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三年級《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43W)

  設計說明

國小數學三年級《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面積單位,還要讓學生感知這些面積單位的大小。因此,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兩點:

1.巧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測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並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適時提出:同一本書,為什麼測量的結果卻不一樣?由此引入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聯絡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直觀且有效的學習手段,也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方式。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藉助動手操作這一直觀手段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通過體驗認識——動手操作——實際應用,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知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每組一個信封,信封裡有3張正方形紙,這3張正方形紙的邊長分別是9釐米、4.5釐米和1釐米,還有3張面積大約是4平方釐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匯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是面積。這節課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數學書,在小組內用準備好的學具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聯絡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直接提出問題,在引導學生動手進行實際操作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提出測量要求。

(1)測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麼樣的圖形作為測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並說明理由,再用選擇的測量單位進行測量。

(2)統計選擇結果。(由各小組組長彙報選擇作為測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在黑板上統計)

小結:選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主要有兩點原因:①正方形能密鋪;②操作簡單方便。

2.彙報測量結果。

(1)各小組彙報測量結果。

(2)提出問題:同一本書,為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

(學生討論後彙報)

(3)總結:測量同一個圖形,要想測量出一致的數值結果,需要統一測量單位。

3.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一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明確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cm2)。

(2)用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釐米?

(3)體會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

①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與粉筆盒正面比一比,體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②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

③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米?

④操作:用手臂圍出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4名同學合作用手臂圍一個正方形,教師用米尺量一量圍出的正方形的邊長是不是1米)

小結:計量稍大圖形的面積一般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或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dm2);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m2)。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3個面積單位,應用面積單位我們就能準確地測量和計算面積了。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討論交流,然後進行實際驗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實際大小,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