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往事依依課文賞析

校園 閱讀(1.21W)

導語:《往事依依》是一篇回憶童年讀書生活的散文,淺顯易懂。考慮到它在內容上與第一單元“親近文學”有內在聯絡。語氣優美,飽含深情。以下小編將為大家分享這一篇課文的閱讀賞析範例。歡迎大家閱讀。

往事依依課文賞析

《往事依依》原文:

年華似流水。【句解:首句用“年華似流水”的比喻既形象地描述了時光像流水一樣的接連不斷,又表現出時光易逝的特點。】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尋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句解:把“不少事情“”搜尋枯腸而不可得“與”幾件事“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進行對比,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突出這幾件往事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和對自己一生的影響。開篇運用對比的手法,既照應了標題,又很自然地引起下文。】

小時候,我住的小屋裡掛著一幅山水畫。這只是一幅極普通的畫,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說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厭。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彷彿進入畫中,"徜徉於山水之間",甚得其樂。入了神,自然樂在其中。家裡有一部《評註影象水滸傳》,一開啟,就被一幅幅插圖吸引住了。梁山雄偉險峻,水泊煙波浩淼,水面有無邊無際的蘆葦,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好像就是家鄉長江邊焦山一帶。那時讀《水滸傳》,會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風景當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的官軍在茫茫蕩蕩的焦山下,在蘆葦水港中走投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猶如身歷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後年齡增長,也曾重讀《水滸傳》,雖然理解比小時候深入,但是形象卻不如那時鮮明。後來才懂得,這就是形象思維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記憶。

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來自讀書。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而其中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的,竟是一本讓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詩》。

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雪,麗日藍天,風雲變幻,真是美不勝收。《千家詩》中很大部分詩歌歌詠祖國風物,按春夏秋冬時序編排,開啟書往下念,四季風光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吟誦這些詩句,春花秋月,夏雲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塗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令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腦海裡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鬱。

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國文教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誦。記得一次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老師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此後我每次登上滿眼風光的北固樓,望著滾滾長江水,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不用說,這首詞我至今還能背得滾瓜爛熟。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也是在國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老師,是年輕的新派人,他喜歡教白話文。有一次,教到田漢《南歸》中的詩;模糊的村莊已在面前/禮拜堂的塔尖高聳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園柳、屋頂上寂寞地飄著炊煙"。老師朗誦著,進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裡。這種感情傳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這幾句詩鐫刻在我心上,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能信口背出。此後,我對新文學更有興趣,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憶,就彷彿看到國文老師那左右搖晃的身子和那注滿情思的眼睛。

老師常對我們說:"你們光念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諄諄教導銘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

原文賞析:

選文開頭先感謝兩位老師“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是“我”後來能熱愛文學,走上文學之路的重要因素。“雕鏤”是雕刻的意思。寫出了兩位老師的影響之深,就好像用刀刻在心裡一樣,永不忘記。接著,作者回憶了兩位老師的不同之處:教古文的老師喜歡大聲朗誦,而且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這是對老師教課時入情狀態的描寫。也正是老師這種忘我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慷慨悲壯,從而產生愛國情懷。年輕的白話文老師採用的是另一種感染學生的方法,他是用自己滿含深情的眼睛,在演繹著田漢《南歸》所表達的愛國之情,使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傳染”而不是“感染”言外之意老師的這種用眼睛所傳出的感情沒人能迴避的了,不想接受也得接受。“鴉雀無聲”寫出了學生被感染後的聽課狀態。“深深”則寫出了學生被感人的程度。這都是造成作者“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能信口背出。”的主要原因。文章沒有運用任何華麗的詞語,就是通過細緻的觀察,精緻的描寫來刻畫兩位老師的形象,表達往事依依的由來。

寫兩位老師所講的兩首詩,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兩首詩的主題都是愛國,這正好與作者要表達的文章主題是一致的,真可謂別具匠心。也有人把這兩首詩說成是作者當年上課時的真實回放,這就更能說明兩位老師對作者影響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