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學設計的課程內容

校園 閱讀(2.72W)

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目標設計;根據學生現實發展水平確定教學起點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時間設計;教學措施設計;教學評價設計。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教學設計的課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教學設計的課程內容

  一、教學目標設計

  (一)設計教學目標的意義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最先要考慮的問題。設計教學目標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媒體以及調控教學環境的基本依據。教學目標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程序和預期結果,或者說,它具體指引著教學活動往哪裡走,只有知道了往哪裡走之後,才能選擇適當的內容、方法來達成預期目標。如缺乏清晰的目標,教學將失去導向,只能盲目進行。因此,設計教學的第一步即在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依據。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評價功能,由於它具體規定著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和質量要求,因而在檢驗、評價教學效果時必須從目標出發,以教學目標為基本的評價尺度。缺少教學目標或教學目標不明確,都會給教學評價工作帶來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講,設計明確的教學目標也是由教學評價工作的需要所決定的。

3.教學目標是學習者自我激勵、自我評估、自我調控的重要手段。由於教學目標能提供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使學生明確了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增強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根據目標指引的方向不斷調整學習方式,積極克服困難,為達成預定的學習目標而努力。

由此看來,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指向、評價和激勵等多方面作用。在教學設計中科學、合理地確定好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於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設計教學目標的步驟

1.鑽研教學大綱,分析教材內容。

2.分析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態。

3.確定教學目標分類。

2:情意的目標

3:動作技能的目標

4.列出綜合性目標。

5.陳述具體的行為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表述

在教學目標確定後,如何清晰、準確、具體地表述教學目標,就成為教學目標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教學目標的傳統表述,常以教師為本位,以較抽象、籠統的話語來表達,例如,“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等。這種表述方式的最大弊端就在於不夠明確,缺乏操作性,難以測量評價,很難肯定教學目標是否確實達成。

一般說來,一個規範、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個要素:

1.行為主體。

2.行為動詞。

3.情境或條件。

4.表現水平或標準。

  二、根據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確定教學起點設計

全面瞭解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準確把握教學起點,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主要指學生已有的知識準備、能力水平、身心成熟程度和學習動力狀態等。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學習準備狀況是教師施教的基礎,教學只有建立在學生現實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教與學之間的溝通才能成為可能。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準確把握學生現實發展水平的基本意義在於:

(1)有利於教師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教學起點總是以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為標準的,起點過高或過低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正常發展。因此,全面瞭解學生,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對於教師正確確定教學目標,選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保證教學活動在一個良好的起點上順利展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有助於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調控各種環境因素,為學生提供背景知識,創設良好學習環境,促進起點行為和新的學習之間的內在聯絡。

(3)有助於教師甄別學習者的個別差異,以便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相應程度的發展。

確定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認知因素。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的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的技能技巧、知識儲備、認知結構和認知風格(不同的學習方式)。

2.非認知因素。主要包括學生的一般生理髮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態如學習興趣、態度、需要、意向以及情緒情感狀態等。

3.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學生家庭的文化背景和職業背景,學生間的社會交往、相互關係以及師生間的人際關係等。

在全面瞭解學生上述各方面情況的基礎上,教師和教學設計人員需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準備狀況和學習動機狀態給予特別關注,認真分析,因為這兩方面因素是構成學生現實學習水平的主要方面。

  三、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也就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教學內容集中體現在教科書中,由於教科書的編排和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它所呈現的知識內容和知識結構必須經過教師的再選擇、再組織、再加工,才能切合教學的實際需要,才能由死材料變為活知識,並最終有效地內化為學生掌握的知識。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教學內容的設計,有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設計,實際的教學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從教學設計的角度考慮,一般將知識分為以下三類:

  (一)根據陳述性知識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陳述性知識,主要是有關世界是什麼的知識。這類知識可分三種形式:

1.有關事物的名稱或符號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學習要求記住事物的符號和符號代表的個別事物,獲得的是一種孤立的資訊。例如,外語單詞的學習,所掌握的就是這種知識。

2.簡單命題知識或事實知識。如學習“中國的首都是北京”、“三角形有三條邊”這樣的單個命題,所獲得的知識即這種知識。

3.有意義命題的組合知識,即經過組織的言語資訊。如陳述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所需要的就是這類知識。

  (二)根據程式性知識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程式性知識是有關“怎麼辦”的知識。例如,要學生根據給定的半徑數計算圓的面積,將一堆混雜的蔬菜水果逐一歸類,根據語法修改病句等,學生能正確和順利地完成這些任務,就是獲得了相應的程式性知識。

  (三)根據策略性知識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策略性知識也是回答怎麼辦的問題的知識,它與程式性知識的主要區別在於它所處理的物件是個人自身的認知活動,是個體調控自己的認知活動的`知識。例如,在陳述性知識具備的條件下,有些學生面臨新的學習任務時顯得靈活,適應能力很強,有些學生則顯得呆板,應變力差,造成這種學習上的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策略性知識。

總之,要搞好策略性知識的教學設計,教師必須首先學習和掌握有關學習策略、認知策略方面的知識,加強策略教學的訓練,同時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策略性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根據策略性知識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鍼對性的教學設計。

  四、教學時間設計

  (一)設計教學時間的意義

時間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心理學、教育學的概念。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時間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從教育學的角度看,時間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學校教學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的,教學時間是影響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控制和改變教學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著控制和改變教學活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瞭解、研究教學時間,並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和控制,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設計教學時間的維度

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從不同維度把握教學時間的確切含義,從不同方面瞭解考察教學的時間效益,從而使教學時間的設計更加科學合理,切合教學實際需要。以下幾個概念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間時必須瞭解和掌握的,它們從不同的維度決定著教學的時間效益。

1.名義學習量。也就是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時間總量,它具體表現為學校每年的總學時量。在我國中國小中,這一時間量由國家統一規定,因此各學校間每年的總學時量差異不大。這一時間量是針對學生整體設計的,具體到每個學生個體,這一時間量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還有必要考察個別學生實際的有效學習量。

2.實際學習量。指每個學生實際接受的有效學習時間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學生遲到、缺勤和教師缺課以及其他因素(如學校隨意組織活動造成的教學中斷及對教學的干擾)的影響,每個學生及不同學校的學生實際接受的有效學習量是不完全一致的。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出勤率與其學習成績呈正比關係,學生的學業成績受出勤天數、無故缺勤和遲到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因此,保證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量,是教學時間設計、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3.單元課時量。指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某一單元或某一具體內容時獲得的學習時間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對各種課程內容的時間分配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對閱讀、思考、練習、討論、測驗活動的時間分配),研究表明這種差異與學生成績之間的關係也呈現比較複雜的關係,有的正相關,有的負相關。因此,教師在確定課堂教學時間分配時應全面考慮教材內容、學生學習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切不可憑個人興趣、習慣行事。

4.專注學習時間。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專心學習的時間。實踐表明,教師授課期間,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在始終如一地專心聽課。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不專心學習的情況在課堂上是經常出現的。因此,即使在同一節課的時間內,每個學生的專注學習時間也是不完全一樣的。研究發現,學生的專注學習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強烈的影響,學習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專注學習時間的多少。另外,學生專注學習時間與其能力還密切相關,能力低的學生多出現不專心學習的行為,使學習活動中斷,而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在注意力渙散之前先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儘可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以保證學生專注學習時間得到增加。

5.教學時間的遺失。指由於受外界干擾或教師對教學處理不當造成的教學時間的浪費。教學時間的遺失對一堂課的質量有較大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儘可能避免以下幾種教學時間的遺失現象:

一是因課堂偶發事件引起的教學中斷。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紀律問題或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機智果斷地快速處理出現的問題,有些情況可以放到課後處理,這樣就可以使教學中斷的時間縮小到最低程度,不致對教學造成大的影響。

二是過渡時間過長。在一節課開始前和教學內容發生轉換時,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過渡時間過長,就會造成教學時間的遺失和浪費。因此,教師在課前設計時一定要對過渡時間嚴格設計,爭取以最精確、簡練的語言陳述過渡內容,使過渡時間儘可能縮短。

三是不當的練習作業造成的時間浪費。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如果教師佈置的練習不當,如難度過大,或學生對所學內容尚未掌握時就佈置作業等,就有可能造成學習機會的損失和學習時間的浪費。因此,設計好練習作業,也是提高時間效益的一個重要方面。

以上幾方面的內容在教師進行教學時間設計時必須認真考慮,它們作為教學時間的幾個重要維度影響著教師對教學時間的規劃。只有清楚地瞭解了這幾方面的內容,教師的設計方案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設計教學時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