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第二故鄉

文學 閱讀(2.04W)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居住時間長了,就難免會產生感情,對那裡的風土人情就會產生很深的印記,時間久了,就變為一種情感,而這種情感是揮之不去的,有時是支離破碎的,有時是較為長遠的,我對河源情感就是這樣的,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中湧動。

經典散文:第二故鄉

9年前,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對工作的期許,我與同校的20多名同學一同來到粵贛高速。9年後,我走遍了這裡大大小小的街道,吃遍了這裡各式樣的小吃、特產,連充滿河源味的客家話,我也能說的像模像樣。“啊可以便滴磨?”在街邊的小貶前,我甚至可以順溜兒地“冒充”起本地人以防被欺價!

來到這許久之後,我才知道這裡原是恐龍之鄉也是客家文化古邑。聽說這裡的每家每戶都有至少一個恐龍蛋作為擺設或珍藏,也聽說某村民在開荒種地時“一不小心”就挖出了一窩恐龍蛋,在河源同事的家裡,就曾有幸“觀賞”過被列為文物保護物件的恐龍蛋,感覺甚為神奇,足足有近棒球大小,歷經了億年風霜之後,依然保持了它原有的模樣。河源恐龍蛋發掘地之多到數不勝數,想必億萬年前,這裡定是片恐龍樂園。

長期在他鄉生活,對這裡的街頭巷尾有了一定了解的同時,漸漸地開始這裡的人文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發現這裡的大多數人與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對外鄉人都不太包容,在高速公路里我們就常能遇到。在收費視窗,常有同事被本地牌司乘指罵:你們這些外地人,知不知道我在這裡的勢力?要是在街上遇到你,你就倒黴了!當然,外鄉人也是常常不屑與本地人有太多的牽扯的,有時適齡女同事被同事牽繩引線,說本地某家有個小夥子人好,條件也不錯,女同事則會以我才不要嫁給本地人推脫,許是羞澀也或是真情流露,但這種對立狀態卻是真實存在。

然而,不管何時,我們口中所熟知的更多的.卻是內心曾牴觸的“他鄉”。收費站出口往左是溫泉之都,進入高速往左2公里就有服務區,這裡特產是富含維生素的獼猴桃……不知何時起,走在熟悉的街道無論向著哪個方向都知道下個路口是哪裡,揚手微笑時遇上常走的司乘都讓人有種心安的感覺,有了這些,這個城市便似乎漸漸不再感覺陌生了。反到是對家鄉有了幾分疏遠感。因工作原因,常年少回家的我們,對家鄉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了離家之時,同鄉的人家,不知何時多了張新的面孔,細問之下才知,原來是大伯父家二兒子新娶的媳婦,村裡祠堂雖也一如我們兒時的那般熱鬧歡騰,但在裡面撒歡的孩童卻叫不上名來。每次返回自己家鄉時,卻總會有一絲生疏感,一次次累積下來,對那個曾經生活過了十幾年的家鄉竟慢慢形成了一股陌生感……

家鄉的變化太快,快得我每回一次都要重新接受他的新變化,一切似乎都在應襯著賀加章《回鄉偶書》中——“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落寞,唯得一句“鄉音未改”了以安慰。宋代詩人蘇軾曾在黃州寫下“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之名句,大抵也很符合我及許多高速人目前的狀態。在交通命脈裡的高速公路網路裡,又有多少異鄉人,把廣袤無垠的真實空間當成了自己第二故鄉,賞著他鄉的月光,過著他鄉的年俗,適應他鄉的民俗與文化。在歲月的長河裡,原本飄渺的心也因此漸漸變得安分、安寧了起來。

孔子曾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也許,人本就不能太粘著鄉土,這個世界只有來來去去,我們才能活起來,那些關於我們的地方也才能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