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化學大學聯考複習應重視學生能力訓練

校園 閱讀(1.67W)

當今的MCE已從知識型逐步過渡到知識—能力型,並且越來越向能力測試的方向傾斜。因此,旨在組織學生迎戰MCE的化學大學聯考複習,應當把學生的能力訓練放在突出的地位。

化學大學聯考複習應重視學生能力訓練

一、緊扣“三點”“織網”,培養學生統攝化學知識的能力

國家考試中心化學科命題委員會對考生的思維能力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擺在首位的是要求他們“對中學化學應掌握的內容能融匯貫通,把知識橫向和縱向整理,使之網路化,有序的貯存……正確複述、再現和辨認。”為什麼學生必須具備對化學知識融匯貫通、橫縱整理、有序貯存的能力呢?從現代教學論的觀點分析,原因有三:

第一,只有將化學知識橫縱整理,捨棄雜多的枝蔓,留下知識的主幹,學生才會獲得更深刻、更具實質性的理解;第二,只有將化學知識橫縱整理,儘量“簡約化”、“單純化”,納入知識系統的整體中去,學生才容易作抽象的“邏輯記憶”,使其保持長久;第三,只有將化學知識橫縱整理,有序存放,構成了具有“生長力”的知識體系,學生用時才能取之快捷,易於遷移和再創造。

那麼,在化學大學聯考複習教學中,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橫縱整理化學知識的能力呢?我們的體會是:師生共同運作,緊扣“三點”織網;即:抓“考點”,搭框架;抓“熱點”,為骨幹;抓“難點”,作重心,使知識結構化、程式化,形成化學體系的網路。

二、設計思考階梯,強化學生突破化學難點的能力

綜上所述,從一定意義上講,化學複習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考點—熱點—難點”這根軸心構建知識體系,並運用它來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突破難點無疑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化學難點具有“深”、“雜”、“混”的特徵。所謂“深”,是指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深奧,因而學生不易把握它的內涵、實質;所謂“雜”,是指化學問題頭緒繁雜、難懂,因而學生理不清線索,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所謂“混”,是指對若干化學問題的區分點把握不準,分辨不清,因而學生往往將似是而非的問題搞混淆。

如何在化學複習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突破知識難點的能力呢?我們的做法是:圍繞難點設計環環緊扣、層層深化的“思考階梯”激發學生探究,通過“階梯式”思考題把難點知識的難度降下來,以求化深為“淺”,化雜為“單”,化混為“清”。

我們就是這樣通過系列“階梯式”思考題,創造出讓學生討論、探索的情景,激發他們運用比較、判斷、推理、歸納、概括等思維方法,沿著一個個的'“思考階梯”攀登,達到突破難點,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編織關係表解,提高學生凝練化學規律的能力

通過什麼途徑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凝鍊化學規律的能力呢?我們認為較成功的一種作法是指導學生學習編織關係表解:教師設計系列探究問題,啟發學生對繁雜的化學知識進行分析、整理、類比、篩選、歸納和抽象等思維加工,學會用精煉的字、詞、句,編織成揭示化學規律內涵的簡明圖解或歸類表格,使具體問題抽象化;進而指導學生遷移、運用,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提高創造能力。

四、變換訓練層次,發展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應試能力如何提高?不少學校的許多老師,熱衷於在複習教學中搞“大運動量”,帶領學生在茫茫“題海”裡拼命做題,以為“熟能生巧”。不可否認,學生做題多了,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雙基”水準,然而卻事倍功半。筆者十分贊同大學聯考命題委員會成員段康寧教授的主張:能力的培養提高是寓於平時正常的教學(當然也包括複習教學)全過程中,不是靠題海可一蹴而就的。

有一種說法,叫做“5×1<1×5”,很有道理。指的是圍繞同一能力層次,同一型別做5個題目,其實效遠小於“1×5”——讓學生做一道題時,指導他們從5個不同的能力層次進行討論、探究。這5個層次是:①此題怎麼做?②為什麼這麼做?③怎樣想到這樣做?④還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題?⑤改變一下條件或設問角度,此題還能變換什麼形式?又能出現什麼新的題型?是容易了還是更難了?

總之,跳出“題海”,變換有限量的習題的能力層次,發展學生的多極思維,以適應年趨提高的MCE的能力測試的要求,為高等學校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便是我們大學聯考複習教學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