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晏幾道《南鄉子·新月又如眉》賞析

校園 閱讀(3.94K)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

晏幾道《南鄉子·新月又如眉》賞析

宋代:晏幾道

新月又如眉。長笛誰教月下吹。樓倚暮雲初見雁,南飛。漫道行人雁後歸。

意欲夢佳期。夢裡關山路不知。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還是涼生玉枕時。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譯文

又是新月彎如眉的時候,悠悠哀音,長笛月下為誰吹?獨倚高樓,在暮雲中第一回看到歸雁正不住地向南飛去。可不要說遠行的人要比雁還遲歸啊!

想在夢中體會相會的美好,可是山重重,路迢迢,卻向何處尋!只能等待遠方的書信來紓解心中離愁別恨,可是遲遲不到。一夢驚醒,惟有單調的玉枕與刺骨的涼意。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註釋

“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團欒意”與唐王涯《秋思贈遠》“不見鄉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為後文的“行人”“短書”作伏筆。如眉,指月鉤彎如眉狀。

“長笛”句:借用唐杜牧《題元處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長笛,與倚春風弄月明”為背景。

“樓倚”句:化用唐趙嘏《長安晚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詩意。

南飛:雁為候鳥,每年春分後往北飛,秋分後飛回南方。

“漫道”句:語出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

佳期:相會的美好時光。

“夢裡”句:化用南朝粱沈約《別範安成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

思”意,典出南朝粱蕭統《文選》李善注引《韓非子》:“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於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處藉以表達男女相思之情。

書:信。破:消解。恨:指離恨。

應:是。

玉枕:玉製或玉飾的枕頭,亦用為瓷枕、石枕的美稱。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創作背景

公元1055年(仁宗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晏幾道春風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現實社會的霜刀雪劍。詞人當時還年幼,後由二哥的妻子張氏“養毓調護”,之後嫁娶成家。《南鄉子·新月又如眉》就是詞人成家之後外出之時懷念愛人而寫的一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離思的懷人之作。

上片以時景起筆,而歸結於情思。

“新月”頗有與“故人”暗成對比的意味,“如眉”則是不圓之意,暗點離思主題,愁上眉間。“又”是此景之嘆,表明她已歷見多次,既狀時間之長,亦隱隱透出觸目經心、怎堪又見的苦澀。“誰家玉笛暗飛聲”(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恍惚間,耳際晌起聲聲長笛。“誰教”表面上探尋的是月下吹笛的.緣由,實則卻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時候,或許是因為不忍它“與倚春風弄月明”(十牧《題元處士高亭》)的歡樂情調,也或許是因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的愁傷動思,無論為何,此二字一變客體為主體,顯示並非她有意聞笛,而是笛聲無端相擾,牽動其離愁別恨。

“樓倚”兩句寫其所見極具層次感,獨倚高樓,先是看到天涯盡處一片“暮雲”夕景,繼而蒼茫雲間“初見”斑黑點點,爾後逐漸清晰擴大為可識別的“雁”,繼而在雁過後醒覺它們所循的方向,點破時節。“南飛”兩字獨為一句,語音短促似結未結,彷彿狀寫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蹤群雁行跡的整個時間過渡,直至影蹤全無。“漫道”語極失落悽婉,別說希冀行人雁前歸,怕是連“行人雁後歸”也是一種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見引其思,旋即思緒便被聲音中斷;再由所聞引其思,旋即思緒又被景物中斷;復由所見引其思。幾經轉折,悱惻漸深,最終轉入沉沉的哀傷。

下片以情思起筆,而歸結於時景。

“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五代顧《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現實中的“佳期”,唯有寄望於託夢圓願,“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轉念,也存了但求稍解離愁的期待,可卻偏偏連這小小渴望也無法得償。人說“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李白《長相思》),而她雖不畏“關山路”苦,奈何“不知”關山路!現實夢境兩頭空,離恨已不可能由“佳期”來解,那麼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綿綿情話,但求隻言片語便於願已足;“破”狀她極欲消除、從此遠離別恨,一至於要將之徹底粉碎使其無法重拼再生;“卻”又是一個滿懷希望的期待之辭。然而“應遲”,這短書必是遲米的肯定判斷,似乎出於她過去的經驗。“簟涼枕冷不勝情”(顧《浣溪沙》(雁響遙天玉漏清)),等到那“短書來”,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閨衾的“涼生玉枕”時了。至此退無可退,“還是”兩字,蕭冷無邊,思量無盡,幽怨無限,神傷無已。

該詞的一大特色,在於隱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詩境、或詞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將之凝用一處,而散融於全篇,彼此呼應,互為伏筆,息息相關卻又不著於形,而其佳妙處,更在以虛字點化、提挈全篇,緊鬆斂放之間,不僅使前人興象渾化如一、渾化盤如己,更曲盡心念情緒之婉折深綿,抑揚頓挫,味中有味。(郭思韻)

《南鄉子·新月又如眉》作者介紹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