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晏幾道賞析

校園 閱讀(3.19W)
晏幾道賞析1

鷓鴣天

晏幾道賞析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賞析: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為宋代大詞人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詞。宋朝父子能詞的不少,但俱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勝其父。其詞受五代豔詞影響而又兼“花間”之長,多抒寫人生失意之苦與悲歡離合之情。由於他經歷過一段由富貴到貧窮的生活,故他的詞相對於其父深婉有過,卻無其父的溫和;他一洗大晏的那種雍容氣息,形成傷感的情調。《十里樓臺倚翠微》是晏幾道代表作之一。

上闋首句“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敘寫鵑啼的環境和季節。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該句意思是說:春日,詩人在偎依著青山的十里樓臺邊,聽見了從盛開的百花深處傳來的杜鵑啼叫聲。“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一句,賦予杜鵑以人的情感,並運用對比的修辭格暗贊杜鵑:“殷勤”穿梭於花叢,不停歇地對著行人啼叫,自與那隨意飛飛停停的流鶯不同——其聲情真意切,似訴衷腸,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行人”走在絢爛的春色中,心情本是歡快愉悅的,但因為離家為客,所以聽了杜鵑鳴叫,不禁引發思家之意,羈旅情愁。

下闋敘寫“行人”聞鵑啼的心理變化。“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在晴明的春日,杜鵑不斷賣弄它那“不如歸去”的“殷勤”的叫聲,“行人”似從夢中驚醒,原先的一絲絲“惆悵”漸漸轉化為“不安”,又從“不安”漸漸轉化為“無奈和幽怨”!其實,客居在外的遊子對景物的特徵、時序的轉換都特別敏感。無論是清風朗月、衰草繁花,還是寂寂青山、爍爍紅葉,無論樂境還是哀景,對他們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觀處皆成愁,觸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輕輕牽惹出一段情緒,只是不知此愁何時休,此恨何時已。所以,“行人”面對“殷勤”之鳥,無奈答曰:“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浪跡天涯,非我所願;迴歸故里,豈無此意?杜鵑縱有靈性,又怎知“行人”之心?

這首詞表情達意曲折婉轉,寫“鄉思”卻不平鋪直敘,而是去寫有心之鳥、無意之人,以物觀我,情為物動,辭意反覆迴盪,而且“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純情秀雅,讀來動人心絃!難怪馮煦感慨說:“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真古之傷心人也。”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

晏幾道賞析2

畫屏天畔,夢迴依約,

十洲雲水。

手捻紅箋寄人書,

寫無限、傷春事。

別浦高樓曾漫倚,

對江南千里。

樓下分流水聲中,

有當日、憑高淚。

  作品賞析

【註釋】: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傷春懷人的情思。楊慎在《詞品》中說,晏幾道此詞全用晁元忠詩:“安得龍湖潮,駕回安河水 ,水從樓前來 ,中有美人淚。人生高唐觀,有情何能己 !”詞的上片說夢中追尋到天邊,到了人跡罕至的海上十洲,醒來把無限的情思都寫到了信中 。起首三句,想象奇特而瑰麗,落筆頗為不俗:近在咫尺的屏風,在迷離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遙遠。一實一虛,一近一遠,通過這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情人遠別的懷思 。“十洲 ”,是仙人所居、人跡罕至之地。託名為漢東方朔撰的《十洲記》載,在八方大海中 ,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 、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詞中例以美人為仙,美人所居為仙境,暗指所思念的人的居處。十洲是仙靈境界 ,凡人無法到達 ,只有在夢中才能前往。夢醒後 ,看到屏風上畫著的山山水水,猶疑是夢中所歷,更寫出夢境的虛幻和醒後的悵惘,真是妙有遠神,令人掩抑低徊不已。歇拍兩句寫詞人手執著寫有無限傷春心事的紅箋準備寄給美人書信,此二句把寄人的紅箋與十洲的殘夢聯絡起來 ,創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表現了詞人苦戀的情懷,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下片是對往事的回憶,寫抒情主人公曾無聊地獨倚高樓——正在兩人分別的水邊,面對著遼闊的千里江南之地。這裡所寫的不是昔時相聚的歡娛,而是別後的思念,脫出詞家慣常用的上下片對比的手法,感情便越覺沉厚 。結拍兩句,進一步寫倚樓時的懷思。

此處著意在“分流”二字。古樂府《白頭吟》:“蝶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以水東西分流,喻人們一別之後不再相見。人倚高樓,念遠之淚卻滴向樓下分流的水中,將離愁別緒與懷人立情抒寫得深婉曲折而又纏綿悱惻,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力量。

晏幾道賞析3

晏幾道北宋詞:《菩薩蠻》原文: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絃,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菩薩蠻》參考註釋:

晏幾道北宋詞:《菩薩蠻》賞析:

此詞借寫彈箏來表現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詞的上片暗寫湘靈鼓瑟的典故,點出“幽恨”;下片並未具體展開寫幽恨,只寫弄箏的情態,而幽恨自見。黃蓼園謂此詞“末句意濃而韻遠,妙能蘊藉”。

起筆一句先寫彈奏。箏稱之為“哀箏”,感情色彩極為明顯。“一弄”,奏一曲。曲為“湘江曲”,內容亦當與舜及二妃一類悲劇故事有關,由此可見酒筵氣氛和彈箏者的心情。“寫盡湘波綠”,湘水以清澈著稱,“綠”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但綠色彩分類上屬冷色,則又暗示樂曲給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寫”,指彈奏,而又不同於一般的“彈”或“奏”;似乎彈箏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筆,雖然沒有文詞,但卻用箏聲“寫”出了動人的音樂形象。

上片歇拍兩句,讓人想到彈箏者幽恨甚深,非細彈不足以盡情傳達,而能將幽恨“細傳”,又足見其人有很高的技藝。從“纖指”二句的語氣看,詞人對彈箏者所傾訴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傳之幽恨即是雙方所共有的。詞之上片,著重從演奏的內容情調方面寫彈者。

下片轉寫彈者的情態。“當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箏女全神貫注。“玉柱斜飛雁”,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排飛雁。飛雁古詩詞中,常與離愁別恨相連,同時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這裡雖是說弦柱似斜飛之雁,但可以想見所奏的湘江曲亦當與飛雁有聯絡,寫箏柱之形,其實末離開彈箏者所傳的幽恨。“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樣彎彎隆起的雙眉,是承上文“秋水”而來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西京雜記》)的典故。女子凝神細彈,表情一般應是從容沉靜的,但隨著樂曲進入斷腸境界,箏女斂眉垂目,淒涼和悲哀的情緒還是明顯地流露了出來。

這首詞以迴盪飄忽的筆勢,刻畫一位哀豔動人的彈箏藝妓——小蓮哀豔動人的形象。全詞以“哀箏一弄湘江曲”摹然開篇,又以“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驟然收筆,中間不平鋪直敘而抓住最富有表現力的動作、神態來寫,極具藝術感染力。

晏幾道賞析4

晏幾道《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2]

當年拚卻醉顏紅。[3]

舞低楊柳樓心月,[4]

歌盡桃花扇底風。[5]

從別後,憶相逢,[6]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7]

猶恐相逢是夢中。

作品賞析

【註釋】:

[1]此調取名於唐人鄭崳詩句“春遊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

[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玉鍾:酒杯的美稱。

[3]拚卻:不惜,甘願。

[4]樓心:一作“樓頭”。

[5]扇底:一作“扇影”。

[6]相逢:詞中“相逢”凡二見,前一指初逢,後一指重逢,其意有別。

[7]剩把:盡把,只把,再三把。釭(音剛):燈。

此詞表現的是一對戀人的“愛情三部曲”:初盟,別離,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著筆於對方,一落墨於自身,既展現了二人初識時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見傾心、願託終身之際的曲折心態。“彩袖”,說明對方並非與自已門第相配的大家閨秀,而不過是侑酒於華宴的歌女。但此時伊人殷勤捧杯勸飲,卻不僅僅是履行侑酒之責,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屢犀的作者又何嘗不諳其意?為了報答她於已獨鍾的深情,他開懷暢飲,不惜一醉。這就寫出了感情的雙向交流。

“舞低楊柳”二句描寫歌舞場面,渲染歡樂氣氛,是對初識、亦即初盟時的情境的進一步勾畫。不徑言伊人舞姿曼妙,歌聲婉轉,而借時間的推移,從側面表現出其盡態極妍,是作者的獨出機杼之處。“舞低”句既點出了豔舞的持續之久,又將月升日沉的自然現象化為其動態效應。“歌頸句由暗示伊人輕搖紉扇,盡興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暫歌喉——扇底風盡,不正意味著歌喉暫歇?這種竟夜歌舞、通宵歡宴的情景,無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階層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對它歷久難忘,卻不僅僅是出於對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為那是他與伊人相識相戀的契機。這兩句造語精麗,發想新奇,於織濃綺華中別見韶秀之美,因而深為後代詞論家所推賞。

下片一筆躍至別後的相思,而將初盟以迄別離的種種情事盡皆略去,頗見剪裁之工。“從別後”二句點明初逢的場面是其別後懷念的主要內容。“幾回魂夢”句直訴魂牽夢瑩的相思情懷。“與君同”暗示不獨自已如此,對方亦複頻入夢境,想思無已,但夢中重逢的歡娛極其短暫,夢後獨處的悽愴卻格外深長。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夢,又怕入夢,乃至將夢作真、將真作夢。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猶恐”前後勾連,通過持燈反覆照看而猶難以釋然這一對眷戀至深的情侶久別重逢的那種驚喜交集、喜極轉憂的特殊心態。 唯其眷戀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將夢作真。

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評曰:“下半闋曲折深婉,自有豔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這當不是溢美之辭。當然,末二句也許受到杜甫詩“夜闌更秉獨,相對如夢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詩“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雲陽館與韓紳宿別》)的啟發。

晏幾道賞析5

  【原文】

長相思①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②,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③誰,淺情人④不知。

  【註釋】

①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甚(shèn)了期:何時才是了結的時候。

③似(sì):給與。

④淺情人:薄情人。

  【白話譯文】

長久的相思啊,長久的相思。若問這相思何時是盡頭,除非是在相見之時。長久的相思啊,長久的相思。這相思之情說給誰聽呢,薄情寡義的人是不能體會的。

  【賞析】

此詞純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長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見才得終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於不得相見,相思之情無處訴說,以淺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襯自己一往而情深。 詞的上片,一氣流出,情溢乎辭,不加修飾。“若問”兩句,自問自答,痴人痴語。要說“相見”是解決“相思”的唯一辦法,這純是痴語,痴心,可是,小晏卻認認真真地把它說了出來,正是如黃庭堅《小山詞序》所云“其痴亦自絕人”。

結句非同凡響,抒寫了比相思不相見更大的悲哀。“說似誰”,猶言說與誰、向誰說。縱使把相思之情說了出來,那淺情的人兒終是不能體會。淺情是深情的對面,多情的小晏卻總是碰到那樣的人,可是,當那人交暫情淺,別後又杳無音信,辜負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時,詞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獨自傷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淺情人”反襯小晏相思苦戀之情,無奈和遺憾。

此詞為作者詞中別調,語極淺近,情極深摯,在樸直中自饒婉曲之致,纏綿往復,姿態多變,迴腸蕩氣,音節尤美。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詞人用情之深。

  名家點評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小山詞序》:其痴亦自絕人。

清代詞家陳廷焯《詞則·閒情集》:此為小山集中別調,而纏綿往復,姿態有餘。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

晏幾道賞析6

  【原文】

臨江仙①·鬥草階前初見

鬥草②階前初見,穿針③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④。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⑤,行雲⑥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⑦落花中。

  【註釋】

①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於詠水仙,故名。

②鬥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遊戲。樑·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鬥草。

③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④“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溼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於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雲:“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2]

⑤“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⑥行雲,這裡用“巫山雲雨”的典故。這裡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⑦飛雨,微雨。

  【白話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鬥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鬥草遊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雲,不知去向了。

  【創作背景】

宋代鬥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鬥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鬥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遊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裡對“鬥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

  【賞析】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係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不過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過這情景交融的描寫,又暗暗交代了雙方的感情由淺麗深,逐步遞變。更妙的是,這個女子的音容笑貌,也彷彿可以呼之欲出。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憶敘他與她在兩個特定環境中的初次相見和再次相逢。“鬥草階前初見”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穿針樓上曾逢”寫轉眼又到了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這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則陡轉話題,拋開往日美好的回憶,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悶之中。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達了心中的無限惆悵。“流水便隨春遠”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

“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裡相尋了。“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儘管這是夢裡,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這首詞寫懷人。表現作者對往日相逢的美好回憶和如今孤獨相思的不堪。全詞前後反襯,對比鮮明,形成強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強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毛晉說此詞“字字娉娉嫋嫋如挽嬙(王嬙)施(西施)之袂。”

劉逸生先生具體分析道:“詞人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重逢,至於錦屏前的相敘,他更接近了,但詞人卻沒有正面寫,只是通過‘錦屏空’來透露,這樣寫就更耐人尋味,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夢中相尋路上的“飛雨落花”,這一句寫得也很含蓄,不僅給夢境以迷濛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夢中的難尋,同時還透露出小晏無可奈何的情懷,抒發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

晏幾道賞析7

【原文】

浣溪沙

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遏雲聲裡送雕觴。

才聽便拚衣袖溼,欲歌先倚黛眉長。曲終敲損燕釵樑。

【賞析】

此為送別詞。作者詞中運用新巧的藝術構思和奇特的藝術手法,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烘托出悲離傷別的命意,虛實相生、情文並茂地表情達意。上片寫女方為送別而唱梅花曲詞。起首一句,著一“香”字,極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飽含感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紅梅之香比喻樂聲,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這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字字皆香,聲聲俱美,可想見歌女此時情愫。次句“柳枝桃葉盡深藏”,反襯補足首句。“柳枝”,指《楊柳枝》曲。古橫吹曲有《折楊柳》。後世翻此曲者,亦多寫離別行旅之情。柳枝、桃葉,語意雙關。亦人名,亦歌名,又與首句“紅梅”字面相應。“盡深藏”,是說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遠不及這位姑娘和她的“紅梅”曲。“遏雲聲裡送離觴”,於上片歇拍處小結。“遏雲”,謂歌者聲調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雲為之而停止。“送離觴”三字,點出歌筵送別。過片二句,承“送離觴”從男女雙方來寫:男方才聽便拚衣袖溼,感情簡直無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長,儘量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人知道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讓淚水流下來吧。“倚”,有依靠、憑仗之意。女子巧畫長眉,宜顰宜笑,若是畫作“遠山眉”時,就更勾起人的離愁別恨了。“才聽”二句,寫出行人與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聲感染。結句敲損燕釵樑,暗用《世說新語·豪爽》所載王仲處詠歌時以鐵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之典故,一方面說明男方對女方所唱激賞,兩人感情達到了共鳴,另一方面釵樑斷則暗示訣別,通過這一典型動作表達悽絕的感情。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

晏幾道賞析8

原文: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

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

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

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

譯文:

離別跟這樣的情景最為相同,二水分流,一個向西,一個朝東,但最終還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淺薄,好象是飄飄不定,白雲行空,但仍可相逢在夢中。

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雲流水還要淺薄而無定性,佳期密約,難以使人信從。認真回想,從前的種種。雖然多次令人腸斷,但都與這次,截然不同!

註釋

①解:懂得,知道。

②行雲: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雲暮雨的故事。

③可憐:可惜。

④佳會:美好的聚會。

⑤難重(chóng):難以再來。

賞析:

此詞抒離別怨情,上片分寫雲、水,以水雖離多而終能相逢、雲雖無定猶能到夢中,為下片反襯作好鋪墊。過片總雲、水言之而又能翻進一層,說人意薄於雲水。開篇先以雙水分流設喻:“離多最是,東西流水。”以流水喻訣別,其語本於傳為卓文君被棄所作的《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第三句卻略反其意,說水分東西,終會再流到一處,等於說流水不足喻兩情的訣別,第一層比喻便自行取消。於是再設一喻:“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用行雲無憑喻對方一去杳無資訊,似更妥貼。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夢神女“朝為行雲”之典,謂行雲雖無憑準,還能入夢,將第二個比喻也予取消。短短六句,語意翻覆,有柔腸百折之感。

過片總雲、水言之而又翻進一層,言人意薄於雲水。流水行雲本為無情之物,可是它們或終能相逢,或猶到夢中,似乎又並非一味無情。在苦於“佳會更難重”的人兒心目中,人情之薄遠甚於雲水。翻無情為有情,原是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難堪。結拍三句直抒情懷,語極沉痛:仔細回想,過去最為傷心的時候,也不能與今番相比。此三句是抒情主人公內心世界直截了當的表露和宣洩,感情極為深沉、厚重,讀來蕩氣迴腸,一唱三嘆。近人夏敬觀評此詞:“雲水意相對,上分述而又總之,作法變幻。”作者在詞中正是運用這種藝術手法,造成迴旋往復的詞境,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

晏幾道賞析9

宋詞·晏幾道《御街行》

街南綠樹春饒絮

雪滿遊春路

樹頭花豔雜嬌雲

樹底人家朱戶

北樓閒上

疏簾高卷

直見街南樹

欄干倚盡猶慵去

幾度黃昏雨

晚春盤馬踏青苔

曾傍綠陰深駐

落花猶在

香屏空掩

人面知何處

作品賞析

【註釋】:

此為冶遊之作。全詞以含蓄有致的筆觸,從眼前景物詠起,漸漸勾起回憶,抒寫了故地重遊中的戀舊情懷。

上片寫景。起首四句,是北樓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正因鳥瞰,才能看得那樣遠,看得見成行的柳樹和別的花樹 ,看得見花絮紅白相間織成的燦爛“ 嬌雲”,看得見漫天飛絮。這裡,“雪滿遊春路”是由柳樹“饒絮”而生的.奇想 ,同時又點出“晚春”二字。

至於“樹底人家朱戶 ”,當是從“樹頭”的空隙間隱約見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豔花嬌雲之中的,把一種急切的尋尋覓覓的情態表現得非常傳神。

過片由景及情,寫出了詞中人不忍離的情態和心理。“晚春”兩句寫不忍離去的原因。“盤馬”顯然不是今日之事 ,“晚春”也不是眼前這個晚春,而“綠陰”、“青苔”的所在,必定是“街南綠樹”底下的那某個“人家”。要之 ,這裡是詞中人昔遊之地。對景棖觸如此,必有值得永久紀念的特殊情事。於是,結拍“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點明詞旨。

較之“桃花依舊笑東風”之句 ,尤覺有花落人去之苦。詞中人只於北樓閒望,原來他已經訪過不曾出現的伊人了,她那裡斷無訊息 ,惟“香屏空掩”而已。

此詞與唐朝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一詩的意境——“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兩首作品藝術表現上的差異,讀者諸君也自會有一番感悟。

晏幾道賞析10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

宋代: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譯文

由於當初鵲鳥誤傳了相會的日子,牛郎和織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鵲橋在天上的銀河岸邊形成,人則在輕歌曼舞之中。

七夕時歡娛一夜,之後卻分別一年。離別多而歡娛少又能拿上天怎麼樣?或是心知此次相會不長久,眼前的月亮也沒有圓滿。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佳期:原謂與佳人相約會,後通稱歡聚之日。

鵲誤傳:神話傳說,織女自歸牛郎,兩情纏綣,到女廢織,男荒耕。天帝怒,責令織女歸河東,使不得與牛部相會。後悔,令鵲傳信,許二人七日得會一次。惟鵲誤傳為一年之七夕,使二人嚐盡相思之苦。織女後知鵲誤傳,恨極,而髡鵲。鵲知己失言,故於七夕,群集河漢架樑以渡織女。

斷腸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織女。

漢渚(zhǔ):天上的銀河岸邊。漢,河漢,星河,銀河,天空中由無數星星組成的光帶。渚,洲渚,水中小塊土地,此處指岸邊。

鶯歌鳳舞:比喻輕歌曼舞。

經年:經過一年。

奈何:怎麼,怎麼辦。

情知:心知。

無長計:不長久。

咫(zhǐ),八寸。咫尺,形容距離之近。

涼蟾(chán):月亮,這裡指七夕的新月。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賞析

此詞開篇即言“佳期誤傳”,雖未將情事具體寫出,為之斷腸的情緒卻可從“涼蟾亦未圓”所透出的繾綣深中體味出來。接著,過片的“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三句抒發無可奈何的感慨:牛郎、織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七夕一夜縱然可以盡情歡樂,卻抵擋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離別相思之苦,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沒法改變這樣的事實。這不能解決的矛盾、不能癒合的創傷及不能消除的恨事無不透出七夕故事的“悲劇性”。與“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是哀痛之極時的心灰意冷。

全詞以“星波”、“涼蟾”等構成的“奈何天”寫情人心理空間中的景緻,又將其融於情致的抒發中,以強烈對比而造成藝術效果,如“歡盡夜”與“別經年”,“橋成漢渚星波外”與“人在鸞歌鳳舞前”,而最主要的則是強烈的情意受到強烈的阻礙所造成的心情對比。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創作背景

在廣東陸安(海豐)一帶的民間傳說中,牛郎和織女本為天上的神仙,婚後兩人過於相愛以致荒廢了工作,天帝憤怒,命烏鴉前去傳話,但烏鴉笨嘴拙舌,誤傳作兩人須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大概於某年七夕時,詞人以此傳說為切入點來吟詠七夕,藉以抒發對不合情理之悲劇的無可奈何之情,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作者介紹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晏幾道賞析11

原文:

閒弄箏弦懶系裙。鉛華消盡見天真。眼波低處事還新。

悵恨不逢如意酒。尋思難值有情人。可憐虛度瑣窗春。

浣溪沙·閒弄箏弦懶系裙賞析

一個歌妓自嘆身世命運,作者代為立言,作此詞。

上片描寫女主人百無聊賴且心事重重之情狀。閒弄箏弦,並非彈奏樂曲,而是一種近於無意識的習慣性動作,由此正可見其情緒之不佳。懶系衣裙,不施鉛粉,同樣見其憂傷之心情。第二句之“見天真”是說她美貌,第三句之“事還新”是說她聰穎。然而,儘管女主人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但她以前的經歷和當前的處境,卻都是不能盡如人意的。過片一聯,概括表述她的不如意事——“悵恨不逢如意酒,尋思難值有情人”。酒,只是一種指代之詞,不得好酒喝,就是沒有好日子過,這使他惆悵、怨恨。“難值有情人”,恐怕是她最沉重的心事,因為遇不到有情有義的男人,她就得不到依靠,將來的生活也就得不到保障。然而,這又談何容易,“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小姐妹們早就把這方面的經驗總結出來了。青春易逝,好景不常,瞻前顧後,憂心忡忡,最後,女主人只能自嘆命薄、自傷情多——“可憐虛度瑣窗春”。

晏幾道賞析12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

宋代:晏幾道

淥水帶青潮。水上朱闌小渡橋。橋上女兒雙笑靨,妖嬈。倚著闌干弄柳條。

月夜落花朝。減字偷聲按玉簫。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譯文

清澈的春水帶著青潮上漲,水上的朱欄連著小渡橋。橋上站立著雙靨帶笑的美麗少女,好妖嬈,倚靠著欄杆撫弄柳條。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夠嫻熟地按照“減字偷聲”的變化吹奏玉簫。柳外的行人回頭顧盼,好遙遠,彷彿比那天上的銀河還要遠。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註釋

淥(lù)水:清澈的水。

青潮:水面呈青綠色,且旺盛飽滿,如同漲潮一般。

朱闌:硃紅色的欄杆。

雙笑靨(yè):此處是說女子笑,臉上出現一對酒窩兒。

妖嬈: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風情。

花朝:舊俗以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節為“花朝節”。

減字偷聲:指詞調的減省節奏和減少歌辭字句,從而衍變新調。

玉簫:簫的美稱。

迢迢:遙遠。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賞析

這首詞寫人,刻畫了一位十分優美傳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寫景,為人物出場設定環境;一條清撤的小河,帶著碧綠的潮水,向遠處緩緩地流去;河上架著一座兩邊圍著紅色闌干的小小渡橋。朱闌映淥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閒雅優美,色彩豔麗鮮明,短短兩句即展現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面。“橋上女兒雙笑著,妖燒。倚著闌干弄柳條。”“柳條”二字語意雙關,既指柳條隨風飄揚的情景,又指少女美麗迷人的腰肢。接著三句刻畫人物。詞人不寫她的眉,不寫她的腰,也沒有摹繪形容其髮型、妝飾和身材,而是把鏡頭對準“女兒”面頰上那兩個迷人的酒渦。既突出了特徵,又省去許多筆墨,跳出了前人描繪女性的窠臼。緊接著用一個兩字短句“妖嬈”,加以讚歎,說她無比嬌美動人,別的都不須細看,只要看一眼她臉上那兩個笑容可掬的酒渦就足夠了。從句法結構上說,“妖嬈”也是貫通下句的。此時此刻那位“女兒”正獨自靠著橋上的朱闌,手裡擺弄著柔軟細嫩的柳條。這是作者攝取的第二個鏡頭。如果說第一個鏡頭是靜態,那麼第二個鏡頭則是動態了。“女兒”擺弄柳條,不知是探春還是惜別。含而不露,留下聯想和思索的空間。上片五句,分為兩層,先拉開幕布,推出景物,然後描繪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靜一動,層次極為分明。

下片從月夜花朝寫起,少女先是擺弄楊柳,此時又在月夜裡吹奏起了玉簫。這優美的境界愈發使女子的形象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翩。“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最後兩句,通過“行人”的反應來讚美“橋上女兒”容貌出眾、技藝超群。每當人們看到她面頰上那迷人的“雙笑靨”,聽到她所吹奏的“玉簫”聲時,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戀地回頭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卻亦遠在天涯,若想與她相會,只怕比渡過迢迢的銀河還要遙遠。像謎一樣美麗的女孩終究還是一個未解的謎,也許,她是仙子從天而降,在人間作短暫的停留,那纖塵不染,高雅脫俗的綽約風姿,讓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這首詞意境瑰麗、神奇,形象刻畫宛如水中月、鏡中花,不需浮辭豔採,卻充滿了遇物生輝的意境和情趣。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詞人在某地渡口偶然見到了一位少女,但井沒有機會接近她,於是作此詞,留作對伊人的寫照。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作者介紹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晏幾道賞析13

採桑子 晏幾道

西樓月下當時見,淚粉偷勻①,歌罷微顰。恨隔重簾看未真。

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倦客紅塵②,長記樓中粉淚人。

[註釋]

①淚粉偷勻:偷偷地抹去臉上的淚痕。

②倦客:作者自稱。

[賞析]

這是一首懷舊詞。上闋以“月”和“簾”為中介物,烘托歌女的溫柔多情;下闋以“垂楊”和“紅塵”為參照,反襯自己對歌女的深切思念。首尾兩次用“淚”字,與“倦客紅塵”相呼應,深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晏幾道賞析14

  宋詞三百首·晏幾道《蝶戀花》

夢入江南煙水路,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作品賞析

【註釋】:

起首三句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 。“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徵,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接著兩句:“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采 ,它表示夢中找不到“ 心上人”的“消魂 ”情緒無處可說 ,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 ”,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 ;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 ,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 。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也不多見。

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下片轉寫寄信事。起三句:“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迴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 ,那隻好借音樂來排遣。結尾兩句:“欲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 ,“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

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 ”,可見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小晏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 ”。這首詞就有這種淡而有味,淺而有致的獨特風格。

晏幾道賞析15

  【原文】

生查子

金鞭①美少年,去躍青驄馬②。牽繫③玉樓人④,繡被春寒夜。

訊息⑤未歸來,寒食⑥梨花謝。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⑦。

  【註釋】

①金鞭:用黃金做的馬鞭。喻騎者之富貴。

②青驄馬:青白色相雜的駿馬。

③牽繫:牽掛,掛念。

④玉樓人:指閨中女子。

⑤訊息:指離人的音信。

⑥寒食:民間節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⑦背面鞦韆下:化用李商隱詩《無題二首》其一“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白話譯文】

威武俊美的年輕人跨上金鞍,揚鞭躍馬輕馳而去,從此牽走了她的心神。閨樓之上,年輕的妻子時時掛念他,只覺得繡被不暖,春夜更寒。

天天等他的訊息,可是,寒食節過了,梨花又謝了,依舊不見丈夫的身影。相思之苦向誰訴說?鞦韆架下她默默佇立,背過臉兒暗自嘆息。

  【創作背景】

這首詞在寫別離相思同時,十分典型地表現了晏幾道對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覺。“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是詞人為早年的自己在做自畫像。晏幾道出生於一個鐘鳴鼎食的榮華之家,父親晏殊為北宋“太平宰相”,為他留下萬貫家私,供他“費資千百萬”地揮霍。“《水調》聲長歌未了,掌中杯盡東池曉”(《蝶戀花》),是他當年放縱無節制生活的寫照。而且,由於家庭背景的原因晏幾道在少年時還受到皇帝的賞識。晏幾道早年的生活與《紅樓夢》中嬌生慣養的賈寶玉類似,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婢僕侍候、清客奉承,早年的經歷很好地培養了晏幾道生活的自信心和優越感。他總是自負“錦衣才子”、“少陵詩思”,“金鞭美少年”再次凸顯了詞人的心理優越及自負。這樣的佳公子,匹配“玉樓”絕色女子,可稱郎才女貌,相得益彰。

  【賞析】

本篇小詞以精細的筆觸刻畫了這位少婦對行人夢縈神馳的相思。

“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起筆敘事,描繪“金鞭美少年”的形象,寫其夫出遊,揮金鞭,跨名馬,烘托出“美少年”英俊瀟灑的札姿,也是兩人分離時少婦腦海中銘刻最深的一幕。

“牽繫玉樓人,繡被春寒夜。”三、四兩句寫少年走後,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緒始終牽繫遠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繡被春寒,孤燈獨眠,寂寞難耐。分離留給少婦的是無堪的離愁別緒,“牽繫”以下過渡到寫膳者的別愁。“玉樓”、“繡被”,由物見人,暗示居者乃深處閨閣的佳麗。“繡被春寒夜”一句,渲染出佳人獨守空閨輾轉不寐的寂寞境況。時當陽春,燕雙仡繁,夜深入靜,倍增離思。“寒”字不僅點季候、寫氣氛,更是人物孤單冷落心境的映現。

“訊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五、六句寫多少春寒之夜,所盼來的卻足行人“未歸”的訊息。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節過去了,梨花開了又謝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終沒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隨之而來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謝”,是通過節令和景物來暗示出時間的流逝,表現她無限的悵惘。

“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結拍兩句,寫女主人公鞦韆架下背面痴痴地站著,她默默地承受著相思之苦,無處訴說,也不想對人訴說。“背面”暗示出她難過,哭泣。“鞦韆下”本是青年婦女嬉戲之處,選擇這一場景可增強藝術效果。李商隱詩有“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之句。小晏隨手拈來用在此詞收尾,可謂傳神之筆。寫出少婦思夫的心情深沉執著,又不好向他人傾吐,只好痴立於日常兩人遊樂之處凝想。這裡以人物外在形態刻畫內在心靈的感情波瀾,含蓄而有韻致。

全詞由別離寫到別後。由行者寫到居者.由形貌而暗示心靈,層層遞進,摹寫出主人公文靜細膩而內向的性格,展現出少年思婦複雜、沉重而敏感的心態,筆致頗為靈秀。

  名家點評

曾季理《艇齋詩話》:晏叔原小詞:“無處說相思,背面秋下下。”晶東萊極喜誦此詞,以為有思致。此語本李義山詩,雲:“卜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黃蓼園《蓼園詞選》:晏叔原“金鞭美少年”:“去躍”二字,從婦人目中看出,深情摯語。末聯“無處”二字,意致悽然,妙在含蓄。

俞陛雲《宋詞選釋》:“鞦韆”句殆用“十五泣春風,背漸鞦韆下”詩意,言揹人飲澱也。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