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江蘇大學聯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校園 閱讀(2.37W)

大學聯考歷史知識點繁多而瑣碎,因此大家在複習的時候要多下功夫。江蘇的朋友也正在複習歷史,不知道複習了多少內容了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江蘇大學聯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

瞭解宗法制的基本內容:

性質: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內容:是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定宗族內部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以保證王權的穩定。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理解分封制基本內容:

內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義務: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等義務。

權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在他們的領地,有設定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的獨立性。

2、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瞭解秦朝的建立與疆域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瞭解皇帝制度的創立

秦始皇首創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瞭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與太尉

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權為中心比較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在中央設立三公。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兼理國家監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瞭解郡縣制的建立

郡縣制的建立始於春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郡守、縣令或縣長由朝廷(皇帝)任命。郡縣制的建立,實現了中央對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標誌著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認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影響

對秦朝影響: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封建經濟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來重要作用。

對後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具有開創性,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瞭解漢朝郡國並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郡國並行制:漢初劉邦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同時實行)。漢武帝時,逐步削弱王國勢力。

行省制度:元朝為改變宋朝地方無權、人浮於事的局面,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設定宣慰司進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體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稽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隋唐時,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瞭解我國古代主要的監察機構

漢武帝后期,分全國為13州。州作為監察區,設級別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高官。唐太宗,依山河形勢,分全國為10道,作為監察區。

4、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瞭解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

廢丞相:1380年,明太祖以“謀危社稷”的罪名,誅殺胡惟庸,同時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規定,以後不許再立丞相。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設內閣:丞相廢除後,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制度正式確立。

瞭解清朝設定軍機處

清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只能跪受筆錄,全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認識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a、皇權失去了約束和監督,使皇帝決策具有個人的獨斷性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b、絕對的君主專制又使大小官員只能唯上是從,助長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c、必然導致官僚機構得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汙腐化之風盛行。所有這一切,都極大地妨礙社會的進步。自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

  高一歷史考點知識點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 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 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於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於氾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誌是《十二銅表法》的頒佈。

公民法: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係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誌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繫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侷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高中歷史選修知識要點

商鞅變法

背景

(1)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經濟基礎變化;(2)新興地主階級興起,階級基礎變化;

(3)百家爭鳴的局面,法家思想的影響奠定了思想基礎;(4)秦孝公順應時代潮流

措施

經濟:

(1)經濟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3)統一度量衡

政治:

(1)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世卿世祿

(2)嚴格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

(3)推行郡縣制,強化中央集權

(4)制訂《秦律》

文化:

焚燒詩書

風尚:

改革社會風尚

性質

加強地主階級中央集權的封建化改革

影響

(1)戰國時期最徹底的改革

(2)確立了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3)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從此開始

(4)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為秦後來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5)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成功原因

(1)順應歷史潮流: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商鞅變法順應了這一趨勢。

(2)商鞅取信於民,執法如山,不懼權貴,以大無畏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

(3)商鞅變法的內容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

(4)法家思想的傳播和商鞅對守舊派貴族的論戰,奠定了變法的思想理論基礎,掃除了變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