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下冊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3.19W)

歷史學科是一張規律性強,線索脈絡清晰的知識網,學習七年級的歷史,要把握住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絡,抓住關鍵以點帶面,全面複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下冊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2.1727 年,清朝開始設定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

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定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

5.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島。清朝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明朝經濟發展與“閉關鎖國”

1.清朝的閉關鎖國:

原因:清朝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當時西方的殖民統治者正向東方擴張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表現:清初的 40 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臺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 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評價: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當時的西方國家正先後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朝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鮮明的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的瑰寶。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蹟。

3.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的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

4.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記錄了我國手工業成就。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 17 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5.明朝末年,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利技術的

著作《農政全書》。

6.明清時期,古典小說創作進入成熟階段,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遊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作者吳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七年級歷史重點知識

第12課

1.漢初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措施?

漢初的漢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帝、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

2.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頒佈“推恩令”(主父偃),進一步削弱封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中央司隸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長安舉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4)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5)軍事上: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6)派大將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的交往,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影響:漢武帝出現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軍事上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與加強,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3.東漢:25年,劉秀(光武帝)都城洛陽(東京)

第13課

1.治理黃河:漢武帝治理黃河,親臨治河工地;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治河。

2.農業進步:西漢的耕犁已安裝便於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歐洲早一千多年。西漢發明的新型播種工具耬車,大大加快了播種速度。

3.手工業:漢代的絲織品已經使用提花機,能織出精美的花紋。東漢的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風冶鐵提高冶煉質量,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4.商業:西漢的都稱長安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

第14課

1.冒頓單于統一蒙古草原,建立強大的國家。匈奴的發展表現:畜牧業發達;冶鐵業發展;學會了農耕。

2.漢與匈奴的和戰

(1)漢初國力弱,被迫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漠北戰役:

(2)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衛青擊潰匈奴主力,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抗衡。

(3)漢元帝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昭君出塞。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貢獻。

  七年級歷史常考知識

百家爭鳴

一、問:列舉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春秋時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主要思想:

1順應自然;

2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3主張無為而治。

2、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由其弟子編寫的《論語》記述了孔子言論)

(1)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

2主張以德治國;

3主張實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學成就):

1教育: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2教學: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學原則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溫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3、孫武:兵家創始人,是傑出軍事家,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著作《孫子兵法》。

(二)戰國時期的代表有:

1、墨家:代表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民貴、君輕”)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繫社會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莊子,主張: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韓非,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統治者所採用——秦始皇)

二、百家爭鳴:

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

2、戰國時期的主要思想派別、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2)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民貴、君輕”)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繫社會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莊子,主張: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韓非,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統治者所採用——秦始皇)

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注意:儒家 與 法家 的思想主張截然相反 。

(1)運用三家觀點解決問題:

儒家:說服教育;道家:順其自然,如閉門思過、自行解決;法家:依法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