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解讀故鄉

文學 閱讀(2.15W)

在故鄉的字典裡無嶺有山,這與故鄉人生存的地理環境有關,山攬住村子,山懷抱家園,山鎖住了人們的心,山阻隔了望遠的視野,山捆綁了行走的腿腳。其實,這些高低錯落的山,海拔並不高,它光禿,平緩,逶迤低矮,在旁人的眼裡是嶺坎崖的肖像。山與山的牽手,村與村的銜接,憑藉一條深淺不等,長短各異的溝。溝是山的脈絡和走向,溝是山的路標和方位,溝更是山的鼻息和眼睛。走出溝,就走出了故鄉的方寸天地,就到了川塬,到了繁華的城鎮,到了山外的世界。

經典散文:解讀故鄉

循溝斜趟的上坡上,星落布的村子,在幾棵經年長不大的白楊樹,榆樹的身旁候著,懶洋洋的晒著陽光,吮吸雨露風霜,縱橫交叉的白晃晃阡陌是一條條僅供人,牲畜挪步的彎曲野徑,這是每所莊院通向旱田的耕作路,也是春風夏陽秋雨中莊稼人顛波的人生路。山是村子的支架,山是故鄉的脊樑,而溝是山的心臟。曾記得父親好幾次說,溝是好地方,我挺納悶疑惑,溝有啥好?人在其間,空曠悠遠陰森可怕,左看是山,右看是山,抬頭只見一溜天,如井底之蛙。只不過父親自小在溝的延伸和穿梭中長大。正應了句古言:金窩,銀窩不如山溝裡的土窩。

溝把山扯斷,溝把村子隔開,溝使人有了翻山爬坡的吃力,光流汗不算,還磨鞋硌腳,遇上倒黴的鬼天氣,大雨滂沱,山洪如脫韁的野馬傾瀉入溝,毀路投石險象環生。坐在坡上的人家愁水不愁吃,每個年程怕天旱。老天爺一瞪眼,毒辣辣的紅日頭晒燙地面。泉枯,地焦草棉,村裡人就到龍王廟擺祭祀求雨,天麻麻亮把木桶架在毛驢背上去溝裡馱水。溝裡的`水養活了山上的人家。

溝是蓄水的池子,天旱旱不死溝底裡從巖縫中滴嗒,滴嗒的山泉水。循溝入山或出山的人,趕路渴了,就能喝到潤心滋肺的玉液瓊漿——山泉水。每座山根下的一眼眼泉水,在曲折緩慢的流程中,匯攏一條順溝出山的小河,而小河是與大河,大江貫通的。難怪故鄉人在口語中把“溝”不稱溝,而叫河溝,哪怕這條溝無一絲水源,的的確確是乾溝,也叫河溝。村子裡的牛羊在山坡上把野草裝進肚皮後,翹高尾巴扯展蹄子,一氣狂奔到溝裡,喝飽了,才晃晃悠悠慢慢騰騰地溜達到山上。水是生命之源。溝裡的草長勢旺樹成蔭,還有許多天然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山洞,孩子們常跑到溝裡嬉鬧,在淹不過膝蓋的河溝裡打水仗,草叢裡捉迷藏,甚至有的孩子幹了壞事,害怕父母責罰,也躲到山洞裡藏身。平日裡,山裡人出山,山外人進山,趕不到棲息地,便在溝底的山洞裡過夜,燃一堆篝火暖身,享受著山夜的靜謐與天籟之音。

故鄉的山,故鄉的河溝,把許許多多的故鄉人送出了溝的門檻,在異地他鄉每憶起故土會潸然淚下,崇敬與感恩之情在心頭匯攏。

山托起一輪火紅的太陽,照耀在村子的頭頂,那河溝裡的水默默地向山外流去,流去的還有村子裡漸漸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