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重點

校園 閱讀(6.73K)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學的知識不夠豐富,只停留在對事物本身的認識。想學好生物這門課程,還需要不斷吸收和積累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必備的生物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重點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

人體內的廢物排入環境

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1.腎臟:(由腎單位組成)形成尿液

2.輸尿管:輸送尿液

3.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注:尿的形成是不間斷的,因有膀胱貯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間斷的

4.尿道:排出尿液

二、腎的結構

1.腎皮質:腎的外層,鮮紅時呈紅褐色

2.腎髓質:腎皮質的內層,淡紅色

3.腎盂:腎內測凹陷處,呈漏斗狀

注:每個腎由100萬個腎單位組成

三、腎單位的結構

1.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盤繞而成,另一端彙集成出球小動脈。

2.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3.腎小管:腎小管與腎小囊腔相連通

注:腎小球和腎小囊共同組成腎小體,腎小體位於腎皮質內,腎小管位於腎髓質內

四、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過濾:

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以外,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注:與血漿比較,原尿的成分少了大分子蛋白質;與血液比較,原尿的成分少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2.腎小管的重新吸收: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形成尿液。

注:與原尿比較,尿液成分少了葡萄糖

五、區別血液、原尿、尿液成分

六、尿液形成及排出路

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集合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

七、血液的流經路線

腎動脈(髒血)---→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腎靜脈(乾淨血)

注:從腎臟流出的血(腎靜脈),比進入腎臟的血(腎動脈)缺少的成分是尿素

八、排尿的意義

1.排出廢物;

2.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

3.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九、廢物的排出

(一)廢物排出方式

1.排洩: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2.排遺:食物殘渣及水在大腸中形成糞便,由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

(二)廢物排出器官

1.排洩器官:腎、面板、肺

(1)腎——尿液(水、無機鹽、尿素)

(2)面板——汗液(水、無機鹽、少量尿素)

(3)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注:水的排洩途徑有3條,無機鹽和尿素的排洩途徑有2條,二氧化碳的排洩途徑有1條

2.排遺器官:大腸、肛門——食物殘渣、水

注:水的全部排出途徑共有4條(與排洩途徑比,多了一條排遺途徑)

(三)人糞尿中的成分

1.無機物:水、無機鹽(氮、磷、鉀)

2.有機物:糞便中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尿液中的尿素(小分子有機物)

注:人糞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含量做多的無機鹽是氮

3.人糞尿不經處理,還含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卵

  七年級生物知識要點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髮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穀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症—--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兩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於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後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澱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腸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澱粉酶蛋白酶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

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七年級生物知識歸納

一、內分泌系統:

(一)組成:由內分泌腺組成,分泌物是激素

垂體:分泌生長激素、調節其他內分泌腺活動的激素(如促甲狀腺激素等)

甲狀腺(最大的內分泌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促進淋巴細胞發育的物質)

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

胰島(位於胰腺中):分泌胰島素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睪丸:分泌雄性激素

注: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直接進入毛細血管,隨著血液迴圈輸送到全身各處;外分泌腺(消化腺、汗腺等)有導管

胰腺既屬於內分泌腺,又屬於外分泌腺;作為外分泌腺時只能答“胰島”

(二)幾種激素的作用:

激素名稱

作用

分泌異常的表現

生長激素

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

侏儒症(幼年時分泌不足,智力正常)
巨人症(幼年時分泌過多)

甲狀腺激素

促進動物的生長髮育和細胞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地方性甲狀腺腫(成年時期缺碘造成分泌不足)
甲亢(成年時期分泌過多)
呆小症(幼年時期分泌過少,智力低下)

胰島素

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降低血糖濃度)

糖尿病(分泌不足)

低血糖(分泌過多)

二、神經系統

(一)組成: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1.中樞神經系統

(1)腦:由大腦、小腦、腦幹組成

小腦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和協調肌肉的運動

腦幹功能——有調節生命活動的心跳中樞、呼吸中樞等

(2)脊髓: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

2.周圍神經系統

(1)腦神經:由腦發出,分佈在頭面部感覺器官處的神經

(2)脊神經:由脊髓發出,分佈在軀幹四肢面板肌肉處的神經

(二)基本單位:神經元

1.結構

(1)細胞體:神經元的主要結構,內有細胞核

(2)突起:神經元特有的結構

a.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b.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注:樹突與軸突又稱神經纖維(其末端分支為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分佈全身);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包結締組織膜組成一條神經

2.功能

(1)樹突——接收神經衝動

(2)細胞體——產生神經衝動

(3)軸突——傳導神經衝動

(三)灰質、白質與神經中樞

1.腦和脊髓都是由灰質和白質組成

(1)灰質:在腦和脊髓中,色澤灰暗的部分,主要由神經元的細胞體組成

(2)白質:在腦和脊髓中,色澤亮白的部分,主要由神經纖維組成

注:大腦的灰質位於表層叫大腦皮層,脊髓灰質位於中央

2.神經中樞

(1)最高階神經中樞:

位於大腦皮層,有感覺(如視覺、聽覺、觸壓覺、痛覺、冷覺、熱覺)、運動、語言等最高階神經中樞

(2)低階神經中樞:

位於脊髓灰質,內有排便、排尿、膝跳、眨眼、吮吸、縮手等低階神經中樞

注:灰質是細胞體密集的地方,內有神經中樞;白質是神經纖維密集的地方,神經纖維負責傳輸資訊

(四)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2.反射的種類:兩種反射同等重要

(1)非條件反射(簡單反射)

a.天生就有,不會消退

b.如縮手、眨眼、排尿、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

c.神經中樞是脊髓灰質或腦幹

(2)條件反射(複雜反射):可以更好的適應複雜多變的外界環境

a.後天形成,需要學習強化,否則會消退

b.如聽口令、談梅分泌唾液、談虎色變等

c.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

注:與抽象的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也是最複雜的反射

(五)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組成(缺一不可):1感受器→2傳入神經→3神經中樞→4傳出神經→5效應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