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三年級上冊《克的認識》教案

校園 閱讀(4.59K)

一、教材分析:

關於三年級上冊《克的認識》教案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有效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去感悟,去體驗,去認識。以增加學生對“克”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二、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我在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努力體現一個宗旨——“活動與探究”。通過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以及猜測等活動,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自主探究。它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潛能。

1、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主動體驗數學問題。

這節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用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探索活動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的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中去感受1克的重量,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從而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感受。感受1克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生猜一猜引發爭論,教師及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探索的學習氣氛,開展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親自經歷和體驗下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從而在頭腦中建立1克的概念。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就在身邊。在這種體驗活動中,學生開始意識到怎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中學生感到數學並不是那樣遙不可及,數學其實是自己動動腦筋也能解決的事情,這對國小三年級學生來講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2、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係,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在本課中,讀出學生帶來的用克作單位的實物,在資訊彙報中,讓學生感受到克也是常用的重量單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掂量小包裝榨菜、方便麵、一塊香皂、一粒糖的重量等,初步體驗重量單位克。

這些材料真實而具體,也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如此與生活息息相關,我一定要學好它。產生學習需求。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而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3、自主探究實現“再創造”。

新課程呼喚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活動中,教師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估計1個2分硬幣和一個蘋果的重量,學生的結果各不相同。教師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辯論,當學生想到了卻說不清楚時,就啟發他們動手來操作,只要學生能努力達到的,教師就決不包辦代替。教師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一起承擔苦惱、分享快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出現,一顰一笑都體現出對學生的滿腔愛心,學生完全是在一種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的。

在這種氛圍中學習的孩子,怎麼會不喜歡數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