕盈,膚色亮潤,品貌清純,愛唱愛跳,充滿活力,愛逗愛鬧,洋溢青春氣息。

☆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兒紅》,歌詞意思是:南方米酒之鄉,父母生下女兒,便在地下深埋一罈米酒,女兒長到十八歲,蒙上紅蓋頭出嫁時,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親朋,送女出嫁,因此這酒就叫“女兒紅”。“女兒綠”大概由“女兒紅”而來。

(四)擬人的方法

作者把“綠”當做人,有時以第二人稱直呼,觀賞者與觀賞的物件,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開頭用“招引”一詞把綠擬人化了,寫出了綠誘人的魅力。接近綠之後,有時對它訴說情懷:“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並把綠比做“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最後還贈以“女兒綠”的名字。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現在大家齊讀這部分,讀出“綠”的醉人,作者的醉意。【生讀,略】

4、回讀第2節,體會層層烘托的寫法

題目是寫梅雨潭的綠,開頭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但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卻先寫梅雨瀑和梅雨亭及其周圍景觀,這是為什麼?

【一方面是為了交代梅雨潭形成的原因和梅雨潭之綠的周圍環境

白而發亮的梅雨瀑源源不斷地為清亮的梅雨潭提供著清純的活水;梅雨亭的特點使梅雨潭平添“奇”趣;天、雲、石、草所透出的溼潤和綠意,倒映在梅雨潭中,使她綠意更濃;尤其是“瀑流的撞擊”使梅雨潭越來越深,越來越寬,才能形成“厚積”“平鋪”之勢,才可“蘊蓄著奇異之綠”。“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來。】

【另一方面是起襯托作用,在文章第三段前六句話中,還有一句道出了寫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說明作者宕開筆墨是有深意的,就是襯托梅雨潭的“綠”比飛花濺玉的梅雨瀑更加可愛。瀑布美,使人驚詫;但潭水更令人驚詫。作者用層層烘托手法,突出潭水的“奇異”“醉人”。】

5、抓人稱代詞的變化,揣摩情感。

①將全文連起來看,找出景物的人稱代詞。揣摩其變化。

【它————她————你————女兒,顯示了作者感情的升騰。】

②“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景物的格調與作者的情調是相默契的。(介紹寫作背景)

作者是融進取向上之情於綠意盎然之景,反過來,借綠意盎然之景抒進取向上之情,“女兒綠”便是人與物聯絡的紐帶,是情與景交融的結晶。在作者的筆下寫得豐富多彩,像夢一樣美,讓人愛,使人醉。

5、再聽配樂朗讀(錄音)

  四、課外練筆。

生活中,一定會有你喜歡的事物:或是因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為它蘊涵的某種情趣;或是因為它引起了你的聯想,觸動了你的情思,試著把這種事物連同你的感受寫出來。

附板書:

綠 奇異、醉人

朱自清 (一)比喻

(二)對比

坐在亭邊 (三)奇妙的聯想和想象

【梅雨亭】 (四)擬人的方法

走到山邊(坐觀)站在水邊

【梅雨瀑】【梅雨潭】 層層烘托

(遠眺) (眼前)

遠———————————近

低—————高—————低

略————————詳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教學重點

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毛澤東稱頌他是“表現我國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主要作品有《綠》、《春》、《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

《綠》,寫於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溫州省立第十中學教書,他寫了一組總題為《溫州的蹤跡》的散文,《綠》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當時,南方成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醞釀之中。儘管朱自清沒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對於中國社會的前途,刻刻都在關心著;對於以統一為大業的北伐,無疑也是抱支援態度的。他這一時期的思想,保持著“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勇於進取的勢頭。反映在散文作品裡,則表現為格調的明朗,節奏的明快和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綠》雖然只是寫景文,但只要仔細品味,我們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三、合作學習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麼,分別寫了什麼景物?

第一觀察點:山邊觀察角度:仰視

觀察的景緻:梅雨瀑(遠景)

聽:花花花花的聲音看:一帶白而發亮的水鑲在兩條溼溼的黑邊兒裡

第二觀察點:亭邊觀察角度:平視(近景)

觀察的景緻: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從亭,山,雲,巖,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環境。

第三個觀察點:潭邊觀察角度:俯視(聯想)

觀察的景緻:梅雨潭的綠

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雲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3、作者是如何安排寫作思路的(即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依次寫了哪幾處景緻)?

作者由遠而近寫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並重點描寫了梅雨瀑的綠。

四、問題探究

1、在三個觀察點中,作者重點描寫的是哪個觀察點所見景緻的?

潭邊

2、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總感受是什麼?

醉人、奇異、似近似遠

3、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之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之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的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襯托,這是一種烘雲托月的寫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圍的環境不僅交代了梅雨潭的綠的成因,還襯托梅雨瀑的美,又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

4、作者怎樣對“奇異”“醉人”的綠展開描寫的?

比喻

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厚積著的綠;

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波光的明亮和質地的柔軟的特徵,也寫出了梅雨潭水綠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擬人

作者把“綠”當做人,有時以第二人稱直呼,觀賞者與觀賞的物件,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開頭用“招引”一詞把綠擬人化了,寫出了綠誘人的魅力。接近綠之後,有時對它訴說情懷:“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並把綠比做“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最後還贈以“女兒綠”的名字。這些都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對比

通過對比,把梅雨潭的綠與北京的綠楊、杭州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

聯想

我若能裁你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了

請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

總結: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聯想等手法,融情於景,表達出作者對那“醉人的綠”的熾熱而奔放的愛戀之情。

5、文章在結構上有何特點?結尾比開頭多“不禁”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文章在結構上首尾呼應。

“不禁”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讚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對她的無比喜愛之情。

文章從比喻、擬人到對比、襯托到聯想再到轉換人稱、直接呼告,感情逐漸轉濃,直到不能自已。

6、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篇短小的遊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五、回顧全文,反思總結

課上到這裡,相信同學們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驚詫於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美好了,大自然是多麼可愛。但同時隨著閱讀的深入,可能又發現了新的疑惑,課後希望同學們帶著這些疑惑繼續閱讀本文,進一步走進大師,走進美不勝收的大自然。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筆:運用學到的寫景手法,也寫一種身邊的顏色。如:晚霞的紅、秋葉的黃、天空的藍……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領略西湖的美。

二、教師範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三、自學課文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

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

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

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

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裡。”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觀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自由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聽課文朗讀錄音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裡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綠》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本文特點這篇散文精巧縝密的構思、優美明快的語言極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賞;同時它又篇幅短小、內容淺易,適合鑑賞。教法設計:美文美讀,在讀中品、讀中悟是本課的指導思想。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目的,重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校學生語文基礎差,語文尖子不多,特別體現在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意識不強。依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所以要抓好文字閱讀,在此基礎上對重點文段進行解讀探究,著重學習多角度細緻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相關課程標準: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及聯想、想象的寫法。

2.通過對比閱讀感悟詩歌意象的特點。

  評價任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體會詩歌簡練貼切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有人說: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用發現的審美的眼光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風花雪月、小橋流水,皆可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遊記散文《綠》,體會那綠意盎然、充滿活力的秋水之美。

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課文。

學生可默讀、小聲讀、朗讀,並在課本上標畫生字和令自己耳目一新的詞語、句子。2.檢查下列生字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糾正誤讀字音,全班齊讀。

亭踞(jù)薄(bó)陰幾綹(liǔ)稜(léng)角

塵滓(zǐ)皺纈(xié)什剎(shíchà)明眸(móu)

善睞(lài)挹(yì)掬(jū)二、合作探究

1.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哪幾個?每個立足點的觀察角度是什麼,分別寫了什麼景物?

學生活動:學生先獨立在課本圈畫,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小組推薦代表班內交流。

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可用多媒體展示下面內容:

第一個觀察點:山邊觀察角度:仰視觀察的景緻:梅雨瀑聽—花花花花的聲音看—一帶白而發亮的水鑲在兩條溼溼的黑邊兒裡第二個觀察點:亭邊觀察角度:平視觀察的景緻: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從亭,山,雲,巖,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環境。第三個觀察點:潭邊觀察角度:俯視觀察的景緻:梅雨潭的綠教師: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雲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2.全文只有四個自然段,你以為,要把握全文的重點,關鍵句是哪一句?那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學生能較容易找出:“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①教師追問:這一句的關鍵詞是哪個?

答案提示:“驚詫”

②教師再次追問: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兩段都用了幾乎相同的一句話,不同在哪裡?是不是簡單的重複?作用是什麼?這兩段話可以對調嗎?

學生舉手發言。

參考答案:

a、第一段中的“驚詫”前多了一個“不禁”;

b、這兩段使文章首尾相接,是反覆修辭手法的運用;

c、不能對調,因為“不禁驚詫”是作者在熱情地描繪梅雨潭之綠,抒發自己對她的傾慕和嚮往之後,情不自禁地喊出的,是作者感情真實的流露,是行文的必然。

3.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之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之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的寫梅雨潭的綠,你認為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處理方式:學生現在練習本上整理答案,力求措辭準確、語言流暢。教師隨即選幾名學生的答案在實物投影上展出,教師點評。

多媒體展示參考答案:襯托,這是一種烘雲托月的寫法。作者以梅雨潭周圍的亭、山、雲、巖、草的美來襯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其次描寫梅雨潭周圍的環境,交代梅雨潭的綠的成因。

當堂檢測

1.為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寫漢字。

亭踞(jù)薄(bó)陰幾綹(liǔ)什剎(shíchà)

塵(zǐ)___皺(xié)___明(móu)___善(lài)_____

2.填空。

(1)《綠》全文只有四個自然段,全文的重點,關鍵句是。文章的文眼是“”一詞?

(2)開頭和結尾,頭和結尾的句子幾乎一樣。開頭是

結尾多一個詞是“”,這樣寫有何作用。,

(3)全文寫景時選了三個觀察點,由遠而近是,,。

  附:板書設計

綠朱自清

文眼:“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真情的流露

襯托描寫環境,交代成因。梅雨潭的綠

何若玉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教學重點: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是(朱自清)的散文《春》裡的句子,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導遊”,不過與一般的導遊不同,他是用生花妙筆引領我們去完成一次秋遊。今天就跟隨他開始我們的“秋遊之旅”—走進梅雨潭的《綠》。

  二、出示目標。

學習這一課,我們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螢幕顯示)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三、初讀課文,思路梳理

生默讀課文。標識生字難詞,結合註釋學會,沒有的隨時詢問;注意開頭結尾的句子、表明作者行蹤的詞句、過渡句

學生完成後,師結合學生疑問補充、明確:稜角,塵滓等。

1、找文眼。這是一篇散文,作為散文,往往有能揭示主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我們叫它文眼。文眼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你覺得哪句話是本文的文眼?生答。(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是: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⑵那醉人的綠啊。)師引導明確。

2、理思路。過渡,作者直接寫梅雨潭的綠了嗎?請大家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追尋。先“走到山邊”,寫__;接著到__,描寫__;然後才到了__,著力描寫梅雨潭的綠。

  四、再讀課文,賞景悟情。

過渡:那麼,就讓我們再次朗讀第三段,來感受另作者驚詫的綠。(指導:朗讀總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一自然段由敘述,有描寫,還有直抒胸臆,但敘述、描寫中也融入了作者濃烈的感情,朗讀時要滿懷深情,充滿激情。)

深情朗讀後,你感覺哪些句子最能體現綠的美好,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對綠的熱愛?生思考後指名回答。(答案預設:⑴那醉人的綠啊,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用比喻寫出了綠的醉人和奇異。⑵她鬆鬆地皺纈著------但你卻看不透她!寫綠的綠波盪漾、鮮潤、純淨⑶我曾見過------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寫梅雨潭的綠增之一分則太濃,減之一分則太淡,著光則太明,去色則太暗,恰到好處。⑷我若能裁你以為帶,-----她必能明眸善睞了。①我捨不得你;我怎會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摸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②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對於第一類句子,請該生朗讀,同學邊聽邊想象;對於第二類句子,請該生讀出作者熱愛讚歎的感情。)

梅雨潭的景觀很多,作者為什麼最愛梅雨潭的綠呢?(引導:綠色的象徵意義:生命)綠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見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師小結:這篇短小的遊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五、品讀課文,含英咀華

《綠》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尤其在語言的運用方面特別值得我們去欣賞、品味。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你最喜歡的地方,並細細品味,然後用“我認為__寫得好,好在__”來賞析。小組內(或同桌)交流後,班內展示。(賞析指導:可從精妙的用詞如“鑲”字;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描寫抒情的句子等)指名回答後評價激勵。

  六、回顧全文,反思總結

課上到這裡,相信同學們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驚詫於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美好了,大自然是多麼可愛。但同時隨著閱讀的深入,可能又發現了新的疑惑,課後希望同學們帶著這些疑惑繼續閱讀本文,進一步走進大師,走進美不勝收的大自然。

  七、作業:背誦第三段。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領略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賞西湖的美,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受到熱愛美的教育。

  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來描寫景物的。

讀文章,想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看圖激情,匯入新課

(出示課文插圖)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確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這(指圖),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有誰到過那個地方?能談談感受嗎?老師也去過杭州西湖,想不想聽聽我對西湖的獨特感受?(板書)

  二、範讀課文

(生靜靜地聽)

  三、自學課文(出示閱讀提示)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裡。”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現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目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自由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感受語言文字美

1.本文化美的詞彙十分豐富,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詞句。

  七、聽課文朗讀錄音

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裡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板書設計:

  二、形近字組詞。

傾( ) 炯( ) 梔( ) 瀲( ) 訪( )

頃( ) 迥( ) 桅( ) 斂( ) 防( )

般( ) 濺( ) 堤( )

股( ) 淺( ) 提( )

三、填空。

1、《西湖的綠》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 ),看到的;二是( ),看到的;三是在( ),看到的。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

2、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 )。”峰下蜿蜒的小徑:“( )。”此外還有溪水:“( )” 。

3、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 )。”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 )。

4、在花港現魚,作者抓住了( ),與( )相比,“( )。”

  三、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①美好 ②讚許

無論能不能得到嘉獎,我們都要繼續努力。( )

今天來到現場的嘉賓都是來自大連的年輕朋友。( )

(2)①聚集 ②村莊

今年,我們屯子裡有六個年輕人報名參軍了。( )

因為有關雲長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

  四、填空。

(1)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 ),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 )和( )。

(2)這篇文章作者按照從( )到( ),由( )到( )的觀察順序寫的。

  參考答案:

一、崇山峻嶺、蜿蜒、嘉峪關、垛子、堡壘、陡峭、氣魄雄偉。

二、蜿蜒、婉轉;蜻蜓、蜿蜒;凝結、疑惑;堡壘、光明磊落;峭壁、俊俏。

三、(1) ②、① (2) ②、①

四、(1)象徵、智慧、結晶(2)遠看、近看、整體、部分。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本課以詩歌的形式,描寫了兒童在田野間發現春天已經到來的種種景象,抒發了作者發現春天來了的喜悅之情,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引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並理解課題的含義。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嚮往、熱愛之情,並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意識,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並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

  教學難點:

理解“冬天已經過去,我的夢已被染綠”。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談話,匯入新課。

1、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裡》,你聽出這是什麼歌了嗎?

2、你從哪裡發現春天已經來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春天的詩歌。(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文中的生字詞。

2、分小節指名讀詩歌,檢測文中生字的認識情況。

3、指導學生學習多音字“散”,並口頭擴詞。

三、品讀詩句,體會心情。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你從那些語句知道詩歌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

2、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讀出“我”發現田野祕密的那種喜悅、自豪的語氣。

3、讀最後一句話,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激發想像,擴充套件延伸。

1、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我”為什麼卻能發現?

2、仿編詩歌,仿照詩歌的模式寫一首詩歌。

五、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1、背誦兒歌。

2、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詩歌,談談心得。

1、背誦兒歌。

2、學習了這首詩歌,你發現“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些什麼?

二、交流資料,豐富知識。

1、交流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2、談體會。

三、讀背古詩,延伸課堂。

出示古詩《村居》。

1、圖文結合,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讀一讀,背一背。

四、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組合作自學生字。(提醒學生細心觀察易錯生字的筆順、筆畫。)

2、出示“殘、融、囑、散”,討論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3、給生字擴詞,造句。

4、摘抄詩中好詞、好句。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1、背誦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2、抄寫詞語3遍。

  現代詩《綠》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4個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現的情感。

3 、引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最後一句:“冬天過去了,我的夢已被染綠。”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詩歌,認識文中的生字、詞。

2 、採用多種形式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我”對春天的嚮往。

3 、通過學習詩歌,使學生懂得要像“我”那樣細心觀察周圍事物,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興趣。

  導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揭題: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喜歡春天嗎?說說你眼裡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春天的詩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

1 、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文中的生字詞。

2、 分小節指名讀詩歌,檢測文中生字的認識情況。

3 、指導學生學習多音字“散”,並口頭擴詞。

  三、自讀課文,感知詩歌大意。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你從那些語句知道詩歌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

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讀出“我”發現田野祕密的那種喜悅、自豪的語氣。

2 、讀最後一句話,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

師可適當引導,體會“我”對春天的嚮往,並將自己感悟到的讀出來。

  四、拓展與延伸

學習了這首詩歌,你發現“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些什麼?

  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進一步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

2 、讀背《村居》。

3 、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4、 背誦詩歌。

  導學過程:

  一、直接導課

同學們,本節課讓我們一起再隨著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吧。還想讀讀嗎?

  二、配樂朗讀,進一步感悟詩歌內容

1 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眼想象。

2 你還看見春天是什麼樣的?感受怎樣?

3 帶著你的感受,再講課文美美地讀一遍。

  三、讀背古詩《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年老師帶來一首詩,讓大家欣賞一下,出示古詩《村居》。

1、 圖文結合,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 、讀一讀,背一背。

  四、指導學生寫字。

1 、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說說那些自易錯或較難寫?

2 、重點指導:“散”、“融”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