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網路新技術在數學教學中

校園 閱讀(2.4W)

網路技術的作用一

如何網路新技術在數學教學中

利用網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網路技術集聲、光、電等為一體,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利用網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我先分別出示一枚硬幣和一個大圓形杯蓋讓學生想辦法測出它們的周長,學生很快就測出來了。這時,我就用螢幕上的小動物來表揚學生:“你真棒!”

接著,我又在電腦螢幕上出示悅耳的音樂和鐘山縣圓形廣場的圖片,並提問:“怎麼求我們鐘山的圓形廣場的周長?大家能用滾一圈或繞一週的方法測量嗎?該怎麼辦?”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地投入學習中。等教學完“圓的周長”後,我再次提問:“小明和小杰進行一次跑步比賽,小明沿著正方形的路線跑,小杰沿著以正方形的邊長為直徑的圓形路線跑,如果他們分別跑一圈,誰跑的路程長一些?為什麼?”我要求學生用學過的“圓的周長”來解決問題。網路技術聯絡實際生活的事例,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利用網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小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普遍較強。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例如,教學“位置與方向”時,我利用網路技術創設一組聯絡實際發生的颱風移動中心的情境,並將具體的情境數學化,讓學生能在平面圖上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另外,我還帶領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進行實地測量。我們可以確定一個位置,然後再以它為中心,判斷各個建築物的方向,測量各個建築物與中心的距離,並畫出平面圖。

由於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相同,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合作與交流。這樣的過程可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會根據上、下、左、右和東、南、西、北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從而更全面地感知周圍的事物,提高了思維能力。

網路資訊科技的運用二

一、利用網路資訊科技吸引學生注意力

近幾年來,在教育界興起的“情境教學法”做到把編者、學者、教者很好地凝聚在一起。這需要利用電子資訊科技來實現,首先,國小數學課程的編輯要深入瞭解國小生的授課內容,更要熟稔地掌握電子技術,要考慮到如何把課件做得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把學習內容與電子資訊科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其次,編者要充分發揮電子資訊科技的優勢,設計教學情境為授課教師的授課提供便利。教師則要應用自身的優勢,直觀、形象、生動地講述教學任務。

例如:在北師大版的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有一節課,內容就是觀察物體的形狀,有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圓錐,這些簡單的物體在教室就可以見到,即使教室裡沒有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只不過這樣一來就會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我見過一位數學老師在上這一課的時候就用了電子教學課件,他把書上要用的圖都放進了課件裡,並且每張圖他都找了很多張不同的角度來讓學生們觀察,他還把這些做成了一個小視訊,學生們在上這節課的時候都全神貫注地在聽老師講課,沒有人走神,因為老師以動畫的方式為他們帶來了極為生動的一堂課。

二、利用網路資訊科技滿足兒童好奇心理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從而對學數學產生興趣。其實興趣並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這需要外界事物有足夠的創造性、新穎性和需要性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各種圖文並茂的演示文件,可以製作有趣的小視訊,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可以讓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瞭解素材的特點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更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例如:用視訊為學生們播放“天宮一號”上天的過程,那砰砰的巨響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那種震撼,同時在天宮一號上天的時候首先要進行一段加速度,雖然說國小生不需要了解什麼是加速度,但提前瞭解也並沒有什麼壞處,說不定還激發一部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另外讓國小生認識到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又到達了一個高峰點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情結,對他們滲透了很好的愛國教育。

合理利用資訊科技

一、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面的旋轉》(國小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認識圓柱體時,學生對於圓柱體的形成過程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書本上的圖形是靜態的、呆板的,學生不好理解。如何培養學生興趣,進而去認識它呢?可以先用課件展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思考:這個長方形快速旋轉時會形成什麼圖形?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進行自由交流討論。學生小組交流,會出現各種不同想法或描述,經過一番討論和激烈的爭辯之後,個個躍躍欲試,急欲求知。這時就可以利用課件,讓學生觀察用3DMAX軟體製成的長方體旋轉成圓柱體的過程的三維動畫,讓該演示在電腦上演示出來,從而使學生深刻感悟圓柱體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探求圓柱體特徵的慾望。這種動態的演示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圓柱的特性的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由於國小生自身的年齡特徵,要讓國小生在四十分鐘內自始至終的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師只有創造出一個個新奇、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帶著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而資訊科技不僅可以提供生動的畫面,還可以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現實的生活材料。

二、藉助資訊科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教學《圓柱的體積》(國小數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一節,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材雖然提供了“割拼實驗法”,但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很多學生對這一公式的推導持半信半疑的態度。通過運用3DMAX製成的CAI課件,可以將一個圓柱體沿著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這些扇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隨著等分份數的增加,把學生理解的難點——近似的長方體的長由曲線變成直線的過程呈現出來,從而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知材料。通過分解步驟,自主探究,迎難而解,為學生大膽合理的想象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認知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活動機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