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晏幾道《南鄉子淥水帶青潮》全詞翻譯賞析

校園 閱讀(1.67W)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作者為宋朝詩人晏幾道。其古詩全文如下:

晏幾道《南鄉子淥水帶青潮》全詞翻譯賞析

淥水帶青潮。水上朱闌小渡橋。橋上女兒雙笑靨,妖嬈。倚著闌干弄柳條。

月夜落花朝。減字偷聲按玉簫。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

  【前言】

《南鄉子·淥水帶青潮》是晏幾道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一位在橋上倚闌而立的妙齡女郎,刻畫出弄柳奏簫、吸引路人,卻可望不可即的美麗少女形象,格調淡雅清麗,語言含蓄婉轉,表現出詞人對少女的不捨之情。

  【註釋】

①淥(lù)水:清澈的水。

②青潮:水面呈青綠色,且旺盛飽滿,如同漲潮一般。

③朱闌:硃紅色的欄杆。

④雙笑靨(yè):此處是說女子笑,臉上出現一對酒窩兒。

⑤妖嬈: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風情。曹植《感婚賦》:“顧有懷兮妖嬈,用搔首兮屏營。”

⑥花朝:舊俗以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節為“花朝節”。

⑦減字偷聲:指詞調的減省節奏和減少歌辭字句,從而衍變新調。

⑧玉簫:簫的美稱。李商隱《送從甕從東川弘農尚書幕》:“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簫。”

⑨迢迢:遙遠。韋莊《訴衷情》:“鴛夢隔星橋,迢迢。”

  【翻譯】

清澈的春水帶著青潮上漲,水上的朱欄連著小渡橋。橋上站立著雙靨帶笑的美麗少女,好妖嬈,倚靠著欄杆撫弄柳條。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夠嫻熟地按照“減字偷聲”的變化吹奏玉簫。柳外的行人回頭顧盼,好遙遠,彷彿比那天上的銀河還要遠。

  【賞析】

這首詞寫人,刻畫了一位十分優美傳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寫景,為人物出場設定環境;一條清撤的'小河,帶著碧綠的潮水,向遠處緩緩地流去;河上架著一座兩邊圍著紅色闌干的小小渡橋。朱闌映淥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閒雅優美,色彩豔麗鮮明,短短兩句即展現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畫面。“橋上女兒雙笑著,妖燒。倚著闌干弄柳條。”“柳條”二字語意雙關,既指柳條隨風飄揚的情景,又指少女美麗迷人的腰肢。接著三句刻畫人物。詞人不寫她的眉,不寫她的腰,也沒有摹繪形容其髮型、妝飾和身材,而是把鏡頭對準“女兒”面頰上那兩個迷人的酒渦。既突出了特徵,又省去許多筆墨,跳出了前人描繪女性的窠臼。緊接著用一個兩字短句“妖嬈”,加以讚歎,說她無比嬌美動人,別的都不須細看,只要看一眼她臉上那兩個笑容可掬的酒渦就足夠了。從句法結構上說,“妖嬈”也是貫通下句的。此時此刻那位“女兒”正獨自靠著橋上的朱闌,手裡擺弄著柔軟細嫩的柳條。這是作者攝取的第二個鏡頭。如果說第一個鏡頭是靜態,那麼第二個鏡頭則是動態了。“女兒”擺弄柳條,不知是探春還是惜別。含而不露,留下聯想和思索的空間。上片五句,分為兩層,先拉開幕布,推出景物,然後描繪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靜一動,層次極為分明。

下片從月夜花朝寫起,少女先是擺弄楊柳,此時又在月夜裡吹奏起了玉簫。這優美的境界愈發使女子的形象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翩。“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最後兩句,通過“行人”的反應來讚美“橋上女兒”容貌出眾、技藝超群。每當人們看到她面頰上那迷人的“雙笑靨”,聽到她所吹奏的“玉簫”聲時,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戀地回頭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卻亦遠在天涯,若想與她相會,只怕比渡過迢迢的銀河還要遙遠。像謎一樣美麗的女孩終究還是一個未解的謎,也許,她是仙子從天而降,在人間作短暫的停留,那纖塵不染,高雅脫俗的綽約風姿,讓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這首詞意境瑰麗、神奇,形象刻畫宛如水中月、鏡中花,不需浮辭豔採,卻充滿了遇物生輝的意境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