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9篇)

校園 閱讀(1.5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9篇)

數學教學設計 篇1

課題: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並滲透德育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加強學生的類比的思想方法;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認識數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而產生髮展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新聞連結: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買了5kg蘋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別求蘋果和梨的單價.設蘋果的單價x元/kg,梨的單價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小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小時,可得方程:

(2)課本P80練習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學習:

活動背景愛心滿人間——記求是中學“學雷鋒、關愛老人”志願者活動.

問題:參加活動的36名志願者,分為勞動組和文藝組,其中勞動組每組3人,文藝組每組6人。

團支書擬安排8個勞動組,2個文藝組,單從人數上考慮,此方案是否可行?為什麼?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兩邊有沒有相等?由學生檢驗得出代入方程後,能使方程兩邊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並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書寫方法.

試一試:

檢驗下列各組數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②③是方程的解,每個學生再找出方程的一個解,引導學生得到結論:一般情況下,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個解.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於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係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出示例題: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關於y的代數式表示x;

(2)用關於x的代數式表示y;

(3)求當x=2,0,-3時,對應的y的值,並寫出方程x+2y=8的三個解.

(當用含x的一次式來表示y後,再請同學做遊戲,讓同學體會一下計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

5.你能解決嗎?

小紅到郵局給遠在農村的爺爺寄掛號信,需要郵資3元8角.小紅有票額為6角和8角的郵票若干張,問各需要多少張這兩種面額的郵票?說說你的方案.

6.課堂小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7.佈置作業:(1)教材P82;(2)作業本.

教學設計意圖:

依照課程標準,通過分析教材中教學情境設計和例習題安排的意圖,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生實際,制訂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的設計始終圍繞這教學重點和難點展開.

在充分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創設了教學情境:關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線,並貫穿整個教學.並對教學

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補充和加工等,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所選擇的例習題都體現實際問題數學化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這兩個方面的設計貫穿整堂課,把知識內容和情感體驗自然連貫起來.

其次,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體現了讓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幾個合作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去接觸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生生間的相互評價,關注學生對解題思路回顧能力的培養.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學中,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的方法,使得學生加深印象.在突破難點的設計上,通過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選題時,通過降低例題的難度,使學生迅速掌握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字母的方法,體會運用這種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簡便.

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採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複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複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彙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匯入、

提問匯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採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嗎?(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採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於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髮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整理和複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啟發學生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質量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複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麼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麼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裡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一個籃球場佔地420()

一張課桌寬52()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稜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稜長1釐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稜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複習質量單位、

1、啟發學生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②l個雞蛋約6.5()

③1棵白菜約2.5()

④1名六年級學生體重是40()

(四)複習時間單位、

1、啟發學生回憶: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教師強調:

①時間單位間的進率不像前兩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那麼有規律,要記牢、用準、

②“小時”的單位名稱按規定應記作“時”、

3、思考、

①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

②21世紀從什麼時間開始?

4、練習、

(1)一年有()個月,分成()個季度、

(2)一個月分成()旬、()旬和()旬、一月的下旬是()天,平年二月的下旬是()天、

(3)採用24時計時法,下午1時就是()時,夜裡12時就是()時,也就是第二天的()時、

(五)名數的改寫、

1、出示5米、(引導學生,說出各部分名稱)

2、單名數、複名數的複習,並舉例、

3、填寫例1、

(1)3時20分=()分

(2)=()噸()千克

(3)3080克=()千克()克

(4)5分40秒=()分

4、練習、

3千克50克=()克3千克50克=()千克

3050米=()千米()米3050米=()千米

2.4時=()時()分2.4時=()分

2時40分=()時2元4分=()分

三、全課小結、

本節課整理和複習了哪些知識?在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時應注意什麼?

四、課堂練習、

1、填空、

(1)1米=()釐米

(2)1公頃=()平方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4)1升=()毫升

(5)1噸=()千克

(6)平年的第一季度天數是()天、

2、判斷、

(1)20xx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2)1992年是閏年、()

(3)數學課本長18分米,寬13分米、()

(4)鐘錶上時針轉動的速度是分針的、()

五、佈置作業、

1、測量兩件傢俱,記錄各邊的長度,算出表面積和體積、

2、稱出兩件炊具的質量並記錄下來、

3、調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還是閏年?

4、記錄自己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設計 篇3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型別(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蘊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定並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著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通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並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

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說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型別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通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絡,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程序,通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現學習困難並準確判斷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集合圖的價值,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感知集合圖的價值,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個性化調整或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上節課學習的藉助集合圖分析問題的方法你學會了嗎?有什麼感想?

生: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更容易理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大家掌握的情況怎麼樣。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閱讀下面的文字,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出示第107頁第6題)

生:知道了3個小朋友比賽寫出帶“春”字的成語的個數分別是多少。

師:讀完題,你覺得怎麼樣呢?

生:這道題的資訊很多,有點亂。

師:對於這樣的問題,你想怎樣分析解答呢?

生:也許畫圖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題意吧。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後嘗試解答。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

求小剛和小佳一共寫出多少個成語,首先要找出與這兩個人所寫成語有關的條件:“小剛寫出了15個,小佳寫出了8個”,且“小佳寫出的8個成語小剛都寫出來了”,可以畫圖表示為......

所以小剛和小佳一共寫出的成語個數是15個。

要求小剛和小紅一共寫出了多少個成語,同樣首先要找出與這兩個人所寫成語有關的條件:“小剛寫出了15個成語”,“小紅寫出了10個”,且“小紅寫出的成語中有5個小剛也寫出來了”。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寫出的成語中有5個是重複的,可以畫圖表示為......

所以說小剛和小紅一共寫出的成語個數是15+10-5=20(個)。

……

對於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

師:通過練習題的解答,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生:面對很多資訊時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計算。

三、總結提升。

師: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穫?

四、課堂作業。

1、同學們排隊做操,小明排在從前數第9個,從後數第7個,小明這一排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2、三年級一班的50個同學中,每人至少喜歡一門課程,喜歡數學的有37人,喜歡語文的有35人,那麼這個班級喜歡語文又喜歡數學的有多少人?

數學教學設計 篇5

這堂課給人的感覺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風,教師教得親切,自然,活潑,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有以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1、教學設計新穎別緻,整堂課不覺得在學,而覺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動課,學生是參與者,教師是評委,在玩中學,比生硬的說理更讓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個學生不好玩,不好動?這堂課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所以氣氛也相當的活躍,無疑,教學設計是成功的。

2、教學流程生動,流暢,層次感強。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同,第一次引出連加,第二次引出連加中的進位,教師並進行重難點引導,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遊戲中進行,為後來的環節打下基礎,最後,用600元錢買價格不同的動物娃娃,夠不夠?將連加運用到生活中,一氣呵成,環環相扣,層層鋪墊,教學環節相當嚴謹。

3、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也把權力下放,教師只作點拔,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他們的解題思路,啟用他們的思維,如套圈比賽,男女生競爭,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面和質量,讓人覺得是學生在推波助瀾,學生們自主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有一點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

幾點建議: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否多舉幾個例子;

二、在學生上臺套圈時,能否交給臺下的同學一些任務,如讓他們算結果等;

三、課堂要有小結,但這堂課的小結過於匆忙,流於形式

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數學探求知識的興趣,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2、結合“用數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重點體會知識的價值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內容與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遊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隻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梅花鹿圖

圖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離開了,還剩下幾隻梅花鹿?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鹿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裡有幾隻白鵝呢?

課件出示白鵝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說出圖意再列式。

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作業

數學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一、鞏固紅黃藍三原色的認識,學習按物體的大小、顏色進行分類,在遊戲中發展數數能力。

二、樂意與同伴交流,樂意參與遊戲,樂意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貓、小貓(藍色、黃色)的胸卡若干。

2、紅、黃、藍小魚若干、一大一小鍋子各一。

3、小簍子人手各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讓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鞏固黃藍兩種顏色的認識,並匯入活動。

1、扮演角色:小朋友,我是貓媽媽,你們都是我的貓寶寶,媽媽這兒有許多小貓的胸卡,喜歡做藍貓的就找藍色的小貓卡片掛上,喜歡做黃貓的就找黃色的卡片掛上。掛好卡片趕緊找個圓點坐下來。

2、找寶寶:呀,你們都是我的寶寶啦!開心嗎?開心的就叫一聲貓叫?讓我瞧一瞧,你是什麼顏色的小貓啊?還有誰也是小藍貓呢?小藍貓來讓媽媽抱一下,我們親親熱熱一家人,開心嗎?開心的就大聲地叫兩聲。媽媽的小黃貓在哪裡?也來讓媽媽抱一下。開心的叫三聲?

3、選擇路線

師:寶寶們,你們長大了,能告訴媽媽你們有什麼本領?好,今天媽媽在草地上晒了許多魚乾,想請你們幫媽媽去收魚乾,願意嗎?去草地有兩條路,一條是黃色的,一條是藍色的,我們的黃貓、藍貓該走哪條路呢?趕快到路口排隊。過渡:聽著音樂小貓跟貓媽媽去草地。

師:寶寶們,跟著媽媽去草地吧,路上不能你推我擠,注意安全。我們一個跟著一個走。

二、基本部分

一)小貓收魚乾,鞏固對三原色的認識,發展三以內的數數能力。

(1)師:寶寶們,草地到了,你們看媽媽晒的魚乾多嗎?有些什麼樣的魚乾呢?(引導幼兒說出顏色不同)現在我們可以收魚乾啦!在草地上當心把小草踩壞了,也不能摘小草。小貓們爬一爬,找一找,一隻小貓收一條魚乾。你收到的是什麼顏色的魚乾呢?快把收到的魚乾放在口袋裡吧。收到魚乾高興嗎?用動作表示一下:耶!

(2)請寶寶們爬一爬,找一找,收一條跟自己一樣顏色的魚乾。並請小貓相互檢查一下收的魚乾是否正確。

(3)請每隻小貓去收一條紅色的大魚乾。你收到了一條什麼樣的魚乾呢?

師:呀,還有些魚乾請貓阿姨給我們收吧,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家了。看看哪條路大,哪條路小?請黃貓在大一點的路上走,藍貓在小一點的路上走(聽音樂動作)

二)小貓數魚乾,感知三以內魚乾的數量。

(1)、師:到家了,每隻小貓把口袋裡的魚乾倒在小筐裡,數數看你收了幾條魚乾。(每人自己數--師幼一起數)還有誰也是收到3條魚乾呢?

(2)、你收到的紅魚乾給媽媽看看,有幾條呢?(讓幼兒自己數數)你收到的黃魚乾給媽媽看看,有幾條呢?(讓幼兒數數)你收到了幾條藍魚乾?(目測)

三)小貓燒魚,按大小給魚乾分類

(1)師:寶寶們,肚子餓嗎?媽媽來燒魚乾給寶寶吃,好嗎?你們看媽媽這兒有幾隻鍋子?兩隻一樣大嗎?大魚乾應該放哪個鍋子燒?小魚乾放哪個鍋子?請你們把手中的魚乾一條一條放進鍋裡。大魚乾放在大鍋裡,小魚乾放在小鍋裡。

(2)幼兒放魚,老師對幼兒的行為做即時的檢驗:是否放對了大魚和小魚。兒歌:小貓小貓要燒魚,大魚放在大鍋裡,小魚放在小鍋裡。

師:呀,兩隻鍋裡現在變成許多魚了。

三、結束部分

師:魚兒燒好了,香噴噴的,真好吃啊!瞧!寶寶們想嘗一嘗嗎?來跟著媽媽一起去洗手,吃魚乾嘍!

活動延伸:遊戲《賣魚》

數學教學設計 篇8

新學期已到來,我們又要投入到緊張、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學工作中,使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貫徹新的教育精神,圍繞我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要求制定八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設計模板: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數學教研提倡嚴謹、科學、務實,以《國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材目標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點是因式分解的四種基本方法,難點是靈活應用這四種方法。

2、分式的重點是分式的四則運算,難點是分式四則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3、數的開方的重點是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要領及求法,難點是算術根與實數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點是二次根式的化簡與計算,難點是正確理解和運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點是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難點是推理入門。

6、四邊形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難點是平行四邊形與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絡和區別以及中心對稱。

7、相似形的重點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及平行線段之間比的相等關係。

三、教學措施:

1、加強教學技能,面向全體學生。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併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予以關心,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2、主動理性學習洋思教學經驗,打造高效課堂。

3、改革作業結構減輕學生負擔。將學生按學習能力分成幾個層次,使每類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

4、課後輔導實行動態分層,及時輔導。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約13課時2.233.8

第二章《分解因式》約6課時3.9----3.16

第三章《分式》分式約10課時3.17---3.30

第四章《相似圖形》期會考試約20課時3.31---5.12

第五章《資料的收集與處理》約7課時5.12---5.26

第六章《證明一》你能肯定嗎約9課時5.26---6.15.

期末複習約9課時6.16---7月

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瞭解奧運會知識,體驗學習樂趣,總結學習方法,學生從而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教學重點:運用知識解決奧運會比賽專案的數學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靈活解決問題和位置的猜測。

教學方法:觀察、發現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溫故互查

1、蒐集有關奧運的數學資訊,並與同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

2、應用所學的知識,試著解決奧運會上的“射擊專案”的數學問題。小組合作完成。

二、情景匯入呈現目標

同學們,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我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當五星紅旗在奧運的賽場上徐徐升起,當嘹亮的國歌聲在你耳邊響起,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們激動嗎……”出示主題圖,引入新課,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1、做課本第79頁的“田徑專案”中的數學問題,並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想一想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3、小組彙報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有什麼收穫?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當堂訓練

完成80頁“跳水”“射擊”中的數學問題。

獨立做,最後小組內訂正。個別題全班解決。

六、知識拓展

下面是校達標運動會上50米短跑男生成績記錄表。姓名李明胡軍鄭浩王樂樂陸兵

成績(秒)

(1)、根據表中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賽一下,並記錄下來。

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單元負數

第一課時負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負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生活情境中負數有關資料,如氣溫、收支,股票漲跌等。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螢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銀行有存錢和取錢……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課件2、3、4、5、6)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例項。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7)

①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③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1.8千克。

④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課件8)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課件9)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在這裡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說一說。(課件10)

生活中還有能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嗎?

4、進一步認識“0。”(課件11)

以溫度計為例,觀察“0”的作用?

結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5、聯絡生活中的氣溫;進一步感受正負數的應用。

(1)介紹溫度計相關知識。(課件12、13)

(2)一次讀出4個城市的溫度。(課件14、15、16、17、18)

三、練習應用

(1)辯一辯:

“16℃”和“-16℃”的意義相同嗎?(課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數中的正負數。(課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課件24)

四、課堂小結:(課件25)

五、課外拓展:

負數的歷史。(課件26、27、28、29、30)

六、板書:

負數的初步認識

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讀作:負六。“-”,叫“負號”。

像“+6”這樣的數叫正數,讀作:正六。“+”,叫“正號”。也可省略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43-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後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課後反思:

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4、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電腦、實物投影儀、數字卡片。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條小河,小河裡有許多鵝在嬉戲,河灘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樹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鵝兒在休息,草地上還盛開著一些美麗的野花。在一棵大樹上停著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的田野真美麗!

創設活潑而又鮮明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

2、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1、小組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提出數學問題。(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比一比哪一小組所提的問題最多(每一小組請一代表將小組所提的數學問題寫在紙板上)。

2、每一小組出示自已的成果,全班討論交流各組所提的數學問題。根據每一小組的不同成果進行適當的表揚。

3、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

4、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的填空題。

2、指導第2題。

(1)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指導第3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換一個數,說一說。

(3)交流,(利用數字卡片)師出數字卡片,學生說一說。(合理就應鼓勵)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麼?怎樣學會的?

五、研究:8+7=15,你能根據這一道算式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從生活情境中走進數學。

以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以小組合作討論來完成任務。(如:對各種動物之和這一類問題學生難以提出,老師就應該進行引導。)

挖掘學生的個性化內容,及時進行表揚。

學生不僅會提數學問題,還應能嘗試去解決問題。

採用獨立思考與回答的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提數學問題的能力。

此題較為簡單,學生能獨立完成是的。

先理解題意,然後通過小組討論進行數的延伸,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提出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回頭看一看,對自已所學的內容進行小結。

目的在於加以鞏固。

數學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扇形統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從扇形統汁圖讀出必要的資訊,為決策服務。

2、結合教學滲透理想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資料的科學分析,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汁圖,能從扇形統汁圖讀出必要的資訊。

教學難點:

結合統汁圖正確進行資料分析,為決策服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校運會中我們班好多學生都報名參加了自己喜歡的體育專案,有的同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最喜歡什麼體育專案呢?班長來統計一下

生1:我喜歡跳繩。

生2:我喜歡足球。

生3:我喜歡打乒乓球。

生4:我喜歡短跑。

……

師:剛才班長已經把你們喜歡的體育專案都記下來了,那我們可以對這些原始資料做何處理呢?

生1:製成統計表

生2:製成條形統計圖

……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扇形統汁圖,大家想從中學會些什麼呢?

2、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扇形統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汁圖能讀出什麼樣的資訊。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教科書第106~107頁上的內容和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資訊,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完成後在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小組內互相交流、幫助、質疑問難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1)彙報扇形統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汁圖能讀出什麼樣的資訊?

(生自由說)

(3)牛奶中的數學問題。

看圖,並計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成分各多少克?

(4)錯例展示。

(每一小組在展示過程中,其它小組均能進行質疑。)

三、激發知識衝突

邊展示邊引發知識的衝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麼想法與建議嗎?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生活中的數學。

(1)、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2)、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哪些資訊,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愛)

2、小小統計員

(1)統計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根據所學知識試著製作成扇形統汁圖。

(2)進行資料分析,為家庭開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

數學教學設計 篇13

一、學習目標

1瞭解相反數的概念。

2給一個數,能求出它的相反數。

3根據a的相反數是-a,能把多重符號化成單一符號。

二、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數軸,在數軸上找出表示+6和-6的點,看一看錶示這兩個數的點有什麼特點,這兩個數本身有什麼特點。先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裡交流。

生:人人動用手畫數軸,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深入瞭解各小組的交流情況,討論結束後,提問1、2人,幫助全班同學理清思考問題的思路。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知道什麼叫相反數,給出一個數能求出它的相反數。

生:閱讀課本第59頁,並完成練習一第(1)~(4)題。

師: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0的相反數是0”也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a可以表示一個什麼數,a與-a有什麼關係。然後閱讀課本第60頁,並完成剩餘的練習題,由小組長負責檢查練習情況。

師:認真瞭解各小組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對簡化符號的題和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重點對待。

生:認真思考,閱讀課本,完成練習。小組長、教師對學習困難生及時進行輔導。

師:請同學們先小結一下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後,看一看習題2.3中,哪些題你能不動筆說出結果,請在四人小組裡互相說一說。(除A組第2題外都可以直接說出結果)

生:小結。完成習題1.3中的有關練習。

練習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別填上適當的符號,使等號左右兩端的數相等;

-(+19)=____________19;

____________10.2=+(+10.2);

____________(+12)=-12;

____________(-25)=+25。

2把下面的多重符號化成單一符號:

-[-(-0.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50)]=____________。

3根據a+(-a)=0,那麼(-8)+x=0可得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y+(+3.75)=0,可得y=____________。

4下面的說法對不對?請舉列說明。

(1)一個有理數的相反數的相反數就是這個有理數本身。

(2)一個有理數的相反數一定比原來的有理數小。

(3)-a是一個負數。

作業

在數軸上記出2,-4.5,0各數與它們的相反數,並指出表示這些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是多少。

數學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素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符號感。

3、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和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有趣的數學廣角。(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紅。週末到了,小紅的班上要組織一次遊樂活動,她想邀請大家去參加,你們願意嗎?不過小紅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幫助她。

師:既然是參加遊樂活動,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麼衣服。

小紅的衣櫃裡放著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圖片),她可以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活動策略:

①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

②引導討論: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穿法,怎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複呢?(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介紹連線法。)

③組織學生討論: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

(2)媽媽為小紅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飲料有:牛奶、豆漿

點心有:蛋糕、油條、餅乾

如果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小紅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活動策略:

(1)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連線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闖五關。

第一關:幫小動物組數

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手拿數字卡片的畫面,提問:用數字卡片4、5、6可以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學生活動策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數字卡片在數位順序表中擺一擺,並作好記錄。

(2)各小組彙報後,教師指定幾名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進而引導學生髮現組數的規律。

第二關:走路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從學校到少年宮有A、B兩條路可走,從少年宮到動物園有C、D、E三條路可走。提問:從學校經過少年宮到動物園,一共有幾條路可走?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拿出課前老師發的線路圖,自己用筆畫一畫。

第三關: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0xx年亞洲盃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學生活動策略:教師請學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個球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比賽場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來。

第四關:握手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畫有四位小朋友的圖片,提問:每兩個人握一次手,四個人一共握幾次手?

學生活動策略:每個小組選出四位同學實際做一做。

第五關:佳佳的密碼箱。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佳佳的密碼箱中的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左邊有數字1、2、3,右邊有數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設好的密碼給忘了,她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在此題的基礎上拓展: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右邊的數字有5、6、7、8,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5、6、7、8、9,右邊的數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四、機動練習

如果老師想給今天這節課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照一張合影,請同學們思考,三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師也參加進來,四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同學們課下思考。

數學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實際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並掌握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乘法口算,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數看成幾個百,和另一個因數相乘,得多少個百,在得數後面添上兩個0。

三、嘗試練習

整百數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數的乘法口算有什麼異同點?

四、分層練習

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作業:

練習十一的第4、5題。

課題二用兩位數乘的乘法估算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掌握兩、三位數乘兩閏數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誰能說說上節課我們學

習了哪些知識?

口算:28×8

89×9

312×7

498×6

22×9

說一說口算的簡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題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數乘法的估算作比較,它們有什麼異同點?

三、嘗試練習:完成第46頁做一做。

四、分層練習

1、估算下面各題

79×5602×4

87×9

188×2

2、寫出下面估算結果。

12×4232×5184×6293×53

五、作業:練習十二第1-3題。

課題三除法口算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口算,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口算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快。

200÷50

280÷70

3600÷90

450÷50

2、仔細觀察下面兩個算式與上面的題相比較有什麼不同?

500÷100

2400÷100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00÷100怎樣口算?

2、教學例5。

3、歸納:怎樣口算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哪種方法最方便?

三、分層練習

1、仔細觀察下面左邊的算式可以看成右邊的哪個算式?用線連起來。

800÷100

6÷2

600÷200

15÷3

2800÷70030÷6

1500÷3008÷1

3000÷60028÷7

2、做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四、作業:練習十三的第3-5題。

數學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零指數冪和負指數冪公式並能運用其進行熟練計算.

2、培養學生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

3、通過例題和習題,訓練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滲透公式自向運用與逆向運用的辯證統一的數學思維觀點.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和應用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2、難點

理解和應用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及作用,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於1的數、

三、教學過程

1、創造情境、複習匯入

(l)冪的運算性質是什麼?請用式子表示、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①69600

②-5746

(3)計算:①

2、導向深入,揭示規律

由此我們規定

規律一: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0次冪都等於1、

同底數冪掃除,若被除式的指數小於除式的指數,

例如:

可仿照同底數冪的除法性質來計算,得

由此我們規定

一般我們規定

規律二: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p(p是正整數)次冪等於這個數的p次冪的倒數、

3、嘗試反饋、理解新知

例1計算:(1)(2)

(3)

(4)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2用小數表示下列各數:(1)

(2)

解:(1)

(2)

練習:P1411,2、

例3把100、1、0.1、0.01、0.0001寫成10的冪的形式、

由學生歸納得出:①大於1的整數的位數減1等於10的冪的指數、②小於1的純小數,連續零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的0)等於10的冪的指數的絕對值、

問:把0.000007寫成只有一個整數位的數與10的冪的積的形式、

解:

像上面這樣,我們也可以把絕對值小於1的數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

例4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0.008、0.000016、0.0000000125

解:

例5地球的質量約是噸,木星的質量約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木星的質量約是多少噸?(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

(噸)

答:木星的質量約是噸.

練習:P1421,2.

四總結、擴充套件

1、負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的規律:

(1)絕對值較大的數,n是非負整數,n=原數的整數部分位數減1.

(2)絕對值較小的數,n為一個負整數,原數中第一個非零數字前面所有零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零)

五、佈置作業

P143A組4,5,6;B組1,2,3,4.

參考答案

略.

六、板書設計

投影幕

引入:

例2

例4

例3

例5

例1

練習

練習

數學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例項,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同時滲透初步的函式思想。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蘋果、梨、橘子的圖片問:起一個總的名稱是什麼?

2.出示:仿照第一題填空

(1)時間:3小時20分2小時45分

(2)總價:5元()()

(3)():6千克800克3噸350克

填後問:左邊的是什麼?右邊對應的是什麼?你還能舉出一種量和它對應的數嗎?

二、學習新課

(一)相關聯的量

教師做實驗,向彈簧稱上加鉤碼問:

(1)這其中有哪兩種變化著的量?(2)彈簧長度為什麼會變化?

指出:彈簧長度是隨著鉤碼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把他們叫做相關聯的量。

追問:現在你知道什麼叫相關聯的量了嗎?你能舉例說明嗎?

(二)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頁表格

觀察影象,填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長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3)正方形的面積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2、20頁第2題

3、正比例的意義

(1)例1和例2有什麼共同點?(兩種相關聯的量,比值一定)

師指出:這樣的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係叫成正比例關係。

問:現在你知道什麼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嗎?自由說說指生回答閱讀課本

師板書關係式:y/x=k(一定)

(2)那麼,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該看什麼呢?

三、鞏固提高:19頁說一說。

四、全課小結

數學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象特徵,並能根據圖象解決相關簡單問題。

2、通過練習,鞏固對正比例意義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滲透函式思想。

重點難點:

能根據數量關係式或圖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課講授

教學第46頁內容。

教師出示表格(見書),依據表中的資料描點。(見書)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看圖回答問題

①如果鉛筆的數量是7支,那麼鉛筆的總價是多少?②總價是4.0的鉛筆,數量是多少?③鉛筆的數量是3支,那麼鉛筆的總價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它們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什麼體會?

組織學生分小組彙報,學生彙報時可能會說出

①正比例關係的圖象是一條經過原點的直線。

②利用正比例圖象不用計算,可以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的值。

二、練習講授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頁第1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正比例的意義及判斷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師要求學生從兩個方面說明為什麼成正比例。a.電是隨著用電量的增加而增加;b.電費與用電量的比值總是相等的。

師生共同訂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90km,2小時行駛180km,3小時行駛270km,4小時行駛360km,5小時行駛450km,6小時行駛540km,7小時行駛630km,8小時行駛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②填表並思考發現了什麼?

③教師點撥:隨著時間的變化,路程也在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④教師:根據計算你們發現了什麼?指出: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固定不變,在數學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係: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們繼續學習和練習。

2、指導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第2題。

(2)完成教材第49頁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做,後由老師抽查。在抽查第(1)小題時,多讓不同的學生回答。做第(2)小題時應多讓學生們交流。第(3)小題彙報時要求說出,你是怎樣估計的,上臺在投影儀上展示估計的思維過程。

(3)解決教材49頁第4題:①投影出示書中的表格,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資料。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a.動手畫一畫,指名彙報圖象特點。b.組織學生說一說,相互交流。

提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斷它們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判斷它們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課堂作業

1、根據x和y成正比例關係,填寫表中的空格。

2、看圖回答問題。

(1)在這一過程中,哪個量沒變?

(2)路程和時間有什麼關係?

(3)不計算,從圖中看出4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4)7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課堂小結:

教師: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三個要素是什麼?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設計:

正比例影象

影象: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數學教學設計 篇19

5.1總體平均數與方差的估計

學習目標:

1、理解總體與樣本的關係,認識並體會統計估計的意義,實施辦法及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理解用樣本平均數、方差推斷總體平均數與方差。

重點、難點

體會統計思想,並會用樣本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平均數和方差。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

1、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總體是XXX,個體是XXX,樣本是XXX,樣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數的計算公式是

3、方差的計算公式是

二快樂自學:

閱讀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練習。

1、在總體中抽取樣本,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去推斷總體的情況,這就是思想。

2、用樣本平均數、方差去估計總體的XXX然後再對事件發展做出決斷、預測。

3、在“說一說”及“動腦筋”中,分別是可以用樣本的

去估計總體的XXX、

4、例題是通過計算零件直徑的方差來得到機器兩個時段的運作效能是否穩定正常的。

三、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