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故鄉月-經典散文

文學 閱讀(1.12W)
故鄉月-經典散文1

繁星斗鬥,雲彩飄浮,月已明。二十餘載故鄉情,今秋終又重見故鄉月。

故鄉月-經典散文

月潔如銀盤,滿天星際也時時為之增色。突有云彩掠過,掩半月,如嫦娥之羞。古人有云:“羞花閉月”,我想亦如此美。

攜家人圍坐月下,中秋物什擺於其間,輕風徐來,桂花之香撲滿懷。時而談笑,時而共賞月之美....背井離鄉近十載,終回故鄉,與家人難得一聚,各自在此也就敞開了胸懷,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一不談,一家人其樂融融。

夜深、月遠...迎窗而臥,聞著故鄉熟悉的泥土氣息,憶起兒時的趣事...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小時候家裡窮,一年難得吃上幾次好的,總盼望著能過個節什麼的,因為大凡過節就能吃上好吃的東西,中秋無疑就是我所向往的。父親每年總要種上一小塊地的糯谷,到了中秋,母親總是拿出一斗糯米蒸上,父親去砍上兩根竹棒打餈粑,每次打完,我總是顧不上燙,搶著要去啃那竹棒上沾著的餈粑,感覺是那麼的香甜,每次都顧不上燙,總是狼吞虎嚥的吃,母親就一邊為我打著扇,一邊說:“兒啊,慢點兒,別燙著,都給你留著呢........”恍惚間,眼角似已浸溼.....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只是父母已白了雙鬂。“父母在,不遠行”,兒遠離家鄉近十載,苦了養育我的父母啊,我發誓將在家鄉侍奉雙老。

月是故鄉明,亦在故鄉圓啊!

故鄉月-經典散文2

五月,吉安縣永陽鎮的鄉村正是喜事連連,連空氣中的微風都是溫馨的。此刻,楊柳岸微雨鳥鳴,池塘的水墨綠見不到底。偶有小童撿起一個石子往塘中扔去,濺起的水花向四面散去,圈圈漣漪擊碎了水中樟樹的倒影。

這個時節,泛起在腦海的記憶是“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和母親節等等充滿了活力和溫暖的字眼,而我所有的視線範圍,感知到節日的假期,讓平日裡隱形勞頓的人們放下所有,來安排自我的生活空間。在鄉村,籌辦喜宴就是最好的時刻,一對新郎新娘從遠方的大城市迴歸家鄉喜結良緣,樂陶陶的臉上充滿了對愛的留戀。

故土難忘,遊子更是襟衣添新綢。當新建的祠堂喜宴坐高堂,碧綠的豆角、蕹菜、莧菜、青椒、艾米果和苞米等等擺上桌的時候,還有那迎著春的亮彩茁壯生長的秧苗。

乘著這樣的日子,我從安福家裡啟程來到了故鄉,在堂哥家駐留,鄉里鄉親之間談吐哩語親切,互相問候旅途勞累。中午,婚宴結束,我興致勃勃地走向通往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陽光灼熱地燒紅了臉龐,把天空鑲嵌得似淺淺的湖水,還有飄浮著的朵朵白雲。

五月的天,壟壟菜畦揮舞著碧綠的枝葉,勞動者頭頂草帽,手執鋤鎬辛勤勞作,那塑料菜棚裡的南瓜、絲瓜、蕹菜、茄子競相生長,泛黃成熟的油菜倒伏在田埂,布穀鳥叫一聲緊似一聲,塘中墨染的水漂泊著稀疏的漂米,近觀三兩隻鴨子拍水嬉逐,遠望高遠的農家樓層鱗次櫛比。

我再次轉回堂哥家裡,只見堂哥一人來回轉悠,問及堂嫂去哪裡了?說是去附近的工廠做工去了。他們的一對兒女就讀完大學,在外地工作。堂哥倒也自在,除卻了以往做泥匠的辛苦,守著偌大的三層樓洋房過日子。我環顧一樓客廳,正前方牆壁上高懸“三星高照”的橫批,兩側對面寫有“鴻福齊天財源茂,福星高照福滿門。”的對聯,中間的鏡框彩色畫面有壽星手捧壽桃,少童們手推金銀堆成山的金車,下方一個長方形的鏡子前,一對鍍金的香燭座擺放桌上,夾雜正中插香的瓷龕,依舊是傳統農村風俗的習慣。

這幢三層樓房是堂哥唯一欣慰的家居,住進去有兩年了,原有的老屋依然在,只是空留原地。家居現代化的建築模式與城市的住房沒有什麼兩樣,每一層都是一廳三室一廚一衛生間式,地面為瓷磚鋪就,與牆壁的白色相濟相諧,顯得潔靜而明亮,清爽而溫馨。

到了晚上九點左右,堂嫂回來了,她做完一通洗漱後,便上了二樓的一間臥室,與我拉起了話常。她說:“明後兩天,工廠放假,平時做工忙,我們吃住在廠裡,住的宿舍上下打床鋪,每兩週休假一天回家轉。”說到去工廠的所在地敦厚縣做工,要約伴花費八塊打出租來回。堂嫂說話快人快語,做工手上活也麻利,做的電子產品耳機配件計件,每月三千元以上的薪水。她又說,有些好點的工位肯辛苦做的,能賺到五、六千元。在農村,鄉里鄉親都約伴在工廠做工,雖然每天早上八點上班,中午休息一小時,經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然後就是純粹的吃飯、睡覺和洗浴時間了。然而,村裡有從小的玩伴、親戚在一起上班,堂嫂自然不覺得孤單。五年的做工生涯,她習慣了這一切。我說:“工廠做工不自由,有伴也好,居家的自留地就沒功夫打理了?”堂嫂說,堂哥在家會經常鋤種、拔草。換季節的時候,她會忙中偷閒到菜園裡侍弄一番。我與堂嫂席床而臥交談,親切如家人一般,不知不覺地就到了晚上十二點。

五月春深半夏時,稻秧滿綠蓋舊歲。當新農村幢幢高樓平地起,小橋亭榭掩映花紅綠柳呈現眼前的時候,耳旁鞭炮轟鳴,那些遠在大城市做工的遊子居無定所,無妻可依,心底的思緒仍然是濃得割不下的鄉愁。堂嫂說:“現在,很多在外做工多年的男青年進這個廠做工,就是要找媳婦成家,畢竟大城市消費水平高,沒有住房,安不了家,只有回到家鄉,娶上媳婦,他們才有了家的感覺。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做工久了,是熟手,才會留下來繼續上班。而新招進廠的人員要四十三歲以下的年輕人,這都是因為在大城市做工的人迴流的原因。不過,還有很多在外的成就了一切,就不再回來了。”

從堂嫂的話語中,我感慨農村婦女質樸、善良和勤勞的品性如影相隨。那山那水那風景,無論多少年多少流逝的時光,如同那幢幢黛瓦青磚、小黑洞格窗的老屋一樣,靜靜地守望著這裡一寸一草的土地。

故鄉月-經典散文3

月兒高掛,那揮不去的思鄉情,籠罩了我的心扉。

今夜晚思鄉情不能自已,今晚的思鄉淚要灑向哪一個故鄉?

這一個故鄉清晰地就在眼前,這裡有父母、兄姊、同學,也有童年的屈辱;那一個故鄉模糊遙遠,沒有了至愛的爺爺奶奶,但卻有一個仲老師,還有一個孩子的尊嚴。

這一個故鄉在後,那一個故鄉在前。

那一個故鄉是爸爸的家,是在我六歲已開始懂事時,媽媽帶著我們姊妹四個和爸爸想孝敬老人的心願,從陝西搬回去的那個遠在山東白馬河畔的.家。

在那裡,有爺爺奶奶痛,有叔叔嬸嬸護,有父親一樣的老師愛,有同齡的夥伴陪……

記得那時冬天特別冷,雪下得既大又勤,打雪仗,堆雪人,遊戲的快樂自不必說。最難忘,患有關節炎的仲老師,一到冬天,就要拄著柺杖來學校。我們都很喜歡他,怕他滑倒,早早到學校掃雪,甚至把雪掃到了兩裡以外的老師家門口。然後再簇擁著,攙扶著老師來到學校,一路還唧唧喳喳說個沒完。

老師特別愛笑,笑起來給人很溫暖的感覺。老師聲音洪亮,說一口富有磁性的山東口音普通話。讀課文,叫同學名字,像唱歌一樣好聽,尤其叫我名字的韻味,現在還回蕩在耳畔。我現在也常用這種抑揚頓挫中透著熱情親切的語調叫我的學生,感覺真的很好。那時,父親在陝西工作,在我心中,老師就是我父親,他也像父親一樣呵護著每一個同學。

每次看到小朋友花錢買橡皮泥,就想起了在那個故鄉玩泥巴的快樂。雨中戴著席夾子,那是像斗笠的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尖頂防雨帽,從臥牛山掘下溼潤的紅泥,在大青石板上反覆揉搓,摔打成光光滑滑,方方正正的大泥塊,再浩浩蕩蕩地舉著這些遊戲的原材料,一路說笑著來到一個小夥伴的家門口。那個故鄉是丘陵地形,平平的地上聳起一座山,山上淨是青石板。蓋房壘牆全靠它,各家門墩也是它,為我們玩耍遊戲提供了桌和凳呢。

我們捏小鳥,捏書本,捏泥娃娃,還給老師塑像呢,我每次捏的泥人都是笑容可掬的仲老師。最激烈的是摔泥碗。每個人捏一個泥碗,碗口向下,朝大石板上猛一摔,碗底摔破一個洞。然後再根據摔的窟窿大小讓同伴拍成泥片來補。摔泥碗的呱唧聲和著小夥伴的吶喊聲、唏噓聲、讚歎聲,真是奇妙無比的音樂。技術高超的,看著自己的泥塊越來越大,心裡甜滋滋的;技術差些的,看著自己的泥塊越來越小,也會心疼的。摔泥碗是我在那個故鄉最快樂的遊戲。

三年後,因母親多病,父親又費盡周折,把我們搬到了終南山下的一個村莊。

那年,我上四年級。第一次去新學校,人生地不熟,老師講的地方話我一點也聽不懂,結果沒聽清當天的作業,第二天被獨眼老師罰站,下課被圍觀的同學嘲笑。我心裡在流淚,我更想那個家,想那個父親一樣的仲老師,想那些親密無間的夥伴。我害怕上學,故意不起床,不想去,母親硬把我送到校門口,我低著頭走進去,又受到更嚴厲的批評。我倔強的性格也在逆反中漸漸形成,我在那個故鄉的快樂成為了美好的回憶。

最傷心的是,這個故鄉的孩子,因為我不是本地人,叫我“野種”,這是給我幼小心靈帶來最大傷害的兩個字,為了這兩個字,有次還和兩姐妹發生過激烈爭執,甚至還撕扯在了一起。由於帶著一股不可遏制的被羞辱的怒氣,我竟然還佔了上風。於是,很少和同齡孩子玩,看哥哥姐姐讀過的書,在書的世界裡尋找樂趣。

在我心裡,在孤獨寂寞中,是那個故鄉留下的美好回憶給了我溫暖,那裡才是我的精神家園。

記得上高一那年,我的一位老師也有關節炎,到冬天腿也是一瘸一瘸的,過完年竟奇蹟般地好了,我問老師吃了什麼靈丹妙藥,老師告訴我藥名,說是在河南一個廠家郵購的,一瓶兩元多錢。我的心當時就動了,想起了冬天忍著痛給我們上課的仲老師,我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兩元多錢寄到了河南製藥廠,並寫了一封信,留下了仲老師地址,讓藥廠直接把藥寄給老師。要知道那時候,我一月的伙食費才只有4元錢,這兩元錢可真是來自不易呢。沒想到一個多月後,仲老師給學校寫來了感謝信,我受到大會表彰,那是我在這個故鄉獲得的第一次讚揚,那是對我真誠感恩的嘉獎。在寂寞的讀書歲月裡,我和那個故鄉的仲老師書來信往,他給了我許多鼓勵和指引,直到我走出這個故鄉。

因為有這樣的人生經歷,我的心很敏感。從那個故鄉的仲老師身上我懂得了師愛就是孩子的天堂;從這個故鄉的獨眼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冰冷是戕害孩子心靈的魔掌。從那個故鄉的小夥伴身上,我看到了友誼可融化冰雪;從這個故鄉小夥伴身上,我看到了侮辱可給他人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

我做了老師,那個故鄉的老師就是我的榜樣,關愛每一個孩子,讓陽光照在每個孩子身上;這個故鄉的老師卻在提醒我,不要忘記了自己所受的傷害,更不要再把同樣的傷害給予我的學生。

我做了老師,時常提醒、暗示、引導每一個孩子,扶助弱小,方顯英雄本色;與人和睦友愛相處,推己及人,才叫文明禮貌。

經歷都是財富,無論幸福,還是苦難。

感謝那一個故鄉,也感謝這一個故鄉,她們都是我的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那一個故鄉,我離別了再也沒有返回過,但我的靈魂卻在那裡永久寄放;這一個故鄉,我常常回去,這是走出小我的地方,這是磨練考驗我的熔爐,這是父母居住的地方,我把同樣的靈魂複製、貼上在這裡,用那個故鄉原版的、陽光的、美好的靈魂,覆蓋住這個故鄉的陰影,融化這個故鄉的冰雪。

在這片飄著雪花的土地上,我在我的孩子和我的學生的故鄉編寫著美麗動人的童話,讓他們的靈魂也在這裡永久寄放!

把他的故鄉當作你的故鄉,把你的故鄉當作他的故鄉,生活處處便都是故鄉,靈魂在哪裡便都可以寄放!

雪從今夜白,他鄉故鄉月都明!