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8.97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

  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1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例項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增加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相關知識,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於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絡,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能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瞭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絡,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教學“面積單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為什麼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二是指導每個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三是瞭解面積單位與相應長度單位的內在聯絡。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不叫容易發現,而且便於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也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其推導方法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有相通之處。同時本課也是學習梯形、組合圖形面積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這部分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所以本課內容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之上才能學好本課,讓學生動手操作去探索數學的奧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空間觀念。使學生知道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時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同時使他們獲得積極、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你還能記住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嗎?(S=a×b)那麼,這個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呢?

2、同學們,請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紅領巾,知道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嗎?(三角形)如果叫你們裁一條紅領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嗎?(求三角形面積)。要想知道這條紅領巾的面積時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講授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方法形或正方形來研究的`。今天,我們能不能將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

2、提問: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類可以分為幾類?分別是?

(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我為大家準備了這些三角形,請你們自己試圖去拼一拼,看你能發現什麼?

4、拼圖推導公式,按三角形類別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⑴、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

提問: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麼圖形?你發現了什麼?

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當於三角形面積的2倍,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師把圖形貼在黑板上,再請說推導過程,並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⑵、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⑶、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5、小結: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利用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匯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

板書:s=ah÷2

三、鞏固練習

5、練習:出示教材第85頁的例2,請學生獨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85頁的“做一做”及第86頁的練習十六的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提問:這節課我們探索了那些知識?學到了些什麼?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利用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匯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從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

2、這種“轉化”的數學方法是數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學們今後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五、思維拓展

教材第87頁第6題。

六、佈置作業

教材第87頁第3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經歷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並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

2、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解決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初步學會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實踐活動中應用數學。

4、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習興趣和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1、課標解讀

根據《標準》精神,國小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發揮他們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以往教材相比,這部分知識在結構上與義務教材大體相同,但突出的變化是加強了探索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課在討論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應注意給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究空間,使他們能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探究的體驗。

2、內容分析

本內容是教科書的第82~83頁例4及練習二十的相關習題。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面積的概念並掌握了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探究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應該說國小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從學習長度單位的進率到學習面積單位的進率,是認識發展的一次突破。學好本課內容,不僅能鞏固前幾節課知識,還能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為以後學習立體圖形打下基礎。由於相鄰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受負遷移影響,學生計算面積進率時容易出錯。例4教材採用由舊引新的方式,提出學習課題,即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那麼,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教材採用1∶1的比例畫出了1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並在正方形內用虛線畫出了1平方釐米的小方格,然後引導學生根據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算出邊長1分米即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至於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的關係,則由學生自己依次類推。

教學重點是掌握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難點是面積單位的換算。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切實參與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的推導過程。

三、教法、學法

1、由於學生在以往生活、學習中較頻繁接觸周長等一些進率為10的單位,受相鄰長度單位進率為10的影響,學生容易產生相鄰單位進率都是10的錯誤遷移。再加上三年級學生思維分配力較弱,有時在計算中會顧此失彼,出現錯誤。因此,要加強對比,尋找規律,使學生體會到相鄰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它們的進率是有聯絡但又不同的。

由於學生還沒學過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學生口頭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可以這樣想:因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個平方釐米,8個平方分米就有8個100平方釐米,也就是800平方釐米。又如要求300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可以這樣想:因為每100平方釐米是1平方分米,300裡面有3個100,就是3平方分米。

2、學法點撥

(1)面積單位進率的推導與直觀圖象相結合。

(2)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讓學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圖片中讓學生用1平方釐米的小方塊擺,或畫、或算來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釐米的結論。

(3)要充分暴露學生思維過程。面積單位換算時,老師要注重學生想的過程,多問幾個“你是怎麼想的”。

(4)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推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國小三年級數學《面積》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並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3、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4、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課前遊戲:考考你的觀察力。

2、動畫引入:

藍貓三千問,08年什麼大事?森林裡舉行運動會。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圖形?

生:長方形和正方形。

藍貓:這兩個場地的面積有多大?

師:有哪些辦法?

生1:用面積單位去擺。

生2:可以計算。用長乘寬,我是預習的。

師:你能從擺面積單位的過程中,發現面積計算的方法嗎?我們今天來研究。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3、主動探究

(1)提供生:透明方格紙、1平方釐米正方形紙塊、尺子和一張印有六個圖形的紙。

師:請自己選擇材料和工具,想辦法求出六個圖形的面積,並把資料記錄下來。

作業紙:

長度單位:釐米

1號圖(橫放):長5寬32號圖(豎放):長4寬2

3號圖:正方形邊長24號圖:正方形邊長3

5號圖(橫放):長4寬16號圖(橫放):長6寬4

(2)學生個體活動,然後小組交流。

師:每人在組內交流你選擇了什麼圖形,用什麼方法得到了面積。小組內選擇一人記錄,一人彙報。

彙報:

第1組:用透明小正方形紙覆蓋在2號圖形上,2號圖形是長4寬2,有8個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8平方釐米。再覆蓋在6號圖形上,6號圖形是長6寬4,有24個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24平方釐米。

同時另一生記錄在黑板上。

師: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麼樣?

生:很簡單。

師:也是這樣做的舉手,有不同的嗎?

第2組:用小正方形擺在第1個圖形上,橫著擺一排5個,豎著擺了3個,一共要擺15個小正方形,面積是15平方釐米,同樣方法擺第4個圖形。

師:(指圖1)為什麼只擺7個?

生:因為一排5個,豎著擺3排就行了。

第3組:用尺子畫圖1格子,長是5畫5格,寬是3畫3行,一共是15個小正方形,面積是15平方釐米。

師小結:剛才用透明小方格去量,用尺子畫格子、用小正方形去擺,知道了這些圖形的面積。

(3)比較這些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數方格的。

師小結:長是幾,就是有幾個這樣的面積單位,寬是幾,就有幾排這樣的面積單位,長方形面積就是含有面積單位的個數。

(4)長方形面積單位和什麼有關?又有什麼關係?

生: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有關。

師:能結合操作中的資料,說說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1號圖形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有3個5是15平方釐米。

2號圖形長是4釐米,寬是2釐米,面積是8平方釐米。

3號圖形長是3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9平方釐米……

師:這些都說明了什麼?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師:都說明了?

生:長方形面積是長乘寬。

師: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正好是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積。

請生閉眼想象,長是7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多少平方釐米?

長8米,寬5米,面積多少平方米?

師:長方形面積可以怎樣計算?

生:長乘寬(師板書)

師:正方形面積怎樣算?

生:正方形面積等於邊長乘邊長。

師:你怎麼想的?正方形面積為什麼等於邊長乘邊長?

生: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

師: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面積也可以用長乘寬,也就是邊長乘邊長(板書)

集體朗讀公式。

3、生活中的應用

(1)計算長方形面積要知道什麼條件?要求正方形面積呢?

圖:舉重場、田徑場(無資料)

師:要計算這兩個場地的面積,要知道什麼?

生:長和寬邊長

圖:兩塊場地出現數據。田徑場:長50米,寬30米舉重場:邊長8米

生計算。彙報:

生1:舉重場面積64平方米,8乘8=64生2:50乘30=1500平方米

(2)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圖:藍球場P99--5求面積。長28米,寬15米生彙報。

(3)獎品:藍貓書籤

師:書籤是什麼形狀?估計面積大約多少平方釐米?

生1:大約是48平方釐米。生2:這個書籤大約是45平方釐米。

師:你怎麼想的?生:長9釐米,寬是5釐米。

師:你為什麼先估計它的長和寬?生:知道長和寬,就能估出面積。

請生測量書籤長和寬,計算面積。彙報;長是12,寬是4,12乘4=48平方釐米

(4)主席臺背景圖:每個小正方形邊長是2米。算背景圖面積。

生1:將小正方形下移得到長,左移得到寬。

生2:畫出長方形長和寬的格子。

4、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